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混凝土运输的安全技术

混凝土运输的安全技术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置混凝土泵车时,应将其支腿安全伸出,并插好安全栓。软弱场地应在支腿下垫枕木,以防止混凝土泵的移动或倾翻。应按照混凝土泵使用安全规定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运转。检修混凝土泵时,应切断电源并有人监护。混凝土泵运行结束后,应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清洗干净。在排除堵塞物、重新泵送或清洗混凝土泵前,混凝土泵的出口应朝安全方向,以防堵塞物或废浆高速飞出。

混凝土运输的安全技术

(一)混凝土水平运输安全技术

1.用汽车运送混凝土

(1)运输道路应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2)不应超载、超速、酒后及疲劳驾车,应谨慎驾驶,应熟悉运行区域内的工作环境

(3)不应在陡坡上停放,需要临时停车时,应打好车塞,驾驶员不应远离车辆。

(4)驾驶室内不应乘坐无关的人员。

(5)搅拌车装完料后严禁料斗反转,斜坡路面满足不了车辆平衡时,不应卸料。

(6)装卸混凝土的地点,应有统一的联系和指挥信号

(7)车辆直接入仓卸料时,卸料点应有挡坎,应防止在卸料过程中溜车,应有安全距离。

(8)自卸车应保证车辆平稳、观察有无障碍后,方可卸车;卸料大箱落回原位后,方可起架行驶。

(9)自卸车卸料不干净时,作业人员不应爬上未落回原位的车厢上进行处理。

(10)夜间行车,应适当减速,并应打开灯光信号。

2.采用轨道运输方式、使用机车牵引装运混凝土

(1)机车司机必须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驾驶。

(2)装卸混凝土时应听从信号员的指挥,运行途中应按沿途标志操作运行。信号不清、路况不明时,应停止行驶。

(3)通过桥梁道岔、弯道、交叉路口、复线段会车和进站时应加强瞭望,不应超速行驶。

(4)在栈桥上限速行驶,栈桥的轨道端部应设信号标志和车挡等拦车装置。

(5)两辆机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时,均应加强瞭望,特别是位于后面的机车应随时准备采取制动措施,行驶时两车相距不得小于60m;两车同用一个道岔时,应等对方车辆驶出并解除警示后或驶离道岔15m以外双方不致碰撞时,方可驶进道岔。

(6)交通频繁的道口,应设专人看守道口两侧,应设移动式落地栏杆等装置防护,危险地段应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警示标志,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7)机车和调度之间应有可靠的通信联络,轨道应定期进行检查。

(8)机车通过隧洞前,应鸣笛警示。

3.混凝土泵输送入仓

(1)混凝土泵应设置在场地平整、坚实、具有重型车辆行走条件的地方,应有足够的场地保证混凝土供料车的卸料与回车。

(2)混凝土泵的作业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高压电线,应有高处作业的防范措施。

(3)安置混凝土泵车时,应将其支腿安全伸出,并插好安全栓。软弱场地应在支腿下垫枕木,以防止混凝土泵的移动或倾翻。

(4)混凝土输送泵管架设应稳固,泵管出料口不应直接正对模板,泵头宜接软管或弯头。应按照混凝土泵使用安全规定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运转。

(5)溜槽、溜管给泵卸料时应有信号联系,垂直运输设备给泵卸料时宜设卸料平台,不得采用混凝土蓄能罐直接给料。卸料应均匀,卸料速度应与泵输出速度相匹配。

(6)设备运行人员应遵守混凝土泵安全操作规程,供料过程中泵不应回转,进料网不应拆卸,不得将棉纱塑料等杂物混入进料口,不得用手清理混凝土或堵塞物。混凝土输送管道应定期检查(特别是弯管和锥形管等部位的磨损情况),以防爆管。

(7)当混凝土泵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油温升高、输送管有明显振动等现象,致使泵送困难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采取措施排除。检修混凝土泵时,应切断电源并有人监护。

(8)混凝土泵运行结束后,应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清洗干净。在排除堵塞物、重新泵送或清洗混凝土泵前,混凝土泵的出口应朝安全方向,以防堵塞物或废浆高速飞出。

