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对水旱灾害的措施

应对水旱灾害的措施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徽省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省份。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和淮河的干流及其支流;新安江流域主要为山区,多为山洪成灾。据统计,全省有309万hm2农作物受旱,成灾面积236万hm2,其中春旱成灾113万hm2;夏旱成灾面积123万hm2,因旱损失粮食328.5万t,经济作物直接损失64.5亿元。农作物因洪涝受灾面积37万hm2,其中,成灾面积19万hm2,绝收面积6万hm2,受灾人口355万人,倒塌房屋0.82万间,水毁各类水利工程近3000处,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7亿元。

应对水旱灾害的措施

安徽省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省份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和淮河的干流及其支流;新安江流域主要为山区,多为山洪成灾。旱灾全省都有可能发生,主要易旱受灾地区是丘陵地区、江淮分水岭两侧。

1999年,省内淮河流域少雨,造成春旱、夏秋连旱。尤其是7月上旬至8月中旬,淮北和江淮丘陵区降水偏少,持续晴热高温,发生了较严重旱情。全省作物因旱成灾112万hm2,绝收16万hm2,减收粮食158万t,经济作物因旱损失15亿元,期间曾有41万人、11万头大牲畜饮用水发生困难。抗旱期间,全省共投入机电井10万眼,泵站4676处,机动抗旱设备52万台套,抗旱资金6.5亿元,抗旱用电3亿kW·h,抗旱用油4万t,抗旱浇地242万hm2·次,抗旱挽回粮食损失38亿kg。

1999年汛期,合肥以南地区多次遭受强降雨袭击,造成山洪爆发,江河湖库水位猛涨,长江流域、钱塘江流域发生大洪水,部分地区发生了有记录以来的特大洪水。由于外洪、内涝、长江洪水顶托“三碰头”,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受灾范围之广已超过1998年长江大水。1999年全省有11座县城进水,其中郎溪县城进水水深最高达4m以上,全城3万多人全部转移;22条国道、省道中断,黄山机场一度关闭,皖赣铁路一度中断。全省受灾人口1361万人,成灾人口105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70.94万人,因灾死亡4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5万hm2,成灾面积64万hm2,绝收面积30万hm2;倒塌房屋1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60亿元,其中农业损失76亿元;损坏各类水利工程7处,其中堤防3507km;各类围堤决口2850处,溃破各类圩口1022个;水毁水闸2299座,大中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495座,桥涵10961座,水文测站6个,管理设施884处,机电泵站1565座,水电站116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长江干流堤防出现较大险情257处,其中散浸148处,管涌56处,滑坡裂缝16处,建筑物23处,其他险14处。全省日最高开动机泵17100台套,日最高排涝面积达3万hm2。1999年长江流域防洪工程减灾效益达412亿元。(www.xing528.com)

2000年,安徽省发生了严重的春旱和伏旱,是1949年以来少见的几个特旱年份之一,全省干旱面积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对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危害之重,都是罕见的。据统计,全省有309万hm2农作物受旱,成灾面积236万hm2,其中春旱成灾113万hm2;夏旱成灾面积123万hm2,因旱损失粮食328.5万t,经济作物直接损失64.5亿元。合肥、含山、青阳、黄山等城区及100多个乡镇居民和工业用水发生困难。

2000年汛期,淮河流域由于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致使部分地区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据统计,阜阳、亳州、宿州、滁州等地12个县、市177个乡镇受灾,砀山、全椒、亳州3个城区进水受淹。农作物因洪涝受灾面积37万hm2,其中,成灾面积19万hm2,绝收面积6万hm2,受灾人口355万人,倒塌房屋0.82万间,水毁各类水利工程近3000处,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7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