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光刻划与CdTe薄膜表面腐蚀技术优化

激光刻划与CdTe薄膜表面腐蚀技术优化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着重介绍制备中的两个工艺环节,即激光刻划与CdTe薄膜的表面腐蚀技术1.激光刻划刻划技术有机械刻划、激光刻划两种。该刻痕形貌是分别用1064nm激光和532nm激光刻划CdS/CdTe薄膜后,用探针式表面轮廓分析仪测量的。大面积CdTe太阳电池组件制造的关键技术与小面积单元电池相同,CdS、CdTe、复合背接触层,这三层薄膜的沉积和后处理是获得高效率的技术关键。

激光刻划与CdTe薄膜表面腐蚀技术优化

下面着重介绍制备中的两个工艺环节,即激光刻划与CdTe薄膜的表面腐蚀技术

1.激光刻划

刻划技术有机械刻划、激光刻划两种。机械刻划的刻划速度比激光刻划慢得多,而且对于CdTe厚度到微米量级的、较脆的薄膜,要保证刻槽的平直无渣,工艺难度较大。激光刻划能够获得较窄的刻槽,宽度最低可到100μm。通常,使用基频(1064nm)YAG:Nd激光刻划系统刻划透明导电薄膜,使用倍频(532nm)YAG:Nd激光刻划系统刻划CdS/CdTe膜层和金属背电极。激光刻划系统有两种,一种是移动样品实现激光刻划,另一种是样品固定,激光头移动实现激光刻划。前者受微动台的限制,刻划速度只能达到300~500mm/s,后者的刻划速度可高达3000mm/s以上。

刻痕形貌对串联集成的电子学特性有极大影响。激光入射方向、激光模式、刻划速度和开关调制频率是决定刻痕形貌的主要参量。从玻璃面入射比从薄膜面入射更容易得到高质量的刻痕。图7-5为CdTe薄膜激光刻划刻痕的形貌。该刻痕形貌是分别用1064nm激光和532nm激光刻划CdS/CdTe薄膜后,用探针式表面轮廓分析仪测量的。1064nm激光刻划的刻槽边缘有高达4μm的“脊状峰”,这不利于后续沉积背电极接触层及金属背电极。532nm激光刻划的刻槽与透明导电薄膜之间可形成连续的、具有良好欧姆特性的连接。

978-7-111-41872-6-Chapter07-8.jpg

图7-5 CdTe薄膜激光刻划刻痕的形貌

a)基频1064nm b)倍频532nm

2.CdTe薄膜的表面腐蚀技术(www.xing528.com)

刚沉积的CdTe薄膜载流子浓度低,需要在含氧、氯的气氛下进行380~450℃的热处理,促进CdS/CdTe的界面扩散,减少界面的晶格失配程度和钝化薄膜的晶界势垒。但是,该工艺在CdTe膜面形成了一高阻氧化层,影响电池的性能,要用化学腐蚀或离子刻蚀去除CdTe膜面的这层高阻氧化层。离子刻蚀技术废料少,容易和其他工艺环节集成,但是不易获得高质量富Te层。高质量富Te层厚度为10~100nm,该层对形成良好欧姆接触的背电极是非常关键的。所以采用化学腐蚀去除CdTe膜面的这层高阻氧化层。化学腐蚀方法中,常用体积浓度为0.1%的溴甲醇溶液作为腐蚀液,腐蚀时间为8~15s。使用该腐蚀工艺制备的小面积电池的转换效率高达17.3%,但是溴甲醇溶液在空气中容易氧化,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使用,而要发展更稳定的腐蚀液和速度慢的腐蚀工艺,使用磷酸-硝酸混合溶液可以获得较好的腐蚀效果。典型溶液的体积浓度为(硝酸∶磷酸∶水)0.5∶70∶29.5,室温下腐蚀时间为1min,降低硝酸浓度和温度可以进一步延长腐蚀时间。但是,磷酸-硝酸混合溶液沿晶界的择优腐蚀较为严重,容易在沉积背电极后形成局部的短路漏电通道,改用硝酸-冰乙酸溶液可以进一步减轻晶体择优腐蚀程度,获得更好的膜面腐蚀效果。图7-6为不同温度下使用硝酸-冰乙酸腐蚀后CdTe的XRD(X射线衍射图)谱图。

CdTe具有良好的光学、电学性质以及化学性质,因此成为制备高效率、低成本薄膜太阳电池吸收层的理想材料。但是由于p-CdTe高的功函数,很难使其与金属背电极之间形成稳定的欧姆接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CdTe层表面进行处理,同时在P型CdTe层与背电极之间加入一层背接触层。目前使用最多的表面化学处理有BM腐蚀和NP腐蚀,背接触层材料采用ZnTe/ZnTe∶Cu复合背接触层。掺铜的ZnTe∶Cu与CdTe一样,具有相同的闪锌矿型结构,价带的不连续值接近于零,可以用电化学沉积法或共蒸法来制备。用硝酸-冰乙酸混合液对CdTe多晶薄膜进行表面处理,使薄膜表面形成一层Te层,而且也对CdTe表面晶界进行腐蚀,并且在晶界处也存在Te层,经过硝酸-冰乙酸混合液腐蚀之后,在CdTe多晶薄膜表面沉积背接触层结构。硝酸-冰乙酸混合液对CdTe薄膜的腐蚀反应比较平缓,腐蚀过程中CdTe薄膜表面颜色发生变化,但是没有或者只有微量的气泡产生。腐蚀液的温度对腐蚀速度有很大影响,腐蚀厚度并不随腐蚀时间的增加而直线下降。

国际上CdTe太阳电池的研究和制造十分活跃,以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为首,其技术特点是采用CdSnO4/ZnSnO4复合膜作为透明前电极,这种复合型透明导电膜在退火后,CdSnO4有很高的电导率,ZnSnO4有恰当的电阻率,而在这两层之间可形成很薄的过渡层。另外一个典型的技术路线是采用Te/W2Te3作为背接触层,欧洲的多个研究小组采用该技术,如德国ANTEC公司、德国ISFH公司、德国DieterBonnet中心、德国达姆斯塔德技术大学、西班牙CIEMAT公司、瑞士ETH大学、瑞士Solaronix公司、比利时Gent大学、意大利Parma大学、意大利SSE公司、英国Loughborough大学、英国巴示大学等,他们制备的小面积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在10%~13%之间。大面积CdTe太阳电池组件制造的关键技术与小面积单元电池相同,CdS、CdTe、复合背接触层,这三层薄膜的沉积和后处理是获得高效率的技术关键。

工业化大面积组件生产要求工艺条件重复性高,薄膜性质均匀性好,因此一些在制备高效率小面积单元电池时使用的有效技术,并不一定能适用于大面积组件的制造,需要发展新的技术。

978-7-111-41872-6-Chapter07-9.jpg

图7-6 不同温度下使用硝酸-冰乙酸腐蚀后CdTe的XRD谱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