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零件工艺结构优化方法

常见零件工艺结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零件的结构特征,主要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的,但是制造工艺也会对零件结构有些要求,这就是零件的工艺结构。图6-6 凸台和凹坑等结构a)凸台 b)凹坑 c)凹槽 d)凹腔2.铸件的工艺结构拔模斜度 在铸造零件毛坯时,为了从砂型中取出木模,木模的内外壁沿着拔模方向做成约1∶20的斜度,称为拔模斜度,因此在铸件表面也形成相应的斜度,如图6-7a所示。

常见零件工艺结构优化方法

零件的结构特征,主要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的,但是制造工艺也会对零件结构有些要求,这就是零件的工艺结构。工艺结构不合理,常常会使工艺复杂化,加工困难,甚至造成废品。在读零件图的时候要理解不同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影响,下面简要介绍零件的一些常见工艺结构。

1.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1)倒角和倒圆 为了去除零件上的毛刺、锐边和便于装配,在轴端和孔口一般都加工出45°或30°、60°的一小段锥面,称为倒角。为了避免因应力集中产生裂纹,在轴肩处往往加工成小圆角过渡的形式,称为倒圆。倒角和倒圆的画法与标注形式如图6-2所示。倒角和圆角宽度按孔(轴)径查国家标准确定。

978-7-111-34185-7-Chapter06-2.jpg

图6-2 倒角和倒圆

a)轴端倒角 b)孔口倒角 c)非45°倒角的画法

(2)退刀槽和越程槽 在车制螺纹或磨削时,为了使刀具、砂轮切削到需要的位置又便于退刀,常常在零件的台肩处预先车出沟槽,称为螺纹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如图6-3所示。

978-7-111-34185-7-Chapter06-3.jpg

图6-3 退刀槽和越程槽

a)退刀槽 b)越程槽

(3)钻孔结构 用钻头加工的不通孔或阶梯孔,其末端锥坑应画成120°,但图上不必标注角度,孔深尺寸不包括锥坑,如图6-4所示。

978-7-111-34185-7-Chapter06-4.jpg

图6-4 钻孔末端

a)不通孔 b)阶梯孔

钻头的轴线应尽量垂直于被钻零件的表面,以免孔的位置偏移或折断钻头,如图6-5所示。

978-7-111-34185-7-Chapter06-5.jpg

图6-5 钻孔的轴线应垂直于零件表面(www.xing528.com)

a)错误 b)正确

(4)凸台和凹坑 为了保证零件间的良好接触,同时减少加工面积、节约成本,在螺纹紧固件连接的支承面,做成凸台或凹坑的形式,如图6-6a、b所示。图6-6c、d所示凹槽、凹腔,为零件接触或配合表面常见的结构形式。

978-7-111-34185-7-Chapter06-6.jpg

图6-6 凸台和凹坑等结构

a)凸台 b)凹坑 c)凹槽 d)凹腔

2.铸件的工艺结构

(1)拔模斜度 在铸造零件毛坯时,为了从砂型中取出木模,木模的内外壁沿着拔模方向做成约1∶20的斜度,称为拔模斜度,因此在铸件表面也形成相应的斜度,如图6-7a所示。因为拔模斜度很小,通常在图样上可以不画出来,也不标注,如图6-7b所示,必要时还可以用文字在技术要求中说明。

978-7-111-34185-7-Chapter06-7.jpg

图6-7 拔模斜度

(2)铸造圆角 为了便于造型,避免浇铸时铁液将砂型转角处冲毁,同时防止铸件转角处在冷却时产生裂纹,在铸件相邻表面间的转角处均设计成圆角过渡,如图6-8所示。铸造圆角半径一般取壁厚的0.3左右,为3~5mm,在图上应该画出,但可以不标注,通常在技术要求中统一说明。

(3)铸件壁厚 为了让铸件各部分冷却速度大致相同,避免由于壁厚不均匀造成缩孔或裂缝,铸件的壁厚应尽可能保持一致或逐渐变化,如图6-9所示。

978-7-111-34185-7-Chapter06-8.jpg

图6-9 铸件壁厚

a)壁厚均匀 b)逐渐过渡 c)壁厚不均匀造成缺陷

978-7-111-34185-7-Chapter06-9.jpg

图6-8 铸造圆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