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与设计融合的矛盾问题分析

传统文化与设计融合的矛盾问题分析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地区保留着其独特的生活习惯、民俗民风。因此,贴传统文化标签便成为在短时间内开拓地区市场、弥补消费者文化失落感的唯一设计手段。在当代设计界,称能解决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关系的人为大师,比如贝聿铭、陈汉民、汉斯瓦格纳等。张道一的话已为我们指明了传统文化发展创新之路。

传统文化与设计融合的矛盾问题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华夏民族几千年发展之路风雨征程,升腾着炎黄子孙生生不息、坚强屹立的伟岸身影,拓印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记忆。当我们缅怀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荡气回肠的情思,当我们满怀热忱地感念古人的伟大发明时,一方面传承着传统制式的经典元素,另一方面又力图不断摆脱传统文化带来的复古制式。似乎,对于现代的工业设计而言,在人们普遍的思想观念中,简约实用的现代设计才是设计,更为现代简约,而对于造型制式完全仿古的设计,更倾向称之为工艺美术,而纳入了工艺品的行业范畴。这是一种怎样的复杂而纠结的情感?到底传统文化融合于当代工业产品设计,那个恰到好处的点在哪里?处于矛盾思想中的设计师们,也许十分迫切地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和谐点。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的状态中不断发展前进的,历史朝代的更替如此,传统文化的发展如此,当代设计的发展更是如此。当代许多艺术家与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爱恨交加,当代设计艺术既想从传统文化中突破,又时刻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当代许多设计家与艺术家在运用传统文化时,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艺术表现与设计作品中打着传统文化旗号、滥用传统文化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对于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地区保留着其独特的生活习惯、民俗民风。甚至在有些相对落后的地区,还流传着一些古老的较落后的风俗观念,这给当代设计的认知性与大众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总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即便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受到西方物质文化的冲击,消费者往往带有一点崇洋的思想。他们认为国外的东西就是洋气,甚至有种攀比的心理在作怪。长期如此,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消费者产生了对国产产品“条件反射”似的心理排斥。殊不知,消费者自身也有文化素质低下的一方面,致使设计师在做设计时索然无味,感到不尽如人意。因此,贴传统文化标签便成为在短时间内开拓地区市场、弥补消费者文化失落感的唯一设计手段。

现代化的浪潮不断冲击着我们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生活观念、行为习性等各方面较之以往都提高了一个层次。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受到关注,设计不再只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而存在,设计日益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紧密相连。(www.xing528.com)

文化就是生活,中国的古老文化是当时生活的反映,当设计它们的人在讨论这些文化并企图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时,当他们听到某某设计者的作品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独到理解时,似乎得到的大都是同样的一个结果。那就是对前人的思想、前人创造的器物、传统制度观念、风俗习惯进行研究,并把这些转换成一些简单的设计符号,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贴上这些符号。于是设计学者们,开始认识到:“现代的设计,似乎正在慢慢失去了当代设计应有的时代感与新鲜活力,甚至忘记了怎么思考当下的生活。”于是,又不得不引申出这样一对辩证关系的矛盾:到底应该是“设计引导人”还是“人引导设计”。

设计理应是引导人的生活不断向前发展的,做什么样的设计,设计是为了什么人群而做,这些也都是由人来决定的。或许,“设计引导人”与“人引导设计”本身就是可以相互融合的统一体。就像在iPhone流行的当代,连街头擦鞋的女子也会谈论苹果公司又新出了什么样的产品,这一代产品较之前一代多了什么功能等话题。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据调査发现,拥有同一款产品的人也大都拥有共同的认识即共同语言,并且这些人在无形当中已形成了一个小圈子,这说明我们在引导设计的同时也在通过设计引导人的发展。从物质与意识这两者的关系来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影响物质,当人们具有一定共识即共同语言时就走到了一起,并带着一定的时代特性向前发展。传统文化无疑是人们最好的共同语言,设计师如果能意识到这点,那么一切问题就好办了。

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两者之间固然存在矛盾,传统文化当中的许多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但瑕不掩瑜,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许多超前的、现代性的思想观念确实值得在批判中吸收、继承与发展。对于传统与当代,我们不能也没有资格去评判谁先进、谁落后,就好比中国人先发明了火药,西方人后发明了火枪,能说西方的火枪比中国的火药先进么?如果没有火药,又怎么会有火枪?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中,昨天对于今天是传统,今天对于明天来说也是传统。唯有站在历史的、宏观的、发展的角度去审视传统与现代,才是解决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关系的正确途径。在当代设计界,称能解决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关系的人为大师,比如贝聿铭、陈汉民、汉斯瓦格纳等。在他们身上,能让人发现一种关于文化素质的东西,能让人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著名工艺美术理论家张道一在谈到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时说:“张果老倒骑驴,骑在驴上向后看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在比较中鉴别,在现象中归纳,理出一条思路,驴儿驮着往前走,走向新的时代,不是固守于旧的迂腐不化,而是创造者去开拓新的未来。”张道一的话已为我们指明了传统文化发展创新之路。在当代设计中比较、鉴别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吸取其精华,重新理清思路,用发展的眼光去创造新的设计、新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