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环境、教育与社会交互的经验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环境、教育与社会交互的经验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格是在长期的环境、教育及自身成长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也是通过参与各种社会交互活动时取得的经验加以内化所形成的。人格是人们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观念、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人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的道德面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而道德观念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电影、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对一个人人格发展的影响,也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环境、教育与社会交互的经验

人格是在长期的环境教育及自身成长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也是通过参与各种社会交互活动时取得的经验加以内化所形成的。人格是人们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观念、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从教育目的来看,人格塑造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一样,都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人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环境因素

一个人的外貌形象以及后天造成的身体缺陷等,对其人格会产生某些影响。人的外在形象并不能直接决定人的心理特点,先天肢体缺陷的人不一定产生自卑,只有在遇到周围人的贬低和排斥时,才有可能形成自卑心理。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的道德面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而道德观念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调查,少年儿童的观念与父母、教师和其他同龄人相比较,父母与其子女的观念的相似度要比同其他人的高得多,而母亲与其子女的道德观念的相似度比父亲与子女的更高。但是,这种相似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递减。这意味着,儿童成长后的道德观念受家庭以外的群体以及正规教育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更多了。儿童进入学校后,影响其人格发展的因素就更广泛了。学校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集体态度和集体情感,即人们常说的“班风”或“校风”。另外,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电影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对一个人人格发展的影响,也是起着重要作用的。(www.xing528.com)

(二)社会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内化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习得的结果,这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原理并无多大区别。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系统,部分是在教育过程中学会,还有部分是在不知不觉中偶然习得的,这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学习。道德信念和价值观念一旦被人在潜移默化中所吸收,就被逐步内化,组合成为“自我”,构成人格的一个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