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的非线性特性分析

常见的非线性特性分析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放大器和执行元件通常都具有饱和非线性特性,由于受到能源、功率等条件的限制,许多元件的运动范围、运动速度也都具有饱和特性。有时从系统安全性的角度考虑,常常在控制系统中加入各种限幅装置,其特性也属于饱和特性。图8.1.1死区、饱和、间隙非线性特性死区特性;饱和特性;间隙特性4.继电特性理想继电特性如图8.1.2所示。

常见的非线性特性分析

1.死区(不灵敏区)特性

死区特性如图8.1.1(a)所示。一般控制系统的测量元件、执行元件都存在死区(-a≤x≤a),也称为不灵敏区域。例如某些测量元件当被检测信号很小而达不到一定值时,其输出为零;当给执行机构的驱动信号比较小时,执行机构不会动作。在控制系统中,由于有死区特性的存在,当<a时,系统处于开环状态,失去调节作用,从而使系统产生稳态误差,降低系统的精度。

2.饱和特性

饱和特性如图8.1.1(b)所示。在饱和特性中,当输入信号仅在一定范围内(|x|≤a)变化时,输入与输出呈线性关系;当输入信号的绝对值超出一定范围(|x|>a)时,输出则保持为一个常值。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放大器和执行元件通常都具有饱和非线性特性,由于受到能源功率等条件的限制,许多元件的运动范围、运动速度也都具有饱和特性。有时从系统安全性的角度考虑,常常在控制系统中加入各种限幅装置,其特性也属于饱和特性。

饱和特性通常使系统在大信号作用下的等效增益下降,稳态误差增大,为避免饱和特性使系统动态性能变差,一般应尽量设法扩大元部件的线性工作范围。

3.间隙特性

间隙特性如图8.1.1(c)所示,其特点是,当输入量的变化方向改变时,输出量保持不变,一直到输入量的变化超出一定数值(间隙)后,输出量才跟着变化。机械传动一般都有间隙存在,例如齿轮传动,当主动轮转向时,需先越过两倍的齿隙,才能驱动从动轮反向运行。

间隙的存在会降低系统的跟踪精度,而且会使系统的输出产生相位滞后,使系统稳定裕度减小,使系统动态性能恶化,容易产生自振。(www.xing528.com)

图8.1.1 死区、饱和、间隙非线性特性

(a)死区特性;(b)饱和特性;(c)间隙特性

4.继电特性

理想继电特性如图8.1.2所示。电器、接触器等都具有继电特性。实际继电器工作时,只有流经线圈的电流大于吸合值后,继电器的衔铁方能吸合,所以,继电特性一般都有死区存在,如图8.1.2(b)所示。此外,由于继电器的吸合电流一般都大于释放电流,因此,实际的继电特性具有滞环的特点,如图8.1.2(c)和图8.1.2(d)所示。继电特性常常使系统产生振荡现象,但如果选择合适的继电特性则可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也可构成正弦信号发生器。

图8.1.2 几种典型的继电特性

(a)理想继电器;(b)带死区的继电器;(c)带滞环的继电器;(d)带死区和滞环的继电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