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物传记:培养青少年乐观向上的态度

人物传记:培养青少年乐观向上的态度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人物传记在青少年读者群中有庞大的拥趸。人物传记有助于培养青少年乐观向上的态度,增强他们直面挫折的信心和勇气。人物传记有助于青少年及早确立人生目标,并肯为之努力奋斗。人物传记有助于青少年摒弃陋习,健全人格。最有益于人类精神成长的活动莫过于读书,而读人物传记则又是其中的首选。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一本传记的好坏在于人物认同是否符合读者期待。

人物传记:培养青少年乐观向上的态度

2017年冬至夜,青羽读书会在东风小学举办了一场以“读书之乐与读书之用”为主题的阅读分享会。毛姚伟老师始终面带微笑地给大家分享《苏东坡传》的读书心得,其间还有几次忍不住笑场。苏轼本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而林语堂的传记又有意识地强化了其开心果角色定位。读这样的书,就仿佛身边多了一个像苏轼一样博学有趣的朋友,岂有不乐之理?

傅雷说:“了解人是一门最高深艺术,便是最伟大的哲人、诗人、宗教家、小说家、政治家、医生、律师,都只能掌握一些原则,不能说对某些具体的实例——个人——有彻底的了解。”与日常生活接触相比,透过传记作品来了解一个人成本低廉而认识却要全面真切。

历史哲学类书籍相比,人物传记更加生动活泼,可读性较强;与诗歌、小说相比,人物传记又因其合乎史实而获读者信赖。所以,人物传记在青少年读者群中有庞大的拥趸。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传记文学对于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的传记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想价值助益青少年的成长。人物传记有助于培养青少年乐观向上的态度,增强他们直面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对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人们往往羡慕他们的功名事业,只有认真阅读了他们的传记之后,才知道每一位名人的成长道路上都布满荆棘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们景仰的总统之一。戴尔·卡耐基的《林肯传》真实记录了林肯从一个穷孩子、小律师成长为美国总统的艰辛历程。当代青少年的挫败感有可能来自家庭,也有可能来自学业,还有可能来自情感,甚至可能来自某一场体育赛事。因为平时生活太过幸福,有些青少年会无限放大自己所遇到的失败。而如果我们认真阅读《林肯传》,跟着林肯一起去经历家庭破裂、就业受挫、生意亏本、选举失败、婚姻不幸,又亲眼看到林肯一次次从失败的泥淖中爬起、振作,那我们直面挫折的信心和勇气也会大大增强。

人物传记有助于青少年及早确立人生目标,并肯为之努力奋斗。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愈早确立人生目标,则一个人成功的概率愈大。王阳明十一岁就确立做圣贤之志,之后一直为此而努力。在通往圣贤的道路上,阳明先生也遭遇了不少挫折,也曾怀疑圣贤是不是真的能够通过求学而得。在他二十一岁那年,他因为格竹而咯血,自认为没有成圣的资质。即便如此,他并没放弃对儒家经典的学习,也从未放弃对人格品质的修炼。对于阳明先生而言,龙场悟道有其环境的偶然,也是他努力的必然回报。读完冈田武彦先生的《王阳明大传》,青少年在追梦的路上会更加毅然决然。

人物传记有助于青少年摒弃陋习,健全人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精神的成长要比肉体的成长重要得多。最有益于人类精神成长的活动莫过于读书,而读人物传记则又是其中的首选。《富兰克林自传》最为精华的部分就是传主在二十出头拟订的“美德修炼计划”。富兰克林将自己读书时所仰慕的美德分成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奋、诚信、正义中庸、清洁、平静、贞洁、谦逊这十三个条目,在每个条目后附上一条简短的规诫,要求自己逐项做到。如果读者能模仿富兰克林的做法,制订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德修炼计划”,你也许无法成为富兰克林那样誉满全球的伟人,但一定会成为受单位倚重、为家人爱戴的好人善人。

人物传记有助于青少年更全面地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受周边环境和成长经历影响,每个人的脑子里都会装满各种偏见,我们会给某一时代、某一国度、某一人物贴上标签,还自以为见解独到。阅读能消除我们的许多偏见,人物传记更是如此。一提李鸿章,很多人就会想到奸臣、卖国贼之类的贬义词。可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了梁启超所著的《李鸿章传》,那么我们对晚清中国国运的风雨飘摇,对李鸿章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便会有更多的理解与同情。一句“‘裱糊’二字,实乃我李鸿章一生之写照”,让我们有几多感慨,几多唏嘘。托马斯·卡莱尔断言:“历史是无数传记的结晶。”《史记》为“史家之绝唱”,而其中的本纪、世家和列传都是人物传记。

