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山市丰南区海洋捕捞:木质船增加,产量上升

唐山市丰南区海洋捕捞:木质船增加,产量上升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还有120大马力木质渔船70艘,同赴远海作业。大马力钢质渔船的增加,使海洋捕捞产量增加。2000年,成立丰南市海洋捕捞服务中心,分别在山东石岛、文登、威海建立三个远海渔业办事处,为丰南市远海捕捞渔船服务。

唐山市丰南区海洋捕捞:木质船增加,产量上升

2009年以前丰南海岸线长23.5千米,2010年海洋局修正为19.7千米。20世纪90年代后,从滩涂养殖发展到浅海养殖,从近海作业发展到远海作业,海洋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海洋捕捞

(一)捕捞作业

1994年,海洋捕捞产量为1.7万吨,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39.5%。是年开始,海洋捕捞一改过去的单船固定作业,推广编队流动作业,网具也随之相应改善。随着编队流动作业的推广,作业区域逐渐向远海延伸。同时,大马力渔船迅速增加。1997年,丰南市水产局与财政局合资,建造丰南市第一对350马力钢制渔船。翌年,黑沿子镇渔民又造成第二对钢制渔船。另外还有120大马力木质渔船70艘,同赴远海作业。1998年,投资950万元,扩建黑沿子渔港码头。1999年,市委、市政府鼓励渔民造大船、赴远海,出台优惠政策:对每对新造大马力钢质渔船解决贷款100万元,大马力钢质渔船当年就达到19对,至2000年又增加到35对。大马力钢质渔船的增加,使海洋捕捞产量增加。是年海洋捕捞产量3.8万吨,比1994年增长124%。2002年,全市海洋捕捞产量4.7万吨,占全市渔业总产量的53.4%,是1994年的2.8倍。2002年,农业部开始实施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鼓励捕捞渔民报废渔船,至2005年丰南共减少捕捞渔船250艘,近海捕捞生产呈衰减之势。大马力钢质渔船的建造,远海生产得以发展,开始赴山东、江苏、中韩渔业协定过渡水域和韩国专属渔业经济区作业,部分120马力木质渔船也进行远海生产,达到以远补近的效果。2011年全区海洋捕捞产量2.5万吨。

(二)捕捞设备

1994年全市海洋捕捞渔船620艘,4.3万千瓦,2002年海洋捕捞渔船930艘,7.6万千瓦,2011年海洋捕捞渔船581艘,4.5万千瓦。捕捞渔船逐渐从小功率渔船向大功率渔船转变。在渔具方面,流刺网逐渐得到改善,通讯导航设备也日趋完善,对讲机卫星导航仪、单边带被广泛使用。

表8-7-104 1994一2011年丰南区(市)渔船数量表

(三)渔政管理

针对海洋渔业资源匮乏而容易发生酷渔滥捕等混乱局面,丰南区(市)不断加强渔政管理的力度。1995年,渔政部门查处无证和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渔船154艘,同时,加强法制宣传,使渔民树立依法生产的观念,是年,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天津市“三省一市”渔政管理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丰南市召开,本市的渔政监督管理站被评为先进集体。1997至1999年期间,年查处违规渔船20余艘、审检渔船650余艘、培训渔民500余人次。2000年,成立丰南市海洋捕捞服务中心,分别在山东石岛、文登、威海建立三个远海渔业办事处,为丰南市远海捕捞渔船服务。2003年,开展打击非法海洋捕捞专项行动,检查渔船430艘次,查出未年审渔船3艘,未持许可证渔船2艘及拖网渔船1艘,给予相应处罚。2005年,区管渔船配备雷达反射器、船用灭火器、航行灯及救生衣3000余套,渔船安全设施状况得到改善。2006至2010年,全区渔船年审及年验率均100%。2011年,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区)”创建活动,集中检查渔船891艘次,两次赴辽宁、山东对丰南区异地作业的渔船进行检验和安全检查。

