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乐观展望数字时代:以温和的态度迎接未来

乐观展望数字时代:以温和的态度迎接未来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旨在以温和的乐观心态来看待社会-数字经济。在里夫金对数字未来的构想中,人类摒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漠理念——数字技术只是积累个人财富的手段,相反,人们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造与分享。但我认为,对于人类共同体而言,里夫金的构想最多只能窥探到我们面对的数字未来的局部。对此,我要以“工作即常态”理念加以反击。“工作即常态”与“全民基本收入”之间并不能画等号。

乐观展望数字时代:以温和的态度迎接未来

在前文中,我已经描述过人类生存于数字时代的一种可能图景:多亏了功能异常强大的数字技术,人类得以有暇分神,并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彼此的需求,而正是这一点造就了社会经济的崛起。社会经济模式中包含了当下多种工作在经历社会型改良后呈现的形态。在现今全民都对数字产品趋之若鹜的年代,社会经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人类对数字技术习以为常,我们或许就不再会为之如痴如狂。推特与装有全球定位系统智能手机也许会步电力的后尘——曾经的奇迹如今已司空见惯。在享受数字服务的人群眼中,当下数字技术霸主们拥有极致财富的情况也将显得并不合理。届时,我们看待这些数字技术霸主的眼光就会与我们现在看待20世纪能源产业中的强盗贵族的眼光一样。我们会选择奋起反抗来阻止这些数字技术霸主利用数字经济巧取豪夺。本章旨在以温和的乐观心态来看待社会-数字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不仅仅是全人类在数字未来中最美妙的图景,同时也是可以真正实现的理想。

本章的主题之一是将社会-数字经济与其他关于数字未来的理念构想加以比照。我认为,正是兼具吸引力与实用性的特性让社会-数字经济在诸多看似叫人心驰神往的数字未来图景中独占鳌头。在此,我要讨论与社会-数字经济模式有竞争关系的另外两种未来图景。其中之一是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协作共同体”。在里夫金对数字未来的构想中,人类摒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漠理念——数字技术只是积累个人财富的手段,相反,人们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造与分享。但我认为,对于人类共同体而言,里夫金的构想最多只能窥探到我们面对的数字未来的局部。这种未来图景吸引的主要是那些对于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数字技术集成包了如指掌的人群。第二种看似令人怦然心动的人类未来图景则包含了一个重要理论——全民基本收入。这个理论表明,在数字时代,人类如果意图彰显人性化,那么依靠的将不是各类新型工作的问世。恰恰相反,我们要为无业时代的到来而欢呼喝彩。该理论的倡导者认为,全民基本收入体系可以将身处数字时代的人们解放出来,让他们不必再为五斗米折腰,而是能够肆意地享受人生。对此,我要以“工作即常态”理念加以反击。根据“工作即常态”理念,工作既是我们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无限向往之事,也是人类社会属性的一种表达——我们愿意通过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来谋生。工作促进了陌生人之间的交流与接触,对保证21世纪纷繁复杂的社会形态能蓬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为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做贡献,从而可以名正言顺地分享整个社会所创造的财富。“工作即常态”理念并不意味着我们认可当下许多工作中烦琐乏味、有失体面的环境条件。我们应当抛开在论及适用于富人和穷人的工作时所使用的双重标准。适用于穷人的工作用经济学术语来描述似乎就是具有“负效用”。他们的工作毫无乐趣可言,实际上也没人会认为这些工作会具有趣味性。经济状况不佳的人从事此类工作仅仅是因为这种“负效用”可以通过有薪金入袋的“正效用”而得到抵消。然而,许多收入体面的人在提及他们酬劳颇丰的工作时,则会道出其肺腑之言,“其实我从事这份工作并不是为了钱”。他们希望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有意义、有乐趣可言的。他们声称自己拿高工资是理所应当的,其着眼点并不在于诉诸个人工作中的极端负效用,而是强调这份工作带来的巨大的社会贡献。我们在抛开这种双重标准后,便能够设计出一类社会型工作,其收益虽然比电影明星之类的社会型工作的薪酬逊色,却有乐趣性可言。“工作即常态”理念并不是对无业人士的污名化,我们也不支持这种污名化。“工作即常态”与“全民基本收入”之间并不能画等号。(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