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出现时间的重新考察

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出现时间的重新考察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手摇纺车为最初的纺车形制,已成定论。至今没有定论,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王若愚先生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早在商代就有了手摇纺车的雏形。显然,手摇纺车甚至无曲柄的纺车在商代根本没有出现。玉制手摇纺车的用玉量对于商代王后的陪葬并不是难事和大事。妇好墓中没有发现手摇玉纺车,只能用直至商代晚期还没有出现手摇纺车来解释。

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出现时间的重新考察

手摇纺车为最初的纺车形制,已成定论。但手摇纺车在中国何时出现?至今没有定论,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王若愚先生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早在商代就有了手摇纺车的雏形。他的基本论据是河北藁城台西村出土的两只商代中期的锭轮,一只形似“I”字形线轴,顶底直径均为3.2cm,厚2.2cm。另一只较小,形制有别,似现代缝纫机的底梭,顶底直径均为2.5cm,厚1.8cm,顶底并饰有圆圈纹。王若愚先生认为这两只锭轮是用于纺丝的纺锭,故他认为纺车在商代已出现[16]

对此,有如下4点疑问:

(1)王若愚先生认为手摇纺车在商代存在,而另一方面从“手摇”二字说明他认为商代已有曲柄装置应用于纺车。通过前文分析,唐代之前纺车上不可能有曲柄装置。

(2)河北藁城台西村出土的这两只商代锭轮也可作纺专中的纺轮之用,并非只能作纺锭之用。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像这两只锭轮形制的纺轮被大量发掘出来(图3-6、图3-7),这是否说明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手摇纺车呢?显然王若愚先生的推论有待商榷。(www.xing528.com)

(3)按照王若愚先生的观点,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中期遗址中发现当时商人已使用手摇纺车。那么为什么其遗址中又出土陶纺轮162件、石纺轮5件呢[17]?既然手摇纺车比纺专效率高得多,为什么商人还会使用纺专呢?显然,手摇纺车甚至无曲柄的纺车在商代根本没有出现。另外,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玉纺轮22件。妇好(生卒年不详)是公元前12世纪商代晚期国王武丁(?~前1192年)的王后,如果商代已有手摇纺车,为什么商代晚期王后墓中只有玉纺轮,而没有手摇玉纺车呢?玉制手摇纺车的用玉量对于商代王后的陪葬并不是难事和大事。因为妇好墓中随葬器物共1,938件,其中玉器有755件之多[18],可见商王室用玉之多。妇好墓中没有发现手摇玉纺车,只能用直至商代晚期还没有出现手摇纺车来解释。

(4)商代甲骨文中并没有与手摇纺车有关的符号出现,但有涉及纺专纺纱“专”字的符号出现,这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商代纺专纺纱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性和社会地位。

既然,商代使用手摇纺车已被否定,那么手摇纺车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通过夏、商、西周考古,发现这三代的纺纱工具都是用纺专[19]。而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小雅·斯干》中有“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褐,载弄之瓦”,“瓦”一解是纺专;另一解为瓦片,而瓦片也是古人的一种纺纱工具,可在其上用手搓捻绩接植物茎皮纤维,英国著名中国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1900~1995年)在江西的民俗调查和古希腊陶器上的纺纱信息都可窥见其一斑。无论是哪种关于瓦的解释,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纺车在春秋时期(《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可能没有出现。直到战国时期可能出现成型的手摇纺车(没有曲柄装置),因为长沙战国墓曾经出土过一块苎麻织物,其经线密度280根/10cm,纬线密度240根/10cm,比现代经纬各240根/10cm的细棉布还要紧密。这样细的麻纱,用纺专很难纺出,只有用手摇纺车纺纱才有可能做到[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