4.塔(顶)带机入仓

(1)塔带机和皮带机输送系统基础应做专门的设计。

(2)塔带机的运行、操作与维修人员,须经专门技术培训,了解塔(顶)带机构造性能,熟悉操作方法、保养规程和起重作业信号规则,具有相当熟练的操作技能,经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严禁无证上岗。

(3)报话指挥人员,应熟悉起重安全知识和混凝土浇筑、布料的基本知识。做到指挥果断,吐词清晰,语言规范。

(4)机上应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工作人员应会正确地检查和使用。当发现火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适当的灭火器材灭火。

(5)机上禁止使用明火。检修须焊、割时,周围应无可燃物,并有专人监护。

(6)塔带机运行时,与相邻机械设备、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之间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无法保证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司机应谨慎操作,接近障碍物前减速运行,指挥人员应严密监视。

(7)当作业区的风速有可能连续10min达14m/s左右,或大雾、大雪、雷雨时,应暂停布料作业,将皮带机上混凝土卸空,并转至顺风方向。当风速大于20m/s时,暂停进行布料和起重作业,并应将大臂和皮带机转至顺风方向,把外布料机置于支架上。

(8)应依照维护保养周期表,做好定期润滑、清理、检查及调试工作。

(9)严禁在运转过程中,对各转动部位进行检修或清理工作。

(10)在塔机工况下进行起重作业时,应遵守起重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11)塔带机和皮带机输送系统各主要部位作业人员,不得缺岗。

(12)开机前,应检查设备的状况以及人员到岗等情况。如果正常,应按铃5s以上警示后才能开机。停机前,应把受料斗、皮带上混凝土卸完,并清洗干净。

5.胎带机入仓

(1)设备放置位置应稳定、安全,支撑应牢固、可靠。

(2)驾驶、运行、操作与维修人员,须经技术培训,了解本机构造性能,熟悉驾驶规定、操作方法、保养规程和作业信号规则,具有相当熟练的操作技能,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严禁无证上岗。

(3)设备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折叠部分和滑动部分应放回原位,并定位锁紧。不应超速行驶。

(4)在胎带机支腿撑开之前,胎带机应处于“行走状态”(伸缩臂和配重臂都缩回)。

(5)在伸展配重臂和伸缩臂之前,应撑开承力支腿。

(6)胎带机输送机的各部分应与电源保持一定的距离。

(7)伸缩式皮带机和给料皮带机不应同时启动,辅助动力电动机发动机不应同时启动,以免发电机过载。

(8)胎带机各部位回转或运行时,应有人监护、指挥。

(9)应避免皮带重载启动。皮带启动前应按铃5s以上示警。

(10)一旦有危险征兆出现(包括雷、电、暴雨等),应即刻中断胎带机的运行。正常停机前,应把受料斗内、皮带上混凝土卸完,并清洗干净。

6.布料机入仓

(1)布料机布置位置应平整,基础应牢固,安装、运行时应遵守该设备的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2)布料机覆盖范围内应无障碍物、高压线等危险源的影响。

(3)布料机的操作控制柜(台)应布置在布料机附近的安全位置,电缆摆放应规范、整齐。

(4)布料机下料时,振捣人员应离下料处一定距离。待布料机旋转离开后,方可振捣混凝土。

(5)布料机在伸缩或在旋转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指挥。皮带机正下方不得有人活动,以免皮带机上掉下的骨料伤人。

(二)混凝土垂直运输安全技术

1.无轨移动式起重机轮胎式、履带式)

(1)操作人员应身体健康,无精神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www.xing528.com)

(2)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熟悉所操作设备的机械性能及相关要求,遵守无轨移动式起重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3)轮胎式起重机应配备上盘、下盘司机各1名。

(4)应保证起重机内部各零件、总成的完整,如有丢失应补全或恢复。

(5)起重机上配备的变幅指示器、重量限制器和各种行程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不应随意拆封,不应以安全装置代替操作机构进行停车。

