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形制的演化历程

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形制的演化历程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基于中国古代纺纱图像信息多早于纺纱文字信息的特点,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并非在汉代已发展成熟,其形制发展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变迁:手拨轮辐传动纺车→手摇曲柄轮辐传动纺车(北宋)→手摇曲柄轮制传动纺车→手摇曲柄轮制传动纺车。图4-14王祯《农书》中的手摇纺车图4-15近代使用的手摇纺车

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形制的演化历程

如果成型的手摇纺车(没有曲柄装置)出现在战国时期还只是推测的话,那么在西汉,手摇纺车(没有曲柄装置)被充分利用是不争的事实。在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中都可见最早的手摇纺车形象[17],特别是金雀山9号西汉墓出土的帛画中的纺绩图(图4-2),图4-2中有纺车一部,它的形制是手拨轮辐传动的纺车:它没有绳轮,而是由众多竹片或木片制成轮辐,固定在轮轴上,用绳索或皮带绕在众多轮辐顶端,轮辐顶端呈凹槽状,绳索或皮带就固定放置在这个凹槽里,绳索或皮带在轮辐所构成的“虚拟圆”的上顶点和下顶点伸出与锭子连动。当然这种纺车也没有手摇曲柄装置,纺纱时用手指拨动轮辐,绳索或皮带在轮辐顶端开始传动,带动锭子运动,从而纺纱。这种最初形制的纺车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演变成有绳轮的手摇曲柄纺车,直到北宋还可以看到这种编排方式传动绳索或皮带的纺车形制(图4-12),但它有手摇曲柄装置。从图4-12中可见纺车虽然有手摇曲柄装置,但还是轮辐传动绳索或皮带,所以这种纺车可称之为手摇曲柄轮辐传动纺车。

其后,出现了手摇曲柄轮制传动纺车。其特点与手拨轮辐传动纺车有明显不同,前者传动轮形成一个完整的车轮状(以木或绳作辋),后者的传动轮仅是一个“虚拟圆”形。其次,关于传动的操作,两者也有区别。前者是通过手摇曲柄带动传动轮,在传动轮上的传动绳索或皮带与其部分环绕(即半圆弧传动),并与锭子形成环状,这样传动的绳索或皮带在传动轮和锭子上做循环运动,通过传动的绳索或皮带对传动轮的摩擦引致这些绳索或皮带对锭子的摩擦,从而转动锭子,进而纺纱。后者也是通过手摇曲柄带动传动轮,所不同的是传动的绳索或皮轮辐顶端开始传动(即离散的点传动),带动锭子运动,从而纺纱。

手摇曲柄轮制传动纺车有两种形制,一种是手摇曲柄绳轮传动纺车,它是手摇曲柄轮制传动纺车最早出现和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制,它以绳为辋,传动绳索或皮带通过与这些绳辋摩擦,进而传动、纺纱。它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南宋钱选(1239~1299年)所画的《子别母》中[21],它比东晋时期出现的脚踏纺车还要晚。此后,在元代王祯的《农书》中也可见到它的图像信息(图4-14中右图),近代也一直使用带绳轮的手摇曲柄纺车(图4-15)。另一种是手摇曲柄木轮传动纺车,它与手摇曲柄绳轮传动纺车基本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它以木为辋,它最早的图像信息出现在王祯的《农书》中(图4-14中左图)。

综上所述,基于中国古代纺纱图像信息多早于纺纱文字信息的特点,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并非在汉代已发展成熟,其形制发展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变迁:手拨轮辐传动纺车(估计战国已出现,最晚在西汉时出现)→手摇曲柄轮辐传动纺车(北宋)→手摇曲柄轮制传动纺车(绳为辋,南宋)→手摇曲柄轮制传动纺车(木为辋,元)。(www.xing528.com)

图4-14 王祯《农书》中的手摇纺车

图4-15 近代使用的手摇纺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