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代码块编程的基本步骤详解

代码块编程的基本步骤详解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代码块也称为逻辑块或程序块,包括组织块、功能块、功能和数据块。编制用户程序时,通过逻辑块和数据代码按块文件夹(“块”)以程序段形式进行编制,并使用S7程序下的块文件夹来存储“块”。块编程的基本步骤如图6-9所示。图6-9 代码块编程的基本步骤4.数据块编程对数据块DB编程要先创建数据块,双击“添加新块”命令,打开“添加新块”对话框,单击“数据块”按钮,输入数据块名称。变量声明定义数据块的结构。

代码块编程的基本步骤详解

代码块也称为逻辑块或程序块,包括组织块(OB)、功能块(FB)、功能(FC)和数据块(DB)。编制用户程序时,通过逻辑块和数据代码按块文件夹(“块”)以程序段形式进行编制,并使用S7程序下的块文件夹来存储“块”。块文件夹包含需要下载给CPU的块。在块文件夹中将自动创建一个空的组织块OB1(主程序,循环程序块),在执行CPU中的程序时将始终需要这个块。为在调试程序时对变量进行监视和修改而创建的变量表(VAT)不下载给CPU;包含在组态硬件时创建的系统信息(系统组态、系统参数等)的对象“系统数据”(系统数据块)。在用户程序中,需要调用的系统功能(SFC)与系统功能块(SFB)不可编辑。块编程的基本步骤如图6-9所示。

程序代码即指令码,在程序编辑器窗口的指令目录中选择并拖入程序段中进行编辑。

1.声明PLC变量

PLC变量表包含在整个CPU范围有效的“变量”和“用户常量”的定义。在“变量”选项卡中声明程序中所需的全局变量。需要的常量在“用户常量”选项卡中定义。

2.创建块

硬件组态后,系统会自动为每个设备生成一个程序循环组织块OB1并将其插入到“程序块”文件夹中。在项目树中找到“程序块”文件夹,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可以创建和管理组织块(OB)、功能块(FB)、功能(FC)和数据块(DB)。要创建组织块(OB)、功能块(FB)、功能(FC)或数据块(DB),双击“添加新块”命令。单击需要添加的新块按钮。输入块名称。在“语言”下拉列表中,为新块选择编程语言。要创建全局数据块,选择列表条目“全局DB”。要创建背景数据块,从列表中选择要为其分配背景数据块的目标功能块。要为新块添加其他属性,单击该对话框下半部分中的“更多信息”旁的箭头。将显示一个具有更多输入域的区域。输入所需的所有属性。单击“确定”即可。

3.声明局部变量

(1)在块接口中声明局部变量。通过块接口可以创建和管理局部变量。变量包括块参数和局部数据两部分。声明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时,选择块接口中的输入参数(Input)、输出参数(Output)、输入/输出参数(InOut)、静态局部数据和临时局部数据部分,在“名称”列中输入变量名称,单击“数据类型”列中的箭头键,然后选择所需的数据类型。在“默认值”(Default value)列中将会输入该数据类型的默认初始值。必要时,可更改默认值。

(2)在程序编辑器中直接将操作数声明为局部变量。如果要将操作数声明为局部变量,选择一个或多个操作数,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定义变量”命令,将打开“定义变量”对话框,显示一个声明表,其中已输入所选操作数的名称。

(3)声明ARRAY数据类型的变量,如果要声明ARRAY数据类型的变量,在块接口的“名称”列中输入变量名称,在“数据类型”列中,单击箭头键并选择数据类型“ARRAY[o..hi]”,然后在同一列中输入维数,用于显示上限、下限和数据类型(如,BOOL数据类型的ARRAY[1..10])。在右方括号和关键字“of”之间及在“of”和ARRAY元素的数据类型信息之间必须插入一个空格。

(4)声明STRUCT数据类型的变量,如果要声明STRUCT数据类型的变量,在“名称”列中输入变量名称,在“数据类型”列中,单击箭头键并选择“STRUCT”,在新变量后将插入两个空行,在第一个空行中插入第一个结构元素,在该元素后会再插入一个空行,选择结构元素的数据类型。结构会以输入的最后一个元素结束。也可以输入结构元素的默认值。要在结构后插入新变量,在结构结尾后留一个空行,然后在第二个空行中启动新变量。

(5)编辑变量的属性,如果要编辑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属性,打开块接口,更改“名称”、“注释”和其他列中的条目。如果在程序编辑器中直接重命名一个或多个变量,在程序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变量,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变量”命令,将打开“重命名变量”对话框,此对话框会显示包含所选变量的声明表,更改“名称”列中的条目,单击“更改”按钮确认输入即可。(www.xing528.com)

978-7-111-37326-1-Chapter06-10.jpg

图6-9 代码块编程的基本步骤

4.数据块(DB)编程

对数据块DB编程要先创建数据块,双击“添加新块”命令,打开“添加新块”对话框,单击“数据块(DB)”按钮,输入数据块名称。要创建全局数据块,选择列表条目“全局DB”,要创建背景数据块,从列表中选择要为其分配背景数据块的目标功能块。如果想要分配块编号,则选择“手动”选项按钮。如果选择使用手动分配,在输入域中输入块编号。要为新数据块添加其他属性,单击该对话框下半部分中的“更多信息”旁的箭头,将显示一个具有更多输入域的区域。输入所需的所有属性。单击“确定”确认。创建了新数据块后,就可以在项目树的“程序块”文件夹中找到该数据块。数据块仅包含变量声明。变量声明定义数据块的结构。在数据块声明表中声明变量。

5.编译块

用户程序必须先经过编译生成块的代码才能在CPU中执行。每次进行更改后都需要重新编译程序。编译期间会检查用户程序的语法错误。检查被编译块中的所有块调用。如果对被调用块的接口进行过更改,则会更新块调用。最后,将用户程序编译成CPU可读取的代码。可在项目树中编译一个块、多个块或所有块。也可在程序编辑器中编译打开的块。如果在项目树中编译块,可编译单个块或同时编译“程序块”文件夹中的所有块,可选择“软件”选项,仅编译有更改的块;或选择“软件(重建所有块)”选项,编译所有块。在第一次编译时,以及在进行了重大修订后应执行此操作。如果在程序编辑器中编译块,仅用于编译单个打开的块。如果在调用结构或从属性结构中编译块,仅编译个别的块。

6.装载用户程序

为使CPU可以执行用户程序,必须先编译程序,然后将其下载到设备中。可以从程序编辑器或项目树中将用户程序或块下载到可访问设备。也可以拖动块将其下载到可访问设备。可将块从可访问设备上传到项目中。所有现有块(组织块、功能块、功能、数据块)和全局变量也将被上传到项目中。如果使用存储卡代替装载存储器,必须将用户程序或各个块下载到存储卡。同样可以将块从存储卡上传回项目中。

7.测试用户程序

通过程序状态和监视表格可以测试用户程序在设备中的运行情况、监视信号状态和变量值,并且可以根据仿真需要在程序运行期间给变量赋值。测试用户程序时,设备中必须已装载可执行程序。通过程序状态监视程序的运行情况和程序的执行,可以从程序中某一特定位置开始启用状态,显示各操作数的值的总览和程序段逻辑运算的结果(RLO),进而可以识别和解决程序中的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