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植物措施,增加产量

优化植物措施,增加产量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6.4.9渣场防治区实际完成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注本区实际完成措施为主体设计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表16.4.10施工公路防治区实际完成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注本区措施为方案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坡面土地整治、撒播草籽及抚育管护面积为斜坡面积。完成工程量为:土地整治8.56hm2、覆土75166m3、框格骨架护坡186m3、TBS喷播植草6100m2、栽植乔木11074株、栽植灌木1479952株、植草21.84hm2、抚育管理26.59hm2。实施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

优化植物措施,增加产量

(1)枢纽防治区。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实施主要集中在枢纽防治区,实际在上水库库岸开挖边坡实施了液压喷播植草绿化,交通洞口开挖边坡实施了TBS喷播植草绿化,灌草种选用羊草、披肩草、早熟禾及波斯菊等进行混播。完成工程量:液压喷播植草350m2,TBS喷播植草7399m2。实施时间为2015年6—7月。

枢纽防治区实际完成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见表16.4.8。

表16.4.8 枢纽防治区实际完成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

注 本区实际完成措施为主体设计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

(2)渣场防治区。

实际对各渣场顶部与边坡实施土地整治及覆土,采用乔灌草结合形成固渣林,乔木种类为落叶松、旱柳等,灌木种类为丁香沙棘、沙地柏,草种有紫花苜蓿、早熟禾、羊草、披肩草、早熟禾等。乔灌木采用穴状整地,乔木整地规格为60cm(直径)×60cm(深),灌木整地规格为40cm(直径)×40cm(深),穴内覆土,乔木栽植株行距为4~6m,灌木株行距2~3m,草种采用全面块状整地方式,撒播密度为8g/m2,植物措施实施后抚育管护时间为3年。完成工程量为:土地整治55.62hm2、覆土170758m3、栽植乔木25616株、栽植灌木117125株、植草55.62hm2、抚育管护55.62hm2。实施时间为2013年8月至2016年7月。

渣场防治区实际完成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见表16.4.9。

表16.4.9 渣场防治区实际完成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

续表

注 本区措施为方案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坡面土地整治、撒播草籽及抚育管护面积为斜坡面积。

(3)施工公路防治区。实际在对外永久公路、场内永久公路以及场内临时道路绿化前先进行整地及覆土,并对道路两侧或一侧栽植行道树,间距2~3m。1号公路与9号公路部分开挖边坡坡脚设置种植槽覆土、栽植乔灌木进行绿化;2号公路部分开挖边坡采用框格骨架植草护坡;7号公路填筑边坡采用喷播植草护坡。乔木种类为旱柳、馒头柳、云杉金叶榆等,灌木种类为丁香、沙地柏、紫穗槐、沙棘等,草种有紫花苜蓿、早熟禾、羊草、紫羊茅等。乔灌木采用穴状整地,乔木整地规格为60cm(直径)×60cm(深),灌木整地规格为40cm(直径)×40cm(深),穴内覆土,乔木栽植株行距为4~6m,灌木株行距2~3m,草种采用全面块状整地方式,撒播密度8g/m2,植物措施实施后抚育管护时间为3年。完成工程量为:土地整治8.56hm2、覆土75166m3、框格骨架护坡186m3、TBS喷播植草6100m2、栽植乔木11074株、栽植灌木1479952株、植草21.84hm2、抚育管理26.59hm2。实施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

施工公路防治区实际完成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见表16.4.10。

表16.4.10 施工公路防治区实际完成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

注 本区措施为方案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

(4)施工营地场地防治区。

实际在上水库施工营地、地下系统及下水库施工营地各施工场地绿化前先进行整地及覆土,各场地采用乔灌草结合形式恢复植被,临河侧施工场地边坡采用撒播草籽方式恢复植被。乔木种类为旱柳、馒头柳、青杨、云杉、金叶榆、榆叶梅等,灌木种类为丁香、沙地柏、紫穗槐、沙棘、景天、红王子锦带、四季玫瑰等,草种有苜蓿草、早熟禾、羊草、紫羊茅等。乔灌木采用穴状整地,乔木整地规格为60cm(直径)×60cm(深),灌木整地规格为40cm(直径)×40cm(深),穴内覆土,乔木栽植株行距为4~6m,灌木株行距2~3m,草种采用全面块状整地方式,撒播密度8g/m2,植物措施实施后抚育管护时间为3年。完成工程量为:土地整治25.43hm2、覆土54215m3、栽植乔木19800株、栽植灌木451765株、植草33.12hm2、抚育管理27.76hm2。实施时间为2007年3月至2016年7月。