(6)起重机吊运混凝土时,司机不应从事与操作无关的事情或闲谈。

(7)夜间浇筑时,机上及工作地点应有充足的照明。

(8)遇上6级以上大风或雷雨、大雾天气,应停止作业。

(9)轮胎式起重机在公路上行驶时,应执行汽车的行驶规定。

(10)轮胎式起重机进入作业现场,应检查作业区域和周围的环境。应放置在作业点附近平坦、坚实的地面上,支腿应用垫木垫实。作业过程中不应调整支腿。

(11)变幅应平稳,不应猛起臂杆。臂杆可变倾角不应超过制造厂家的安全规定值;如无规定时,最大倾角不应超过78°。

(12)应定期检查起吊钢丝绳及吊钩的状况,如果损坏或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

2.轨道式(固定式)起重机(门座式、门架式、塔式、桥式)

(1)轨道式(固定式)起重机轨道基础应做专门的设计,并应满足相应型号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轨道两端应设置限位装置,距轨道两端3m外应设置碰撞装置。轨道坡度不应超过1/1500,轨距偏差和同一断面的轨面高差均不应大于轨距的1/1500,每个季度应采用仪器检查一次。轨道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2)司机应身体健康,经检查合格,证明无心脏病、高血压、精神不正常等疾病,并具备高空作业的身体条件。须经专门技术训练,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性能,熟悉操作方法、保养规程和起重工作的信号规则,具有相当熟练的操作技能,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方可操作。

(3)新机安装、搬迁以及修复后投入运转时,应按规定进行试运转,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4)起重机不应吊运人员及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5)起吊物件的重量不应超过本机的额定起重量,严禁斜吊、拉吊和起吊埋在地下或与地面冻结以及被其他重物卡压的物件。

(6)变幅指示器应灵活、准确。

(7)当气温低于零下15℃或遇雷雨大雾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应作业。大风前,吊钩应升至最高位置,臂杆落至最大幅度并转至顺风方向,锁住回转制动踏板,台车行走轮应采用防爬器卡紧。

(8)机上严禁用明火取暖,用油料清洗零件时不应吸烟。废油及擦拭材料不应随意泼洒。

(9)机上应配置合格的灭火装置。电气失火时,应立即切断有关电源,应用绝缘灭火器进行灭火。

(10)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应处于完好状态。高压开关柜前应铺设橡胶绝缘板。电气部分发生故障,应由专职电工进行检修,维修使用的工作灯电压应在36V以下。各保险丝(片)的额定容量不应超过规定值,不应任意加大,不应用其他金属丝(片)代替。

(11)夜间工作,机上及作业区域应有足够的照明,臂杆及竖塔顶部应有警戒信号灯。

(12)司机饮酒后以及非本机司机均严禁登机操作。

(13)设备安装各个结构部分的螺栓扭紧力矩应达到设备规定的要求。焊缝外观及无损检测应满足规范要求。塔机的连接销轴应安装到位并装上开口销

(14)司机应听从指挥员(信号员)指挥,得到信号后方可操作。操作前应鸣号,发现停车信号(包括非指挥人员发出的停车信号)应立即停车。

(15)设备应配置备用电源或其他的应急供电方式,以防起重机在浇筑过程中突然断电而导致吊罐停留在空中。

(16)两台臂架式起重机同时运行时,应有专门人员负责协调,以免臂杆相碰。

(17)设备安装完毕后应每隔2~3年重新刷漆保护一次,以防金属结构锈蚀破坏。

(18)各设备的运行区域应遵守所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规定及其他安全要求。

3.缆机(平多式、辐射式、摆塔式)

(1)缆机轨道基础应做专门的设计,并应满足相应型号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轨道两端应设置限位器。

(2)司机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熟悉掌握操作技能,熟悉本机性能、构造和机械、电气、液压的基本原理及维修要求,经考试合格,取得起重机械操作证,持证上岗。

(3)工作时应精力集中,听从指挥。不应擅离岗位,不应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应用机上通信设备进行与施工无关的通话。

(4)严禁酒后或精神、情绪不正常的人员上机工作。

(5)严禁从高处向下丢抛工具或其他物品,不应将油料泼洒在塔架、平台及机房地面上。高空作业时,应将工具系牢,以免坠落。

(6)机上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应配置齐全并保持完好,如有缺损,应及时补齐、修复。否则,不应投入运行。