传记是用文学的构思和立意,文学的笔法、技法和手法,文学的语言和氛围,来描述、描写和再现真实的历史人物或现实人物的生平事迹、形象风貌、性格心灵及其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和环境。与诗歌、散文等纯文学作品一样,人物传记也能带给读者特定的审美享受,从而提升其文学素养。路德维希新传记流派早已将象征、隐喻、反讽等小说技巧引入人物传记写作。

根据传主是否为作者本人,我们又将传记区分为自传与他传两大类。在亨利·亚当斯看来,他传是“他杀”,自传是“自杀”,与其“他杀”,不如“自杀”。因此,他在给亨利·詹姆斯的信里写道:“本书只不过是坟墓前的一个保护盾。我建议你也同样对待你的生命。这样,你就可以防止传记作家下手了。”(www.xing528.com)

不管自传还是他传,都特别重视传主形象的塑造。在塑造人物方面,有的传记作品重形,有的传记作品重神,有的作品重在记述传主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有的作品则重在评述传主的思想形成与后世影响。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一本经久畅销的传记佳作,如果我们把这本传记与其他有关苏轼的传记材料加以对比,我们会发现此书的史料不算丰富,而且考证也谈不上严谨。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形神毕具地描绘了苏东坡的形象,而全书幽默调侃的文风又与苏轼的形象特别契合。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一本传记的好坏在于人物认同是否符合读者期待。在读完刘半农的《赛金花本事》之后,很多读者都认为书中所有信息都采自传主的访谈录,反而没有曾朴以赛金花为人物原型创作的《孽海花》精彩。其原因就在于刘的作品中人物认同出现了问题,《赛金花本事》有为婊子立牌坊之嫌。

优秀的传记作品跟优秀的小说一样注重细节,给读者带来心灵深处的震撼。《别闹了,费曼先生》是一部物理学家的自传。这部自传在写传主妻子阿琳离世的那个片段比许多小说还要令人感动,传主巧妙地抓住了闹钟这一物象,传递了人类与时间抗争失败之后的哀伤。《苏东坡传》中有关拗相公王安石吃饭、穿衣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则会令人忍俊不禁。

优秀的传记作品里有俯拾皆是的名言警句,有助于读者丰富自己的语料库。读《富兰克林自传》一书时,我们的笔记上大概都不会漏下这样的一些名言警句:“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人类进步的福祉不是靠天上掉馅饼实现的,而是由平日里所获得的小进步日积月累而成的”“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但是别让人了解你”。

如果你所读的自传恰巧是一位诗人所作,则你从书中得到的语言熏陶会更加纯正。秘鲁诗人聂鲁达的自传《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一书的语言与他的诗歌一样凝练、优美,其中还不乏他对写作的真知灼见:“青年作家没有这种孤独的战栗——虽然也许是虚假的——就不可能写作,而成熟的作家若没有人际交往和社会体验,同样也写不出东西来。”

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伟人会有不同的性格类型、气质特点,如果我们非要概括这些伟人身上的共性因素,大概得说他们都善于学习、善于反省。达·芬奇未接受过学校系统教育,后来却成长为世界艺术巨匠和科学巨匠。读了《达·芬奇传》我们会发现,他兴趣广泛,又善于观察和思考。由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一举一动,甚至一片叶子、一条树枝、一窝小鸟、一只青蛙都使他充满了幻想和好奇。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积累,他留下了长达万页的生活记录,包括对事物的速写植物草图、生活趣事以及对哲学的思考等。广泛的观察搜索和深入实践,让他成为无比博学的艺术家

正因为如此,周国平曾下过这样的断语:“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林肯家境贫寒,很小就辍学。25岁之前,博览群书是林肯自主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他阅读范围极广,从《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天路历程》到《希腊罗马伟人传》《罗马帝国兴亡史》,再到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拜伦的诗,他从木匠之子到美国总统的道路差不多是由书本铺就的。

2018年,“语文树工作室”开发了“读人物传记,学古圣今贤”微课程群。我们总共向中学生推荐了二十部名人传记,对每部人物传记又做十分钟左右的导读介绍。在介绍名人传记时,我们重视的不是这些名人有过怎样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取得过哪些惊天动地的成就,而特别注意挖掘每位传主的特质品格,并试图分析他们养成这些品格的内在与外在因素。

我们这辈子成为名人的概率很低,强行攀附名人朋友又往往自取其辱。读名人传记,也许是我们与名人深入交流的一条捷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