二、海水养殖

(一)发展概况

丰南海水养殖起步较早,但起伏较大。1992年,遭风暴袭击;1993年,受虾病重创,海水养殖业一度陷入低谷。1994年,海水养殖业仍没得到充分恢复,产量只有522吨,相当于1991年的六分之一,养殖面积1167公顷。1995年以后,开始示范推广生态池塘养虾、鱼虾混养、卤水兑淡水高密度精养对虾等模式,海水养殖逐渐兴旺起来。1999年,开始浅海贝类养殖,投放苗200公顷。2000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1507公顷,海水养殖产量4004吨。2002年,全区海水养殖面积3000公顷,海水养殖产量4007吨。2006年,浅海养殖面积3287公顷,工厂化养殖面积3.81公顷。2010年,全区海水池塘养殖面积947公顷,呈下降趋势;浅海养殖、工厂化养殖大幅度增长,浅海养殖面积达到4620公顷,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6公顷。海水养殖产量9587吨。2011年,由于唐山港丰南港区和临海工业区工程建设项目用海需要,浅海养殖面积全部收回。(www.xing528.com)

(二)养殖品种

丰南区(市)海水池塘养殖品种以中国对虾为主,1994至1997年,品种结构没有太大变化。1998年引进梭子蟹、缢蛏、文蛤和车虾,分别与中国对虾套养或间养,养殖面积各在3.33公顷左右。1999年引进牙鲆鱼进行工厂化养殖。2000年引进河豚,养殖面积5.3公顷,翌年发展到16.7公顷。2001年引进美白对虾和扇贝。当年养殖100公顷。扇贝只有小规模的底播试验。2002年,又进行菊黄东方豚、石斑鱼、海蜇刺身等养殖试验。2002至2010年期间,养殖品种以南美白对虾为主,伴有少量的黄姑鱼、牙鲆、扇贝、河豚、车虾、中国对虾,并试养中国对虾黄海一号、二号,全区海水养殖品种增加到10余个。浅海养殖以兰蛤为主,伴有毛蚶和扇贝养殖。工厂化养殖以牙鲆鱼养殖为主,伴有半滑石鳎、大鲮鲆等品种。其中,2003年,重点发展毛蚶养殖,是年毛蚶养殖面积7333公顷;2004年,引进泥螺、青蛤、白蛤三个新品种进行试养成功;2005年,浅海养殖品种4个:即毛蚶,蓝蛤,缢蛏,杂色蛤,共养殖3261公顷。2010年,在唐山海丰水产科技公司的带动下,全区发展扇贝吊笼,养殖333公顷,投入苗种5000万粒。

(三)养殖模式

1.对虾池塘养殖 1992年和1993年两次自然灾害后,丰南对虾养殖落入低谷。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水产科技工作者和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卤水兑淡水髙密度对虾养殖和鱼虾贝混养等模式,使海水养殖业得以恢复。2000年,全市海水池塘养殖面积达到1240公顷,其中推广卤水兑淡水高密度对虾精养200公顷,鱼虾蟹贝混养、套养1033公顷,形成以中国对虾为主,鱼虾蟹贝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海水池塘养殖格局。2001年,全市累计海水池塘养殖面积1540公顷,其中首次引进南美白对虾品种,试养面积100公顷。2002至2004年期间,全区海水池塘养殖面积保持在1700公顷左右。其中2002年,海水池塘养殖面积达到1560公顷,养殖对虾977公顷、车虾307公顷、南美白对虾267公顷等。从2005年开始,海水池塘养殖规模逐步下滑,2006至2009年期间,长达4年的时间保持在1253公顷左右。2011年,由于唐山港丰南港区建设用地,全区海水池塘养殖面积只有680公顷,比2002年减少56.4%。

表8-7-105 1994-2011年丰南区(市)海水养殖产量统计表

续表

2.浅海养殖 丰南区(市)浅海养殖开发始于1999年,是年养殖米蛤和毛蚶200公顷。2000年,对全市-10米等深线内的浅海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开发养殖面积267公顷,进行缢蛏、梭鱼的养殖试验,并获成功。2002年,累计开发浅海养殖面积1467公顷,放养米蛤800公顷,青蛤200公顷,杂色蛤333公顷,毛蚶133公顷。2006年,浅海养殖面积达到3287公顷,其中浅海毛蚶养殖面积达到1267公顷,占浅海养殖面积的38.5%。2008年,唐山海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5万元,投放苗种1100万粒,发展吊笼1.6万吊,浅海扇贝吊笼养殖面积80公顷,养殖试验基本成功。是年,全区浅海养殖面积达到3953公顷。翌年,推广浅海吊笼立体养殖模式,形成上层扇贝吊笼,下层兰蛤底播的立体养殖模式。2010年,全区扇贝吊笼333公顷,5万吊,投放苗种0.5万粒,浅海养殖品种和模式向多元化发展。是年,全区浅海养殖面积达到4620公顷。2011年,由于建设唐山港丰南港区,浅海养殖海域全部收回,丰南区浅海养殖落下帷幕。

