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达成时尚层次感的关键要素

达成时尚层次感的关键要素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节将重点关注与层次感相关的两点;即对比的强弱和数量的关系。上衣局部肌理的变化与平面之间的微妙变化,在视觉上也具有层次感,但上衣还是由卡其色统一为一个整体。

达成时尚层次感的关键要素

学习目的

/认识层次的不同形态特征

/理解层次与服装主题的关系

/能根据主题需要选择和应用合适的层次形式

学习方法

/体验:搜集感兴趣的事物或作品

/研究:分析该层次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试验:运用不同的层次形态做系列造型实验

/讨论:与其他同学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

学习内容

/层次的基本概念

/层次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层次构成形式分析

/设计心得与提示

/延伸性阅读

/课题训练

层次即“重要性等级”,是指在同一构图或设计中一些元素比另一些元素更重要

层次存在于所知的一切事物之中,包括家庭、工作单位、政治宗教。事实上,作为文化的一个因素,等级秩序确定了人们的身份。它可以通过称谓系统来表示,将军、上校、下士、士兵等。

8.1层次与服装设计

层次也可以通过视觉的方式来传达,以比例、明度、色彩、空间、位置等的变化来标识。视觉的层次感决定了主题表达的效果。在安排构成元素重要性级别的过程中,设计师首先要确定的是能明确表达主题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元素,并确定它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即层次之间的变化是清晰的还是微妙的、不经意的等。因此,层次变化的设计构建了主题意义的生成。

例如,凯瑟琳·哈姆尼特(Katharine Hamnett)用最为直接的文字方式表达了环保的主题,加粗的字母占据最为显眼的位置。让·保罗·高缇耶(Jean Paul Gaultier)的设计中,上衣的结构线通过钮钉的方式加以强化,精心设计出“露”的细节,用工艺细节和着装方式表达了叛逆的主题。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的色彩与造型让人联想到花朵绽放的季节。他主要通过廓型、材质及印花将女性的身体与花的美好象征融为一体,表现出浪漫唯美并具有戏剧化的风格。这些构建层次的方式,有的直接明确,有的含蓄而微妙。这些不同形式的视觉感知构成人们对作品直接或间接的理解。

凯瑟琳·哈姆尼特《保护大海》系列泳衣

让·保罗·高缇耶2013秋冬

迪奥

任何能唤起兴趣的艺术作品,都必须有视觉中心,即设计的重点。它将通过差异强调不同局部重要性的程度。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达到这种效果。如下面的两组(外部与内部造型)图示:

产生层次感的方法很多种,但是采用不同的方式所形成的层次感也是不同的。有的创造出一种被破坏的感觉(例如图B和图C),有的则显得孤立(例如图Q隔离的方式)。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具体的情况仔细分析和比较,选择最为合适的表现手段。

A没有层次

B形状

C形状

D没有层次

E尺度比例

F形状

G没有层次

H纹理

M形状

L形状隔离

N尺度

O隔离

P空间

Q隔离方向

8.1.1对比的强弱和数量

层次变化的目的是要建立起视觉上的秩序感,不同的设计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突出重点,而这些方式无疑都建立在一系列的色彩、位置、形状、材质的对比之中。设计中不同对比关系的处理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在整体这个章节详述)。本章节将重点关注与层次感相关的两点;即对比的强弱和数量的关系。

对比强的设计,层次关系明确,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层次越少,对比越鲜明。对比强,层次多则会给人感觉丰富、饱满。

对比弱的作品,层次关系比较含蓄,给人感觉整体而简洁。例如,右图(巴黎世家)该设计并没有明确的层次关系和视觉焦点,但是其若隐若现的肌理效果,使这条普通的白裙子看起来简洁且耐人寻味。对比弱,层次多则会给人感觉细腻。如图大卫·科马2014 SS。

大卫·科马(David Koma)2014春夏

巴黎世家2013秋冬

大卫·科马2014春夏

黑与白形成强烈的对比,每个块面的造型都坚定清晰。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层次越少,对比面积差异越大,对比的效果越强烈,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卫·科马2014春夏

上面的白色裙子,虽然对比较弱,但是因为层次较少,且较为集中,所以也能形成明确的层次关系。

采用的方法不同,层次感也有些区别,最左边的层次关系最为明确,中间的次之,右边的最弱。

另外,对比的强弱与对比的数量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件作品中,如果对比或差异集中、简单,那么只要一点点对比,就很容易形成层次感。如果对比或差异分散,那么就需要加大不同元素的对比,才能达到同样突出的目的。