(7)应定期作好缆机的润滑、检查及调试、保养工作。

(8)司机应与地面指挥人员协同配合,听从指挥人员信号。但对于指挥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可能引起危险事故的信号及多人指挥,司机应拒绝执行。

(9)起吊重物时,应垂直提升,严禁倾斜拖拉。

(10)严禁超载起吊和起吊埋在地下的重物,不应采用安全保护装置来达到停车的目的。

(11)不应在被吊重物的下部或侧面另外吊挂物件。

(12)夜间照明不足或看不清吊物或指挥信号不清的情况下,不应起吊重物。

4.吊罐入仓

(1)使用吊罐前,应对钢丝绳、平衡梁(横担)、吊锤(立罐)、吊耳(卧罐)、吊环等起重部件进行检查,如有破损,严禁使用。

(2)吊罐的起吊、提升、转向、下降和就位,应听从指挥。指挥人员应由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人担任,指挥人员应持证上岗。指挥信号应明确、准确、清晰。

(3)起吊前,指挥人员应得到两侧挂罐人员的明确信号,才能指挥起吊;起吊时应慢速,并应吊离地面30~50cm时进行检查,在确认稳妥可靠后,方可继续提升或转向。

(4)吊罐吊至仓面,下落到一定高度时,应减慢下降、转向,并避免紧急刹车,以免晃荡撞击人体。应防止吊罐撞击模板、支撑、拉条和预埋件等。吊罐停稳后,人员方可上罐卸料,卸料人员卸料前应先挂好安全带

(5)吊罐卸完混凝土,应立即关好斗门,并将吊罐外部附着的骨料、砂浆等清除后,方可吊离。摘钩吊罐放回平板车时,应缓慢下降,对准并旋转平衡后方可摘钩;对于不摘钩吊罐放回时,挡壁上应设置防撞弹性装置,并应及时清除搁罐平台上的积渣,以确保罐的平稳。

(6)吊罐正下方严禁站人。吊罐在空间摇晃时,不应扶拉。吊罐在仓内就位时,不应斜拉硬推。

(7)应定期检查、维修吊罐,立罐门的托辊轴承、卧罐的齿轮,应定期加油润滑。罐门把手、震动器固定螺栓应定期检查紧固,防止松脱坠落伤人。

(8)当混凝土在吊罐内初凝,不能用于浇筑时,可采用翻罐方式处理废料,但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由带班人在场监护,以防发生意外。

(9)吊罐装运混凝土,严禁混凝土超出罐顶,以防坍落伤人。

(10)气动罐、蓄能罐卸料弧门拉绳不宜过长,并应在每次装完料、起吊前整理整齐,以免吊运途中挂上其他物件而导致弧门打开、引起事故。严禁罐下串吊其他物件。

5.溜槽(桶)入舱

(1)溜槽搭设应稳固可靠,架子应满足安全要求,使用前应经技术与安全部门验收。溜槽旁应搭设巡查、清理人员的行走马道与护栏。

(2)溜槽坡度最大不宜超过60°,超过60°时应在溜槽上加设防护罩(盖),以防骨料飞溅。

(3)溜桶使用前,应逐一检查溜桶、挂钩的状况。磨损严重时,应及时更换,溜筒宜采用钢丝绳、铅丝或麻绳连接牢固。

(4)用溜槽浇筑混凝土,每罐料下料开始前,在得到同意下料信号后方可下料。溜槽下部人员应与下料点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避免骨料滚落伤人。溜槽使用过程中,溜槽底部不应站人。

(5)下料溜筒被混凝土堵塞时,应停止下料,及时处理。处理时应在专设爬梯上进行,不应在溜筒上攀爬。

(6)搅拌车下料应均匀,自卸车下料应有受料斗,卸料口应有控制设施。垂直运输设备下料时不应使用蓄能罐,应采用人工控制罐供料,卸料处宜有卸料平台。

(7)北方地区冬季,不宜使用溜槽(桶)方式入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