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细控制种植与养殖过程质量

精细控制种植与养殖过程质量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种植与养殖过程是人类大规模获得食物的主要方式,此外,在自然环境中的采摘、捕猎、捕捞也是人类获得食物的方式。(二)种植与养殖过程质量控制在确保了上述投入品的质量后,种植与养殖过程中质量控制重点关注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和产品品质影响因素。具有相应能力的技术人员,也是种植与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

精细控制种植与养殖过程质量

种植与养殖过程是人类大规模获得食物的主要方式,此外,在自然环境中的采摘、捕猎、捕捞也是人类获得食物的方式。种植过程是植物栽培的过程,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卢永根,1975),食用菌的栽培一般也视为种植过程的一部分。养殖过程是培育和繁殖动物的过程,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

(一)农用生产资料投入品质量控制

种植与养殖过程的农用生产资料投入品主要有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产品(徐涛,2011)。

1. 种子/种苗控制

从事种植与养殖的组织或者农户应在合法生产或经营单位购种,合法的生产或经营单位需具有《营业执照》和相应种子/种苗的《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特别要注意不能随意购买流动商贩、无证、无照经营者销售的种子/种苗。

购种前,要了解需购种子/种苗的特征、特性、种植/养殖技术要点,选购适宜自己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种植/养殖方式的品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相关规定,农作物种子应当加工、包装后销售,种子包装袋表面应标注作物种类、品种名称、生产商、净含量、生产年月、警示标识等。不要购买散装种子或包装破损、标识不清的种子。

购买种子/种苗时,要向销售者索取注明品种名称、数量、价格的凭证和品种介绍、检疫证明、疫苗接种证明、种植/养殖技术等资料,并在播种/养殖过程中,将种子包装袋连同凭证、有关资料一起保存,以备发现种子/种苗质量问题时作为索赔的依据。如果购买种子的数量较多,使用前要注意提取样品封存,并贴上标签,注明种子名称等,一旦出现问题,可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样品,以便确定种子经营者的责任。

使用者如发现所购种子/种苗有质量问题并造成损失时,要持销售者出具的购种凭证、包装袋等,找售种者要求组织鉴定和测产,并赔偿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如销售者不能在保全期间赔偿或组织鉴定、测产,则要向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并申请组织鉴定和测产。如果经有关管理部门协商、调解、仲裁,仍不能得到赔偿或认为赔偿不合理的,在保存有关证据的基础上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 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控制

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选用应能满足农作物和禽畜、水产品的营养需求,且与种植/养殖地区气候、土壤、水体相适应,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肥料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明确要求了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产品标签上应标识的内容,如产品中文通用名称、商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地址、产品生产资质、有效日期等。使用者在采购时要注意销售者的合法资质,保留销售凭证,并建立进货和使用台账,采用合适的方式保存所使用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产品信息,以确保在种植与养殖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及时追溯处置。

3. 农药/兽药控制

农药/兽药是种植与养殖过程中减少产出病虫害损失的必要投入品,由于其残留物可以通过生态链富集并进入食品链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是必须密切关注的、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在种植过程中,农药是必须关注的质量因素;而在养殖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兽药,还要关注从种植来源的饲料中进入养殖动物体内的农药。为避免剧毒和高毒农药/兽药残留物危害食品安全和在环境中积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了《禁用农药和限用农药清单》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其中的药品

此外,不同质量等级的农产品,允许使用的农药/兽药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中允许使用的农药/兽药种类依次递减,在采购时要特别注意相关药物的准用情况。

(二)种植与养殖过程质量控制

在确保了上述投入品的质量后,种植与养殖过程中质量控制重点关注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和产品品质影响因素。

1. 食品安全危害因素(www.xing528.com)

从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三个方面分析种植与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对食品链造成的危害因素。

(1)生物性危害因素 种植与养殖过程中微生物、农业害虫会造成农产品腐败变质,并可能会产生生物毒素,由于未及时剔除坏果而混入终产品,造成了相关生物或生物毒素进入食品链,如腐败苹果携带的棒曲霉产生棒曲霉素。

(2)化学性危害因素 种植与养殖过程中化学性危害因素来源较多。

内源性因素:植物体、动物体随着发育成熟的生理变化,体内的内源生物毒素会对终产品的食品安全产生危害,如发芽的土豆产生龙葵素、养殖的河豚毒素超标。

外源性因素:空气、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农兽药残留物会随着种植与养殖过程在农产品内蓄积;农药、兽药使用不当,造成在农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3)物理性危害因素 种植与养殖过程中常见物理性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较低,某些特定种植与养殖环境中可能会发生,如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区域内种植的蔬菜或养殖的禽畜。

2. 产品品质影响因素

产品品质影响因素直接决定了种植/养殖农产品的产品质量,是实现顾客满意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因素。

(1)环境气候因素 适宜的环境气候是种植与养殖业发展的前提,光照、温湿度降水量等气候条件,直接影响了植物类和食用菌类农产品的生长,也通过饲料获得的形式间接影响着动物类农产品的养殖业。如光照时间长使得果实含糖量更高,饲草营养充足使得牛肉具有更好的口感。

(2)培育技术因素 培育技术一般需与种子/种苗配合,才能获得高品质的农产品。具有相应能力的技术人员,也是种植与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此外,与培育技术匹配的设备、设施对于保护农产品感官指标和营养成分,减少培育和收获过程中的损伤、损失有重要影响。

(三)种植与养殖过程质量管理趋势

1. 产地环境管理

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是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前提和基础,依据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产地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重点搞好对农用灌溉水、土壤和空气质量的管理,控制外来污染,抑制农业自身的污染。严格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管理,从业者要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采取切实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净化措施,保证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符合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王媞,2011)。

2. 投入品管理

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1—2002)》等管理规定和相关标准,合理使用农药、兽药、渔药及饲料添加剂,消除不安全因素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危害。

3. 标准化管理

种植与养殖从业者应规范农业生产过程,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投入品,依据相关标准制定生产技术规程,通过科技培训营造食品安全氛围,将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和严格遵守生产规范作为一种自觉行为(王海英等,2009)。在必要情况下,根据生产情况允许使用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及生物农药;限量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严格遵守使用时期、用量、方法及使用安全间隔期。农业标准化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从业者建立田间管理档案、记录生产管理信息、产地环境状况等,并将此信息输入终产品信息库,以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化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