总之,对比的强弱和对比的数量是体现层次感的关键因素,它们会赋予作品不同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特质,正是通过这些“不同”,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作品的个性和风格。

8.1.2色彩的作用

色彩的一切特征对层次关系都有明显的影响。因为它们能影响空间深度,从而影响应用了色彩元素的突出程度。色彩具有一种使其脱离背景或与背景融合的可能性,改变感知的顺序。

右图用了同一套色彩,而各个字母每次分配的色彩又不一样,利用字母的字号、字重和明度来定义它们的顺序。这个实验可以证明,色相、明度、冷暖和纯度关系不仅可以改变元素的空间深度,还能迅速地改变感知顺序。

巴黎世家2010春夏

两个极为相似的设计,通过色彩对比的强弱,形成不同的层次关系,产生流畅和生动的系列感。

8.2构成形式分析

层次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可以缜密,也可以松散;可以单调也可以极富变化。层次要能够清楚地区别出一个层面向另一个层面转换的标志。正如音乐中需要有准确表达的音调、音高和旋律变化的能力,这一章主要讨论在服装设计中层次感建立的方式。

巴黎世家2010春夏

下图设计中的视觉秩序:

*拉链的质地和颜色与面料上的色块和条纹的对比最为突出,成为最先关注的细节。

*白色和黄色不规则的色块与灰色底纹,在色彩和形态上与拉链和底纹区别,成为中间层。

*衣片上的竖向条纹和袖片上的斜向条纹的对比最弱,形成视觉上靠后的一个层次。

*最后,如果不留心可能会忽视衣片上隐藏的细微结构线。

巴黎世家2010春夏

明亮的黄色同时与冷灰色和卡其色形成对比,在空间上形成前、中、后(黄色、暖灰色、冷灰色)3个层次。

上衣局部肌理的变化与平面之间的微妙变化,在视觉上也具有层次感,但上衣还是由卡其色统一为一个整体。

右图的这一组色彩,感觉清晰、简洁,是因为在层次处理上具有极好的秩序感。

首先,黑色的条纹与整体的粉色调形成强烈对比,所以最为突出。

其次,黑色将整个图案分成上下两个区域,上面的颜色相对于下面的颜色有些后退的感觉,但是由于在面积和位置的优势,平衡了与下面色彩上的空间差异。

最后,通过上下两个区域内部一些微妙的冷暖变化,保持整体上的统一。

从最开始的黑色到最后的那细细的线条,我们视线按照设计师所安排的路径走完了全程。

李奥纳德2014春夏

与前面的设计相比,这个设计层次关系就显得特别混乱,设计师无意建立某种视觉的秩序,色彩对比、图案疏密对比、材质对比、位置对比等,所有的对比都特别突出,视线上下不停移动,令人感到疲惫。(www.xing528.com)

巴黎世家2010秋冬

三宅一生2014秋冬

在左图的作品里,三宅一生同时运用了几种不同的元素,流畅的自由曲线、色块及填充的条纹。不仅通过交替重复的方式,将这些元素组成统一变化的整体,而且在视觉上形成条理清晰的几个层次,它们依次是黑色的曲线、黄色为主调的色块、蓝线为主调的色块,最后是绿色为主调的色块。

*元素

黑色自由的曲线起到结构线的作用,支撑整个二维空间。粗细不一的线条和填充色彩,制造出不同明度关系的块面,使人在视觉上形成远近不同的空间感,明亮的黄色向前,蓝色和绿色则相对退后。

*排列

纵横交错的曲线将空间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块面,并将这些块面连成一个整体。不同方向且不同密度的条纹,相互对比,但是通过色彩的交替使用,既和谐,又妙趣横生。

*形式感

极具装饰味道,轻松明快的韵律感。

三宅一生2014秋冬

麦克·奎恩2010春夏

印花图案是这个系列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其实,除了精美的印花外,还有优美的曲线分割和材质的对比。另外,袖子部分的褶皱所产生的造型既别致又整体。

