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卷积码基础概念简介

卷积码基础概念简介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17以卷积码为例示出了卷积码的这种约束关系。v或(v+1)n0是表示卷积码编码器复杂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例6.56中的卷积码,v=3,(v+1)n0=8;例6.57中的卷积码,v=2,(v+1)n0=9。

卷积码基础概念简介

卷积码是与分组码相对应的另一大类纠错编码,在与分组码同样的编码效率下,卷积码的性能优于分组码;在相似的纠错能力下,卷积码的实现比分组码简单。所以,卷积码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码类,它更适用于前向纠错系统。

【例6.56】

图6.15是(2,1,3)非系统卷积码编码器。编码过程如下:若第i单元时间输入编码器的信息元为mi,且移位寄存器内的数据右移一位,则mi与前3个单元时间送入的信息元mi-1mi-2mi-3按图6.15中指定的规则运算,输出此单元时间的2个码元ci(0)ci(1),并组成子码ci=(ci(0)ci(1)),其中

978-7-111-51126-7-Chapter06-234.jpg

i+1单元时间输入编码器的信息元为mi+1,输出与此单元时间相应的2个码元

978-7-111-51126-7-Chapter06-235.jpg

并组成子码978-7-111-51126-7-Chapter06-236.jpg,如此等等。在每一单元时间送入编码器k0(此例为1)个信息元(称为信息子组),编码器就送出相应的n0(此例为2)个码元。这一组n0个码元组成卷积码的一个子码,子码有时也称为码段或子组。

978-7-111-51126-7-Chapter06-237.jpg

图6.15 (2,1,3)卷积码编码电路

该(2,1,3)非系统卷积码的编码运算式(6.101)或式(6.102)可以用矩阵形式表示,如式(6.101)可以写为

978-7-111-51126-7-Chapter06-238.jpg

可见,卷积码编码方程的系数矩阵仅与编码器的连接方式有关,或者说,卷积码编码器仅由编码方程的系数矩阵确定。

【例6.57】

图6.16是(3,2,2)系统卷积码编码器。若第i单元时间并行输入编码器一组k0(此例为2)个信息元mi(0)mi(1)(记为mi=(mi(0)mi(1)),也称为信息子组),且移位寄存器内的数据右移一位,则mi(0)mi(1)直接输出(由于该码是系统码),同时mi与前2个单元时间送入的信息元978-7-111-51126-7-Chapter06-239.jpg978-7-111-51126-7-Chapter06-240.jpg978-7-111-51126-7-Chapter06-241.jpg978-7-111-51126-7-Chapter06-242.jpg按图6.16中指定的规则运算,输出此单元时间的1个校验元pi,并组成子码ci=(ci(0)ci(1)ci(2))=(mi(0)mi(1)pi),其中

978-7-111-51126-7-Chapter06-243.jpg

或写成(www.xing528.com)

978-7-111-51126-7-Chapter06-244.jpg

用类似方法可以编出其他子码。该编码器在每一时间单位送至编码器k0个信息元,编码器就送出相应的n0(此例为3)个码元,并组成一个子码。该例中的每个子码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子码的前两个码元为信息元mi(0)mi(1)

978-7-111-51126-7-Chapter06-245.jpg

图6.16 (3,2,2)系统卷积码编码电路

由例6.56和例6.57可知,第i单元时间输入至编码器的信息组mi及其相应的输出子码ci,不仅与前v个子码ci-1,ci-2,…,ci-v中的码元有关(例6.56中v=3,例6.57中v=2),而且也参与了后v个子码ci+1,ci+2,…,ci+v中的校验运算。图6.17以(2,1,3)卷积码为例示出了卷积码的这种约束关系。从图中可见,它的每一环都与前后各环有关,这样一环扣一环就组成卷积码的一个码序列。因此,卷积码也称连环码,这种编码运算在数学上称为卷积运算。

由式(6.101)~式(6.103)(或图6.15和图6.16)可知,卷积码编码器输出的每一子码的码元,是此单元时间输入的信息子组与前v个子码中信息子组的模2加,是一种线性关系。所以,由这类编码器编出的卷积码是线性码。

978-7-111-51126-7-Chapter06-246.jpg

图6.17 卷积码子码之间约束关系

本书仅讨论线性卷积码,称v为编码存储,表征输入信息子组在编码器中滞留的单元时间;称v+1为编码约束度,表征编码过程中互相约束的子码个数;称(v+1)n0为编码约束长度,表征编码过程中互相约束的码元个数。v或(v+1)n0是表示卷积码编码器复杂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例6.56中的卷积码,v=3,(v+1)n0=8;例6.57中的卷积码,v=2,(v+1)n0=9。

在卷积码的译码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此单元时间输入到译码器的子码,而且还要根据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如vd段单元时间内收到的各子码,才能译出一个子码的信息子组,通常vdv;称vd+1为译码约束度,称(vd+1)n0为译码约束长度。它们分别表征译码过程中互相约束的子码或码元个数。

在卷积码的各个子码之间,不论是编码还是译码都不是每段独立处理,而是与前后vvd段有关。所以,卷积码常用(n0k0v)表示。一般情况下,k0n0比分组码的kn要小,而它们的比值R=k0/n0称为卷积码的码率(类似于分组码码率的定义)。

卷积码的码率是衡量卷积码传输信息有效性的重要参数。

卷积码从码元结构上分为系统卷积码和非系统卷积码。若在每个子码的前k0位为信息元,后n0-k0位为校验元,这样的卷积码就是系统卷积码。

例6.56的(2,1,3)码是非系统卷积码,例6.57的(3,2,2)码是系统卷积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