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技术:PIC综合考虑与优化方法

设计技术:PIC综合考虑与优化方法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VLIC相比,PIC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终端、温度梯度、噪声、寄生参数及隔离工艺等选择[4]。通常要求将功耗较大的器件与热敏元件分别放置在芯片的两边,并采用相应的补偿技术。在设计数字和模拟电路接口时,要避免从高压线或传输线引入噪声。

设计技术:PIC综合考虑与优化方法

PIC与普通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IC)不同之处在于,它将低压电路与高压器件集成在一起,并且其中的高压器件一般采用横向结构,不但要占用较大的芯片面积,而且击穿电压与导通电阻的矛盾关系需要更合理地设计。

1.设计考虑

根据用户要求设计PIC时,首先要明确电路的功能,包括控制、接口、过热保护、过电流保护、过电压/欠电压保护、开通和关断等功能;其次,要明确电路的电学指标,包括工作电压、电流、工作频率、工作温度、功耗及可靠性等要求;最后考虑采用什么样封装形式。与VLIC相比,PIC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终端、温度梯度、噪声、寄生参数及隔离工艺等选择[4]

(1)结终端结构 对于击穿电压高于100V的HVIC,都需要考虑设计结终端结构。为了防止局部电场集中,结终端结构应与元胞结构具有良好的对称性。

(2)热分布 为了维持芯片工作时热对称,所有发热的元器件都要考虑热对称和热均匀性。设计时可沿等温线安置元器件,使其周围的温升对称,以减小芯片内的热反馈,使芯片的特性保持最佳[49]。通常要求将功耗较大的器件与热敏元件分别放置在芯片的两边,并采用相应的补偿技术。

(3)噪声 当PIC中同时含有高压器件、低压模拟和数字控制电路时,放大器的输入端应远离输出级,以减少正反馈。尤其是低噪声、高增益的输入端更要远离输入级,避免或减少噪声注入。接地端和电源端的键合点必须分开。在设计数字和模拟电路接口时,要避免从高压线或传输线引入噪声。

(4)寄生参数 在布局布线时,由于交叉线使信号线与衬底之间存在寄生电容,通常会产生漏电。当存在较大的电压浮动时,该寄生电容会降低器件的工作频率。此外,要注意大电流通路的布线,因为当电流密度很高时,在大电流布线上产生很大的压降。在敏感元件的输入通道中,该压降会引起输入失调电压

(5)闩锁和天线效应 从可靠性角度,还需考虑闩锁效应(Latch up Effect)、天线效应(Antenna Effect)等对布局布线的影响。

闩锁效应(Latch up Effect)是指CMOS芯片中存在寄生的pnp晶体管(由pMOS管源漏区-n衬底-p阱区组成)和npn晶体管(由nMOS管源漏区-p阱区-n衬底组成),如图6-36所示,在一定的条件下,当两者的电流增益之和大于1时,会形成正反馈,导致寄生的pnpn晶闸管导通,在电路的电源与地之间形成低阻大电流通路。在HVCMOS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来抑制闩锁效应:一是减小纵向npn晶体管与横向pnp晶体管的电流增益,使βLβV<1,这可通过增加基区宽度(即nMOS与pMOS间距、阱的深度)或增加基区掺杂浓度(即增加衬底和阱的掺杂浓度)来实现;二是采用倒置阱,提高p阱中央区域的掺杂浓度,以减小p阱区的电阻;三是采用低阻衬底和高阻外延层等,并在阱区设p+埋层(见图6-36a),或在MOS两侧增加保护环(见图6-36b);四是通过增加n阱和衬底接触孔的数量,并减小两者之间的距离,以降低n阱和衬底、电源和地的寄生电阻;五是采用SOI衬底及薄膜工艺[47,48]

978-7-111-47572-9-Chapter06-46.jpg

图6-36 抑制CMOS闩锁效应的措施

天线效应是指当大面积的金属化层直接与栅极相连时,在金属腐蚀过程中,周围聚集的离子会增加其电势,进而使栅电压增加,导致栅氧化层击穿。采用大面积多晶硅时也可会产生天线效应。修正天线效应的主要措施有两点:一是减小连接栅的多晶硅和金属化层1的面积,如图6-37a所示,二是采用第二层金属化层2过渡,如图6-37b所示。此外,还可以采用类似于VLIC中的方法,如跳线(换层)、加反偏二极管及插入吸收单元等来修正。

978-7-111-47572-9-Chapter06-47.jpg

图6-37 修正产生天线效应的措施

PIC的设计流程与VLIC设计基本一致,依次进行系统级设计、功能块划分、利用模型库进行子电路设计、整体设计及版图(Layout)设计,最后进行设计规则检查(DRC)和电学规则检查(ERC),版图提取(Layou of Extract)、版图和电路图验证(LVS)及后仿真(Post-Simulation)。