3.工厂化养殖 丰南区(市)海水工厂化养殖始于2000年,是年,黑沿子镇涧河村王庆秀利用河蟹育苗室闲置期间,进行牙鲆鱼工厂化养殖,养殖牙鲆鱼50立方米水体,取得较好效益。2002年,全区工厂化海水养殖规模达到11800平方米,其中黑沿子镇养殖大户发展工厂化养殖5200平方米,原有育苗室实施技术改造6600平方米,实现由单一育苗向育苗、养殖双重经营转变。养殖品种也从单一的牙鲆鱼养殖向牙鲆、黄姑鱼、石斑鱼等多品种方向发展。2003年以后,丰南区政府规定:“每新建一座使用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工厂化养殖场(包括海水工厂化养殖和淡水工厂化养殖),补贴2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00平方米使用面积,增加补贴5万元。”这一规定促使工厂化养殖场建设迅速发展。2005年,全区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3.63万平方米,比2002年净增2.45万平方米,实现产量400吨;全区7座3000平方米以上工厂化养殖场全部采取养育结合的生产方式(4至7月份育苗,8至第二年3月份养成、越冬)。2006年后,由于鱼病的爆发和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海水工厂化养殖陷入低谷,除唐山海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外,其他工厂化养殖全部转向工厂化育苗生产。

三、苗种生产

1994年,全市有海水育苗场20座,总水体1.45万立方米,主要孵化虾苗和蟹苗。2000年,水产局科技人员与河北省水产研究所联合实施魁蚶、扇贝、大黄鱼、河豚育苗科技攻关,试验成功孵化河豚鱼苗156万尾,扇贝苗8000万粒,填补本市这一领域的空白。是年全市孵化虾苗10亿尾,河蟹大眼幼体1.93万公斤,基本满足全市水产养殖需求。2001年,首次试验孵化南美白对虾、黄姑鱼成功,孵化南美白对虾2000万尾,黄姑鱼8万尾。全市育苗生产在“巩固河蟹,突出名优”方针指导下,开始向多品种转变,孵化培育河蟹、东方虾、南美白对虾、梭子蟹、河豚、黄姑鱼、扇贝等多个品种。其中河蟹育苗尤为突出,育苗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苗种集散地和生产地。2002年,全区育苗场发展到73座,总水体4.3万立方米,分别比1994年增长265%和196.5%。其中投入2.1万立方米水体孵化河蟹苗1.69万公斤,平均单方水体出苗0.73公斤,创造本区河蟹育苗的最好成绩;投入1.8万立方米水体孵化中国对虾26.28亿尾;投入500立方米水体孵化河豚苗35万尾;投入3880立方米水体孵化南美白对虾苗3.75亿尾。2003年,由于“非典”影响,多种苗种滞销,特别是河蟹苗最低价160元/公斤,育苗业损失惨重,全区育苗业损失额约为1500万元。2003至2005年期间,进行毛蚶人工育苗技术攻关,苗种孵化技术基本成型,但由于池塘暂养环节技术未突破,苗种成活率仅为12%。2006年,将毛蚶种苗孵化列入全区农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规定“毛蚶种苗孵化,育苗水体达到500立方米以上,补贴10万元,”激励苗种生产厂家发展毛蚶人工育苗,是年水产资源增殖站投入1500立方米水体,出稚贝3.5亿粒,蚶苗4500公斤;唐山海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投入1000立方水体,出稚贝2亿粒,蚶苗1500公斤,有效解决毛蚶苗种紧缺问题。2011年,全区工厂化育苗场达到80座,育苗水体达到8.8万立方米,比2002年分别增长9.6%和104.7%,育苗品种主要以南美白对虾为主,辅之有中国对虾、三抚梭子蟹、牙鲆、大鲮鲆、海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