施工营地场地防治区实际完成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见表16.4.11。

(5)料场防治区。

实际对料场下边坡采用拱形骨架内植草护坡,骨架采用现浇混凝土砌筑,开采平台采用灌草结合形式恢复植被,灌木种类为沙棘、沙地柏,草种有苜蓿草、早熟禾等,灌木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为40cm(直径)×40cm(深),穴内覆土,灌木株行距2~3m,草种采用全面块状整地方式,撒播密度8g/m2,植物措施实施后抚育管护时间为3年。完成工程量为:土地整治4.96hm2、覆土15475m3、栽植灌木16488株、植草4.95m2、抚育管理4.95m2。实施时间为2016年4—7月。

表16.4.11 施工营地场地防治区实际完成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

注 本区措施为方案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www.xing528.com)

料场防治区实际完成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见表16.4.12。

表16.4.12 料场防治区实际完成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

注 本区措施为方案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

(6)移民安置区。

实际对移民新村内非硬化地表实施景观绿化,乔木种类为新疆杨,灌木种类为金叶榆、紫穗槐,草种有苜蓿草、苦蒿等。完成工程量为:土地整治0.81hm2、覆土2430m3、栽植乔木210株、栽植灌木485株、植草0.81hm2、抚育管理0.81hm2。实施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

移民安置区实际完成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见表16.4.13。

(7)实际完成和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量对比情况。

1)渣场防治区。1号、2号、6号渣场位置变更,面积调整,相应植物措施调整;3~5号渣场面积较方案设计减少,工程量调整,另实际乔木栽植株行距为4~6m,灌木株行距为2~3m,较方案设计略有调整,相应乔灌木数量调整;另由于受气候影响,2号渣场及3号渣场等场地先期实施的植物成活率低,后期实施补植,乔灌木工程量增加。

表16.4.13 移民安置区实际完成的植物措施及工程量

2)施工公路防治区。对外永久公路(即1号公路)实际受开挖坡面放坡影响,防护网格未实施,部分路段不具备实施乔灌木绿化条件,部分路段采用种植槽形式进行绿化,即在排水沟沟壁顶部修建挡墙(工程量计入工程措施),槽内覆土栽植乔灌木,覆土工程量增加,乔灌木及撒播草籽工程量减少。

场内永久公路(即2号、3号、9号公路)实际受开挖坡面放坡影响,部分路段不具备栽植乔灌木绿化条件,部分路段采用种植槽形式进行绿化,覆土工程量增加。实际乔灌木种类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的植物种类,增加了适宜的灌木数量,乔木数量减少,撒播草籽量增加。

临时公路(即4~8号等临时道路)在运行期检修时需要使用,实际路面未进行绿化,在路面两侧栽植行道树及撒草籽绿化,绿化工程量减少,另7号路考虑景观需要对填筑边坡实施TBS喷播植草绿化。

3)施工营地场地防治区。实际乔灌木种类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的植物种类,增加了适宜的灌木数量,乔木数量减少,部分场地采用片植灌木形式进行绿化,灌木数量相应增加。

4)料场防治区。工程实际新增一处料场,相应增加了料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包括栽植灌木、撒播草籽等措施。

5)移民安置区。移民新村内实际实施景观绿化,包括土地整治、覆土、栽植乔灌木、撒播草籽等措施。

6)方案设计覆土采用局部覆土方法,仅在穴内覆土,实际对穴内及撒草籽部位全部实施覆土,覆土量增加21.73万m3

工程实际完成和批复方案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量对比见表16.4.14。

表16.4.14 实际完成和批复方案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量对比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