当位置并不处于优势的时候,同样的褶,可能需要更大的比例才能取得同样的注意力。

海尔姆特·朗2014秋冬

卡尔文·克莱恩2014早春

卡尔文·克莱恩的设计一向简洁而不单调,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其对层次的控制。它的层次变化通常少而且微妙,当然这样的设计要求相当的精确。

左图中没有什么实际功能的腰带,我们不会觉得多余,而且,它所带来的灵动和轻巧是让人极为舒适的。虽然这条腰带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腰带的粗细、材质,甚至它的用法都让人感觉刚刚好。反之,如果去掉腰带则会显得简陋。

卡尔文·克莱恩2014春夏

*左图

层次感清晰而直接,主要是来自不同透明度的块面的对比,抹胸的块面最为突出,上衣的下摆其次,然后是领部。我们的视线随着设计师的安排而流动,最后留在裙子下部的线条上。

*右图

层次感较为含蓄,它们分别来自流苏的动态与面料的静态对比、流苏之间水平和垂直不同的方向对比,以及松散流苏的透明感和密实面料的质地对比。这3组对比之间的关系,逐层深入,引导我们的视觉从整体走向各个细节。

8.3设计心得与提示

对层次感而言,初学者常常会出现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对视觉秩序上的重要程度与设计上的重要程度的混淆。认为视觉上不重要的部分,设计的时候也可以忽视。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层次感,即“重要性的级别”指的是第一个、第二个,还是第三个阅读的对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局部需要强调突出,有的局部则需要弱化。但是,在视觉上不重要的部分或者需要弱化的部分,并不意味着设计的时候就可以不重视或者轻率处理。事实上,对设计者而言,他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每个局部都是必需的,都有其重要性。因此,对每个局部的处理都应该是相当的重视,无论是需要突出还是需要弱化的地方,都必须谨慎对待。他们必须运用重要程度的变化,使各个局部相互契合,从而形成有机整体。

第二,层次处理上给人感觉单调或者混乱是新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层次单调,即缺少变化,过于简单。简单与简洁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设计上却相差甚远。那些看似简单的设计,往往需要更加精准的设计,才能用仅有的元素去表达。

层次混乱,即缺乏重点。在一件衣服上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如绣花、拼接、印花等,但没有主次,这样在视觉上就容易产生混乱(当然,有些另类设计师喜欢故意制造视觉上的混乱,去表达某些概念,这又另当别论了)。

这两种问题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对层次关系进行反复调整,增加或减少层次,改变表现层次的方式,加强或减弱对比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和记录这些作品处理层次的不同技巧和方式。所有的学习都将增加我们的视觉体验,存在我们的记忆里,让我们的直觉变得更加敏锐。

8.4延伸性阅读

8.4.1“陌生化”设计

“陌生化”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也被称为“非熟悉化”,是英文“Defamiliariation”的汉译,它的概念是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代表——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所提出的。“陌生化”设计其实应该是“去熟悉化”。它是指改变公认的,理所当然的或者是人们熟知的某些细节或结构。因为这种变化方式,哪怕是很小的改变都会立刻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从而形成视觉上的层次感。这种设计和前面所提到的一些根据视觉原理总结的规则和方法并不相同。前面所介绍的视觉原理是将关注点放在视觉上,即视觉体验如何影响我们的感知,如方形和圆形、直线和曲线分别会给人怎样的感觉。也就是说,利用生活中我们对色彩形状的体验来设计,使人们便于理解。而“陌生化”设计则将关注点放在“心理”上,即如何利用和改变人们心目中元认知,也就是改变熟悉的产品,使它陌生化或并不像人们过去认为的那样。这种方式,能够让我们回到事物的原点,重新思考我们熟悉的服装,如内衣、外套、牛仔服等。

例如,下图中,设计师将中性化的男装细节和明艳性感的女装相结合。面对这些作品,可能会产生以下的疑问:

风衣还是吊带裙?

是袖子还是装饰?

是用装饰手法表现的西裤?还是用西裤的样式来装饰?

