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验收监测技术要求及方法

验收监测技术要求及方法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污染物排放监测内容包括:① 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水,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中有回用或间接排放要求的废水。(四)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验收监测采样方法、监测分析方法、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均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执行。

验收监测技术要求及方法

(一)工况记录要求

验收监测应当在确保主体工程工况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并如实记录监测时的实际工况以及决定或影响工况的关键参数,如实记录能够反映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状态的主要指标。

(二)验收执行标准

1.污染物排放标准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污染物排放标准原则上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所规定的标准。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之后发布或修订的标准对建设项目执行该标准有明确时限要求的,按新发布或修订的标准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实施地域范围、时间,按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执行。

建设项目排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中未包括的污染物,执行相应的现行标准。

对国家和地方标准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决定中尚无规定的特征污染因子,可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工程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等的设计指标进行参照评价。

2.环境质量标准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期间的环境质量评价执行现行有效的环境质量标准。

3.环境保护设施处理效率

环境保护设施处理效率按照相关标准、规范、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的相关要求进行评价,也可参照工程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的要求或设计指标进行评价。

(三)监测内容

1.环保设施调试运行效果监测

(1)环境保护设施处理效率监测内容包括:

① 各种废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

② 各种废气处理设施的去除效率。

③ 固(液)体废物处理设备的处理效率和综合利用率等。

④ 用于处理其他污染物的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

⑤ 辐射防护设施屏蔽能力及效果。

若不具备监测条件,无法进行环保设施处理效率监测的,需在验收监测报告书(表)中说明具体情况及原因。

(2)污染物排放监测内容包括:

① 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水,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中有回用或间接排放要求的废水。

② 排放到环境中的各种废气,包括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③ 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固(液)体废物,需要进行危险废物鉴别的,按照相关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和标准执行。(www.xing528.com)

④ 厂(场、边)界环境噪声。

⑤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⑥ 场所辐射水平。

2.环境质量影响监测

环境质量影响监测主要针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中关注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环境质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环境空气、声环境、土壤环境、辐射环境质量等的监测。

3.监测因子确定原则

监测因子确定的原则如下:

(1)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中确定的污染物。

(2)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中未涉及,但属于实际生产可能产生的污染物。

(3)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中未涉及,但现行相关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有规定的污染物。

(4)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中未涉及,但现行国家总量控制规定的污染物。

(5)其他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物,如调试过程中已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提出的、可能影响当地环境质量、需要关注的污染物等。

4.验收监测频次确定原则

为使验收监测结果全面真实地反映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和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效果,采样频次应能充分反映污染物排放和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因此,监测频次一般按以下原则确定:

(1)对有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稳定排放的建设项目,污染物的采样和监测频次一般为2~3 个周期,每个周期为3 到多次(不应少于执行标准中规定的次数)。

(2)对无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稳定排放、连续生产的建设项目,废气采样和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2 天,每天不少于3 个样品;废水采样和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2 天,每天不少于4次;厂界噪声监测一般不少于2 天,每天不少于昼夜各1 次;场所辐射监测运行和非运行两种状态下每个测点测试数据一般不少于5 个;固体废物(液)采样一般不少于2 天,每天不少于3 个样品,分析每天的混合样,需要进行危险废物鉴别的,按照相关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和标准执行。

(3)对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建设项目,应适当增加采样频次,以便能够反映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

(4)对型号、功能相同的多个小型环境保护设施处理效率监测和污染物排放监测,可采用随机抽测方法进行。抽测的原则为:同样设施总数大于5 个且小于20 个的,随机抽测设施数量比例应不小于同样设施总数量的50%;同样设施总数大于20 个的,随机抽测设施数量比例应不小于同样设施总数量的30%。

(5)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时,地表水和海水环境质量监测一般不少于2 天,监测频次按相关监测技术规范并结合项目排放口废水排放规律确定;地下水监测一般不少于2 天,每天不少于2 次,采样方法按相关技术规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一般不少于2 天,采样时间按相关标准规范执行;环境噪声监测一般不少于2 天,监测量及监测时间按相关标准规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至少布设3 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至少采集1 个样品,采样点布设和样品采集方法按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6)对设施处理效率的监测,可选择主要因子并适当减少监测频次,但应考虑处理周期并合理选择处理前、后的采样时间,对于不稳定排放的,应关注最高浓度排放时段。

(四)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

验收监测采样方法、监测分析方法、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均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 819—2017)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