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处理工艺:预备与最终处理

热处理工艺:预备与最终处理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此外,根据工序的不同,热处理还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预备与最终处理

金属热处理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钢铁的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2.1.4.1 钢热处理概述

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以改变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其目的是消除毛坯中的缺陷,改善其工艺性能,为后续工艺过程创造条件,并能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充分发挥钢材的潜力,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钢的热处理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加热、保温以及冷却三个阶段。

钢加热时的转变有:①钢的奥氏体化,首先是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然后先共析相向奥氏体转变或溶解,最后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②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控制,奥氏体晶粒越小,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越细,其屈服强度、冲击韧度越高。奥氏体晶粒的大小是评定加热质量的指标之一。

过热是钢在加热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指晶粒度超过规定的标准时的一种加热缺陷。控制奥氏体的晶粒大小的参数有: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加热速度等。一般情况下,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越大;加热温度相同,加热速度越快,保温时间越短,奥氏体晶粒越小。钢热处理的冷却方式有连续冷却(炉冷、空冷、水冷),等温冷却(等温淬火)等。

2.1.4.2 钢热处理的分类

钢的热处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整体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2)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

3)化学热处理:渗碳、碳氮共渗、渗氮等。

4)此外,根据工序的不同,热处理还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1.钢的退火

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退火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均匀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预防白点退火,其特点为: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使冶金及冷却、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不平衡状态(成分偏析、形变强化、内应力等)过渡到平衡状态。

2)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等,以改变组织和性能为目的,其特点为:通过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及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来改变钢中的珠光体、铁素体和碳化物等组织形态及分布,从而改变性能。

2.钢的正火

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以上,保温适当时间,在空气中冷却,称为正火。

3.钢的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Ac1Ac3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以获得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组织,称为淬火。(www.xing528.com)

通过调整冷却介质、淬火方法可以控制淬火工件的冷却速度。水和油是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水是最廉价的冷却介质,它的冷却能力较大,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淬火工件不需要清洗(食盐水溶液、碱水溶液除外)。油也是常用的冷却介质,主要采用矿物油,冷却性能好,冷却速度比水低,多用于合金钢淬火。

常用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

钢的淬透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有效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过冷奥氏体越稳定,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越小,钢的淬透性越好。注意:①要把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区别开,淬硬性是指钢在淬火后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反映钢的硬化能力,主要取决于钢的碳含量;②要把钢的淬透性与具体淬火条件下工件的淬透层深度区别开,同一钢种在同一奥氏体化条件下,其淬透性是相同的,但是,水淬比油淬的淬透层深,小件比大件的淬透层深,这并不意味着同一种工件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高。

淬火中容易产生的缺陷主要有:①变形与开裂。在淬火冷却过程中,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导致热胀冷缩不一致,由此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热应力。除此之外,在组织转变过程中,由比热容的变化而产生的内应力称为组织应力。热应力和组织应力是形成淬火应力的根源。②硬度不足。指工件上较大区域内的硬度达不到技术要求。形成缺陷的原因:淬火介质冷却能力不足;淬火加热温度过低或保温时间短,淬火组织中存在珠光体或铁素体;表面脱碳降低了钢的淬硬性。对于硬度不足的工件,可以重新淬火,但在淬火前,应进行一次退火、正火或高温回火以消除淬火应力,防止在重新淬火的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变形甚至开裂。③氧化与脱碳。钢在加热时,铁和合金元素与氧化性介质作用,在工件表面生成氧化物的现象称为氧化。脱碳是指钢在加热时,钢表层中的碳与周围介质中氧、二氧化碳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碳气体逸出钢外,使钢表层碳含量下降。氧化会使工件尺寸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变大。脱碳会降低钢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疲劳能力。氧化脱碳还会增加淬火开裂倾向。为了防止,通常采用脱氧良好的盐浴加热、保护气体加热、真空加热、高温短时加热等措施。

4.淬火钢的回火

回火是指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Ac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过程。

回火按其保温温度可以分为:①低温回火(150~250℃),形成回火马氏体,硬度为58~64HRC,具有较高强度、硬度及耐磨性;②中温回火(350~500℃),形成回火托氏体,硬度为35~45HRC,由铁素体基体和碳化物颗粒组成,具有很高的弹性极限,有较高强度、中等的硬度和韧性;③高温回火(500~650℃),形成回火索氏体,硬度为200~330HBW,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习惯上将高温回火加淬火称为调质处理。调质一般作为最终热处理,但也可以作为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的预备热处理,以保证表面和心部不同的性能要求。

5.钢的表面热处理

是指仅对钢的表层进行热处理以改变其组织性能的工艺。最常用的是表面淬火加回火。

钢的表面淬火是通过快速加热,使钢的表层奥氏体化,在心部组织尚未发生相变时立即予以淬火冷却,使表层获得硬而耐磨的马氏体组织,心部仍保持原来的塑性和韧性较好的退火、正火或调质状态的组织。

表面淬火加热可采用:感应加热、火焰加热、激光加热等。感应加热频率为:①高频:50~300kHz②中频:1~10Hz③工频:50Hz。表面淬火多用于中碳钢和中碳低合金钢,如45、49Cr、40MnB。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优点包括,加热速度快、时间短,表面氧化、脱碳较小,生产率较高;表层局部加热,工件变形小;淬火组织为细隐晶马氏体,表面硬度较高、脆性低;表层获得马氏体后,表层膨胀,造成残余压应力,提高疲劳强度;可用于生产流水线,工艺质量稳定。

6.钢的化学热处理

是指把钢制零件放在含欲渗元素的活性介质中,加热到预定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使该元素渗入到工件表层中,从而改变表层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工艺。其中包括:

(1)钢的渗碳 为了增加钢件表层的碳含量和获得一定的碳浓度梯度,将钢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使原子渗入到钢件表层。根据渗碳剂的不同,渗碳方法分:固体、气体、液体渗碳。渗碳层的表面碳质量分数一般为0.8%~1.1%,尤其0.85%~1.05%最好。如果表面碳含量低,则不耐磨且疲劳强度也较低;反之,则渗碳层变脆,易出现压碎剥落。钢经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后表面硬度可达58~64HRC,耐磨性好,心部韧性好。适用于重载、磨损、冲击条件下工件的零件。

(2)钢的渗氮 在一定温度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到工件表面。目的是更大程度地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耐蚀性。

气体渗碳与气体渗氮相比:渗氮温度低,心部不发生相变,零件变形小;渗氮后,具有高耐磨性和热硬性;渗氮后,不再进行热处理,只进行磨削和抛光;渗氮时间长,工艺较复杂,渗氮层薄。

(3)碳氮共渗 指同时向零件表面渗入碳和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