通过这些问题,可能会引发我们对女性服装的功能、作用及着装方式和目的等产生反思。

马丁·马吉拉(Maison Martin Margiela)2014 SS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所有新的认知都是建立在原认知(已经掌握的认知)的基础上。

第一种认知方式是建立原认知,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就如同掌握一个新的单词或一个词根

第二种认知是建立对原认知基础上的认知,它可能是对原认知的拓展,就如同是在原来词根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词缀。也可能是对原认知的否定,就如同是一个反义词。

普拉达2014 SS

让·保罗·高缇耶

王洁摄影

而我们新的认知,是建立在打破原来对女装的认知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其实,我们经常所看到的解构设计,其目的是通过解构我们对原认知的方式,来建立新的认知。

普拉达2014SS的这件作品也比较有趣,将代表女性性特征的文胸符号化,变成一个巨大装饰。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那件著名的麦当娜胸衣,胸部设计极其夸张。这件胸衣在今天看来依然极具张力。这些设计之所以能产生如此的能量,不仅仅是其外形的原因,还因为它改变我们对内衣的认知。

如果前面的设计属于高大上,那么右上图这件简单的女士衬衣,则应该属于小清新了。仅仅改变熟悉的门襟位置,就是其全部的设计。但它的视觉效果同样惊人。其实,“陌生化”的表现手法并不只适用于T台或秀场,它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下图的包装设计,像这类设计往往需要具有更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思维力。

这一包装设计课题要求学生为原本的定位以外的受众重新设计一种产品线。这套清洁产品设计重新确定了产品的层次和感觉。想激起年轻的、稳步发展的顾客的兴趣,他们可能会是新的一家之主。品牌的名字很难看到,而令人不愉快的污渍的名称却占据了主要位置。

8.5课题训练

8.5.1T恤设计

*以简单的白色T恤为基础,运用前面学到的知识或从前期的练习中找出一种构成形式对T恤进行改造。

*作业以照片的形式呈现。要求每个人穿上改造后的T恤拍照。

8.5.2课题介绍

虽然大部分的T恤给人的印象是普通的和廉价的,但是这并不意味就没有非常出色的设计,下图中这些别致有趣的设计,有的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有的是来自生活细节,都非常成功地通过T恤这个载体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视点。

这个系列无疑是极具趣味的设计,设计师首先将T恤图案与商品形象置换,并通过包装这个障眼法的引导,进一步加深我们的误解。当谜底揭开后,相信每个人都会发出会心的笑容。

设计的灵感来自作者对生活细节的体验和观察,无论是亲密的母子互动还是方便的笔插,T恤无疑反映出其巧妙的构思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是一系列京味十足的设计,设计师是来自国外的华裔,因为深爱北京的胡同文化而组织在一起,并以保护北京的地方文化为目的而从事设计。

他们作品中不仅有对北京文化的关注,如《拆》,还有环境,如《晴空万里》,以及与此相关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如《爱北京骑自行车》等多个方面。

8.5.3课题辅导

*不要仅仅限于平面的图案装饰手法,也可以对外轮廓和内部结构做改造(例如,可以用起褶或收省的形式,改变轮廓。也可以用减法原则改变服装的对称结构等)。

*可以尝试运用肌理的效果,改变材料表面的特征。

*如何让T恤表达你个人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而不仅仅只是对原有造型的改变(虽然T恤是一件极为普通的服装,但是可以把它看作是表达自己个性的一种媒介,平凡、普通、反传统、创新、怀旧等,都可以作为创意的起点)。

*无论用什么手法,改造后的T恤都应当是可以穿的,也就是说要保留其作为服装的功能性。

学生李阁做了两个完全不同风格的T恤,一件比较简单,带点文化味;另一件比较cool,带点反叛的味道,表现的方式和图形都比较符合其表现的主题。另外不同的搭配和穿着方式,也很好地传递出风格的差异。

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绘画和服用材料来表现,学生邱丝雨这款T恤上的别针,无论是颜色和质地都非常适合来表现图形,想法比较别致。

大而笨拙的鲨鱼造型非常可爱,如果不露出几个小牙齿,给人感觉像小猪。拉链的设计和形象结合非常巧妙,增加生动性。

学生邵丹丹的设计就如同她本人一样生动有趣,图案的造型和服装的款式结合是这个设计的亮点。

学生谭梅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女生,设计中糅合了很多构成元素,但是层次关系处理的很好,主题很鲜明。

作品以条形码作为商品价值的象征性符号,试图探讨个体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冲突。

这也是比较具有文化味道的设计,学生从我们熟悉生活用语中提取元素,非常具有时代感。

这个我们熟悉又感觉遥远的图案,让人联想到过去,那个我们曾经经历的时光。

美不在部分而在整体。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