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测量齿距偏差及致伤能力评价方法分析

如何测量齿距偏差及致伤能力评价方法分析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齿距偏差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法和相对法。齿距偏差的检验包括单个齿距偏差fpt、齿距累积偏差Fpk和齿距累积总偏差Fp的检验。与冲量的定义对比可以发现,波阵面能量在数值上与P2 在时间上的积分呈正相关,即与冲量也呈现正相关。综上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水下冲击波的冲量与波阵面能量呈现正相关,均反映了冲击波对目标传递能量并造成破坏能力的大小,因此用于评价冲击波的致伤能力都是合理的,只是做量化划分时数量可能不同。

如何测量齿距偏差及致伤能力评价方法分析

创伤弹道学的基本理论认为,能量传递时造成有生目标杀伤的主要原因: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目标的能量越大,即能量传递率越高,则目标损伤越严重。

在实际的试验中,某一点的超压、冲量都较为容易测量,但能量是分布在某一个区域内,测量尚有难度。但能量与冲量具有相关性,且对于水介质来说,其完全塑性的本构决定了冲击波能量以微元的体变能密度存在,水介质则有σ1=σ2=σ3=σm=-P 的各向压力均等特性,其中P 为通过传感器测得的压力值。则在某一t 时刻整个波阵面(按照球面计算)扰动区域的总能量为

离散化取值可得到

即只要知道在某个时间点上压力P 随半径r 的分布,即压力场特性,便可计算冲击传递给目标的能量。但即使采用多个传感器,也不能保证完全反映整个压力场,且水下冲击波并非理想的球面波,因此在做推算时必须作假定及简化。

由球面波传播、衰减的模型可知,某一脉冲以球面传播时,有即只要知道脉冲在r=a位置的幅值,就可推导出脉冲传播至任意半径r 位置上的幅值。在假定冲击波传播速度不变,且每一个复杂波形可看成若干个脉冲波形叠加时,任一时刻空间域的波形可通过某一点的时域波形进行换算。

假定距离爆炸源r=a 处放置了传感器并测得如图1 所示的波形,即t0 时刻波阵面传播至r=a 处,而tn 时刻波阵面则传播至r=c·tn 处,因此有P(a,t0)·a=P(c·tn,tn)·c·tn;t0+Δt 时刻的压力幅值则对应了r=c·(tn-Δt)位置上的压力,因此有

图1 水下冲击波实测压力波形(www.xing528.com)

在t=tn 时刻,整个应力波场的总能量为半径[0,c·tn ]区域内体积变形能的总和,即

进行积分区域变换可得到

在此需注意,在半径方向上从0 积分至c·tn,变换到时间域上是从t0+tn 反向积分至t0,因此原来的积分因子dr 经过变换为c·d(-t),从而有

上式与南京理工大学的苏华、陈网桦等在做水下冲击波研究中提出的爆源比冲击波能Es 的计算公式具有相同的形式[6]。与冲量的定义对比可以发现,波阵面能量在数值上与P2 在时间上的积分呈正相关,即与冲量也呈现正相关。

综上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水下冲击波的冲量与波阵面能量呈现正相关,均反映了冲击波对目标传递能量并造成破坏能力的大小,因此用于评价冲击波的致伤能力都是合理的,只是做量化划分时数量可能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