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细管控:提升战略控制过程效率

精细管控:提升战略控制过程效率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略控制的目标是使企业战略的实施效果尽量符合战略的预期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点,战略控制过程可以分为制定效益标准、审视战略基础、衡量企业绩效和纠正偏差这四个步骤。企业事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权变计划,从而减少反应的时间,增强处理战略意外事件的能力。

精细管控:提升战略控制过程效率

战略控制的目标是使企业战略的实施效果尽量符合战略的预期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点,战略控制过程可以分为制定效益标准、审视战略基础、衡量企业绩效和纠正偏差这四个步骤。

1.制定效益标准

战略控制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根据预期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制定出应当实现的战略效益,并制定出效益标准。在这之前,企业需要评价已定的计划,找出企业目前需要努力的方向,明确实现目标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这种评价的重点应放在那些可以确保战略实施成功的领域里,如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控制系统等。经过一系列的评价,企业可以找出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据此作为企业实际效益的衡量标准。企业常用的衡量标准有销售额、销售增长、净利润、资产、销售成本、市场占有率、价值增值、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等。

2.审视战略基础

企业战略是在研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的,对于构成现有战略基础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企业应当时时监测其变化。以下是审视战略基础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1)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机会是否仍为机会,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有无新的机会出现?企业的威胁是否仍为威胁,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有无新的威胁出现?

2)内部条件的变化。企业的优势是否仍是优势,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体现在哪些方面?企业的内部劣势是否仍为劣势,是否又有了新的弱点,体现在何处?

3)竞争者的分析。竞争者对战略做出了何种反应,竞争者的战略发生了哪些变化,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是否发生了变化,竞争者为何在进行战略调整,为什么有些竞争者的战略比其他竞争者的更为成功,主要竞争者对其现有的市场地位和业绩的满意程度如何,主要竞争者在进行反击之前还有多大忍耐空间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3.衡量企业绩效

另一项重要的战略评价活动是衡量企业绩效,评估企业是否在令人满意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这一活动包括将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差距。

有了偏差之后,首先要分析偏差的性质,即偏差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偏差不大,或偏差无关大局,或纠正它要花太大的成本,这时最佳的选择是什么也不做。(www.xing528.com)

实际情况与预期标准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拟订纠偏措施并将其付诸行动的依据。如果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拟订和实施纠正措施,常常事倍功半,或者即使纠正了还会再次出现此类偏差。

偏差的出现有可能是战略目标和战略本身的问题,通常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战略目标、战略或战略控制标准定得不科学,在执行中发现了问题;二是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预料不到的变化,原来被认为正确的目标、战略或实施计划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偏差的出现也可能是战略实施中的问题,这时就要把负关键责任的部门找出来。总之,必须把战略本身的问题与战略实施中的问题区分清楚。战略本身或实施计划造成的偏差,需要通过调整战略和修改标准加以纠正。

4.纠正偏差

在战略控制的最后一个步骤里,企业应考虑采取纠正措施或实施权变计划。针对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管理者在战略控制中可以采取的处理措施有三种:第一,对于因工作失误造成的问题,控制的办法主要是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工作与目标的接近或吻合;第二,目标或战略不切合实际,控制工作则主要是按实际情况修改目标或战略;第三,若是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致使战略或计划失去了客观的依据,那么相应的控制措施就是制订新的计划。

企业在采取纠偏措施时可采取以下三种选择方式。

1)常规模式。企业按照常规的方式去解决所出现的偏差,这种模式花费的时间较多。

2)专题解决模式。企业就目前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重点解决,这种措施反应较快,能节约时间。

3)预先计划模式。企业事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权变计划,从而减少反应的时间,增强处理战略意外事件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