2.版图设计

版图是电路与芯片的桥梁,版图设计实际是把电路设计思想转换到芯片上。设计时,先要确定芯片的工艺流程,然后是版图的布局布线。芯片的制作工艺决定了版图,也决定了电路功能的实现。PIC的版图设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最小单元电路 根据所设计电路的特点,先确定出最小的单元电路(即构成该电路的基本重复单元)。在电路设计时,最小基本单元可确定为多个,且多个基本单元的规模和形式也可完全不同。(www.xing528.com)

(2)选择图形尺寸 需要考虑工艺水平和电学特性两方面的限制。工艺限制包括制版精度、光刻精度、扩散水平等,电学限制包括漏-源穿通击穿电压、铝布线的最大电流密度、pn结反偏时耗尽区的扩展及寄生电容等引起的最小尺寸限制,进而确定设计规则。

(3)绘制版图 先画出版图草图,后按照尺寸比例绘制正式图,最后按规则检查版图。

版图设计的一般要求是,首先布局要合理。各引出端的分布要符合通用性要求,对特殊的单元需进行合理的安排,布局要紧凑,温度分布要对称。其次,单元配置要适当。逻辑门及管子的布局方向要合适,既要确定单元的具体形状,还需选择单元的方位,并尽量使用重复单元,便于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查错。再次,布线要合适。电路中布线所占的面积往往是器件面积的好几倍,此时布线的RC时间常数将是电路工作速度的主要限制因素。应尽量避免布线交叉,减小布线长度,保证足够宽的电源线和地线。

图6-38给出了高压LDMOS与高压全桥驱动电路的版图[50]。可见,在HVIC中,高压LDMOS一般采用环形结构,漏区在中心,完全被栅区和源区所包围,以防止结边缘漏电,同时可增大有效的宽长比,以增高跨导,提供大电流输出。如图6-38b所示,高压全桥驱动电路的版图中集成了高压LDMOS器件、接口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及大电流输出电路。

3.工艺设计

PIC中主要器件有LDMOS结构、CMOS结构中的nMOS管与pMOS管,以及双极型npn晶体管或pnp晶体管等。设计时可依据各器件的结构参数及电路的性能要求,考虑工艺成本、难度及其与CMOS工艺兼容等问题,在设计高、低压兼容工艺的过程中,需考虑以下问题:

(1)衬底材料与外延层的选取 若采用结隔离p阱工艺,衬底选用p型单晶,外延层选n-型,其电阻率可根据LDMOS耐压以及隔离耐压来选择。比如,对700V的耐压,采用电阻率为50~60Ω·cm(对应的掺杂浓度为1×1014cm-3)、厚度为14μm的外延层。

978-7-111-47572-9-Chapter06-48.jpg

图6-38 高压LDMOS与高压全桥驱动电路的版图

(2)高压器件的设计考虑 将高压器件中的高压部分置于器件中央。对于nLDMOS,需将漏端置于中央,可防止器件最外圈与衬底隔离之间出现高电场。

(3)厚/薄栅氧化层的制备 先生长高压LDMOS的厚栅氧化层,然后去掉低压器件的栅氧化层,最后生长低压器件的薄栅氧化层。

(4)选择p阱参数 对于p阱工艺,选择p阱参数时,应综合考虑对nMOS管阈值电压、击穿电压、CMOS抗闩锁能力及高端穿通电压等的影响。从提高CMOS抗闩锁能力的角度考虑,p阱掺杂浓度应尽可能高,结深应尽可能深,以减少p阱的薄层电阻。但过高的p阱掺杂浓度会导致nMOS的UT偏高,击穿电压降低,同时高低端的穿通电压会随p阱结深增大而下降。

(5)工艺流程设计 如图6-39所示,当PIC结构中包括高压LDMOS、CMOS和npn双极型晶体管等器件时,可采用常规的BCD工艺制作。主要工艺流程:p型高阻衬底材料→制作n型埋层(如图中标注①,以下标注相同的区域表示同时形成)→制作p型埋层②→生长n外延层→制作p阱隔离区③→制作p阱区④→制作p-top区⑤→CMOS结构制作⑥~(12)→接触孔与铝电极制作等后道工艺(13)~(15),共需要15张掩膜。可见,BCD工艺与标准的CMOS工艺完全兼容,在第⑥步CMOS制作之前已经完成,因此对后续CMOS制作的表面掺杂和低压控制参数没有影响。

978-7-111-47572-9-Chapter06-49.jpg

图6-39 采用BCD工艺的PIC纵向结构示意图

HVCMOS的制作工艺也与标准的CMOS工艺完全兼容,如0.18μm HVCMOS芯片的制作,只需在CMOS工艺流程前段工艺中分别加入深n阱、HV阱及高压栅氧工艺,后续的工艺基本相同[51]。如果CMOS结构中pMOS管与nMOS管的击穿电压高于25V,则pMOS管可采用LDD结构,nMOS管可采用DDD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