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接地装置的选择与施工注意事项

接地装置的选择与施工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⑥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变压器、旋转电动机的中性点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e)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距离应大于3m。当有困难时,该接地装置可与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④避雷针(网、带)及其接地装置,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程序。

接地装置的选择与施工注意事项

1.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可以利用的自然接地体

①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但不包括有可燃或有爆炸物质的管道。

②金属井管。

③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的金属结构。

④水工构筑物及其类似的构筑物的金属管、桩。

2.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可利用的接地体

①建筑物的金属结构(梁、柱等)及设计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

②生产用的起重机轨道、配电装置的外壳、走廊、平台、电梯竖井、起重机与升降机的构架、运输皮带的钢梁、电除尘器的构架等金属结构。

③配线的钢管。

3.明敷接地线

①明敷接地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便于检查。

b)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c)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1.5m;垂直部分宜为1.5~3m;;转弯部分宜为0.3~0.5m。

d)接地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敷设,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敷设;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情况。

e)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250~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

f)在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

②明敷接地线的表面应涂以用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在每个导体的全部长度上或只在每个区间或每个可接触到的部位上宜作出标志。当使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中性线宜涂淡蓝色标志。

③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并标以黑色记号,其代号为“978-7-111-42691-2-Chapter10-26.jpg”(接地)。

④进行检修时,在断路器室、配电间、母线分段处、发电机引出线等需临时接地的地方,应引入接地干线,并应设有专供连接临时接地线使用的接线板和螺栓

⑤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由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

⑥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变压器、旋转电动机中性点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

⑦变电所、配电所的避雷器应用最短的接地线与主接地网连接。

⑧全封闭组合电器的外壳应按制造厂规定按地;法兰片间应采用跨接线连接,并应保证良好的电气通路。

⑨高压配电间隔和静止补偿装置的栅栏门铰链处应用软铜线连接,以保持良好接地。(www.xing528.com)

⑩高频感应电热装置的屏蔽网、滤波器、电源装置的金属屏蔽外壳,高频回路中外露导体和电气设备的所有屏蔽部分以及与其连接的金属管道均应接地,并宜与接地干线连接。

⑪接地装置由多个分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连接处应有便于分断的断接卡。断接卡应有保护措施。

4.接地体(线)的连接

①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处的接触面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149—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处理。

②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b)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c)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d)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还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③利用各种金属构件、金属管道等作为接地线时,应保证其全长为完好的电气通路。利用串联的金属构件、金属管道作接地线时,应在其串接部位焊接金属跨接线。

5.避雷针(线、带、网)的接地

①避雷针(线、带、网)的接地除应符合本章上述有关规定外,尚应遵守下列规定:

a)避雷针(带)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

b)避雷针(带)的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使用的紧固件均应使用镀锌制品。当采用没有镀锌的地脚螺栓时,应采取防腐措施。

c)建筑物的防雷设施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的1.5~1.8m处设置断接卡,断接卡应加保护措施。

d)装有避雷针的金属筒体,当其厚度不小于4mm时,可作避雷针的引下线。筒体底部应有两处与接地体对称连接。

e)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f)独立避雷针(线)应设置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当有困难时,该接地装置可与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

g)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

h)配电装置的架构或屋顶上的避雷针应与接地网连接,并应在其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②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或防雷金属网应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③装有避雷针和避雷线的构架上的照明灯电源线,必须采用直埋于土壤中的带金属护层的电缆或穿入金属管的针线。电缆的金属护层或金属管必须接地,埋入土壤中的长度应在10m以上,方可与配电装置的接地网相连或与电源线、低压配电装置相连接。

④避雷针(网、带)及其接地装置,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程序。首先安装集中接地装置,后安装引下线,最后安装接闪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