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力资源测量和评估案例分析

风力资源测量和评估案例分析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玉门镇位于河西走廊西部,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经调查分析,这与气象站周围高大建筑物逐年增多及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因2006年6月5日以后测风塔60m高度测风仪损坏,本次选用2004年6月12日至2006年6月5日近两年测风资料进行风能资源评价。

风力资源测量和评估案例分析

(一)玉门风能资源

1.区域风资源概况

甘肃风能资源风能总储量居全国第6位,全省有效风能储量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风能丰富区为河西走廊酒泉地区。酒泉地区南部为祁连山脉,北部为北山山系,中部为戈壁荒滩,形成两山夹一谷的地形,成为东西风的通道。玉门镇位于河西走廊西部,风能资源十分丰富。酒泉地区部分气象站风能资源统计见表1-1-13。

表1-1-13 酒泉地区部分气象站的风能资源统计

2.玉门镇气象站

(1)气象站基本情况。玉门镇气象站为国家基本气象站,位于玉门镇南郊,东经97°02′,北纬40°16′。气象站观测场高程1526m,于1952年7月设立,观测至今,记录有完整连续的气象资料。大唐玉门风电场场址距离玉门镇气象站约8km,其间地形平坦,没有大尺寸地形阻碍,与风电场平均高程相差40m,因此玉门镇气象站可作为分析该风电场风能资源的参证站。

玉门镇气象站建站至2003年风速测量一直采用人工站记录方式,人工记录测风仪为EL型,高度10.5m;于2003年开始人工站和自动站并行记录,自动站测风仪为EL15-2/2A型,高度为10.5m,人工和自动站互为备份。风向标经过磁偏角修正,设备经过标定。

玉门镇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性气候,根据玉门镇气象站1971—2000年30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7.1℃,年平均气压847.2hPa,年平均水汽压4.9hPa,年平均相对湿度42%,年平均降水量66.7mm。玉门镇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见表1-1-14。

表1-1-14 玉门镇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表(1971—2000年)

(2)多年年平均风速。玉门镇气象站自1952年建站以来已有60多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本阶段选取近30年(1978—2007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玉门气象站1978—2007年年平均风速统计值见表1-1-15。

表1-1-15 玉门镇气象站近30年(1978—2007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统计表

续表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玉门镇气象站年平均风速有逐年减小的趋势,与全国其他气象站近年来的变化基本一致。经调查分析,这与气象站周围高大建筑物逐年增多及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3)月平均风速。玉门镇气象站1978—2007年各月平均风速统计表见表1-1-16;该地区大风月集中在11月至次年4月,小风月集中在7—9月。也就是说,冬春季风大,夏季风小。

(4)风向玫瑰图。根据玉门镇气象站资料,该地区风向玫瑰图如图1-1-14所示。

由图1-1-14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盛行风向为东风、西风。在时间分布上,年盛行风向和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冬季盛行西风,夏季盛行东风。

(二)玉门风电场测风资料

1.测风塔情况

为开发大唐玉门风电场风能资源,大唐甘肃发电公司2004年6月在风电场东南设立了一座60mm测风塔(大唐0001号),测风塔基本情况见表1-1-16。

测风资料基本情况为:大唐0001号测风塔有2004年6月12日至2006年12月30日(10m、40m、50m、60m)10min风速风向资料,其中2006年6月5日以后测风塔60m高度测风仪损坏。

2.测风数据检验与处理

为了有效地评估风电场风能资源,应对原始测风数据进行验证,对其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判断,检验出不合理的数据和缺测的数据。因2006年6月5日以后测风塔60m高度测风仪损坏,本次选用2004年6月12日至2006年6月5日近两年测风资料进行风能资源评价。

图1-1-14 玉门镇气象站风向玫瑰图

表1-1-16 测风塔基本情况表

按照GB/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价办法》,采用北京木联能软件公司编制的《风电场测风数据验证和评估软件》2.0版本对各测风塔原始数据进行完整性和合理性检验,检验项目如下:

(1)小时平均风速值范围为0~340m/s。

(2)风向值范围0°~360°。

(3)当切入风速大于5.0m/s时,风速和风向连续6h无变化。

(4)小时平均风速变化小于10.0m/s。

(5)相隔高度在1~20m条件下平均风速差小于2.0m/s。

(6)相隔高度在21~40m条件下平均风速差小于4.0m/s。

(7)相隔高度在1~20m条件下平均风向差小于22.5°。

(8)当切入风速大于5.0m/s时,风速标准差值小于10。

对测风塔的实测数据分别进行完整性检验、范围检验、相关性检验和风速变化趋势检验,检验后列出所有不合理的数据和缺测数据及对应的时间,对不合理数据再次进行判断,挑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有效数据,回归原始数据组。测风塔数据检验结果见表1-1-17。

表1-1-17 0001号测风塔测风数据检验表

0001号测风塔不同高度实测月平均统计见表1-1-18,测风塔60m高度全年各扇区风向和风功率分布统计见表1-1-19。由表1-1-19中可以看出。本风场主风向和主风能方向稳定且一致,以东东北(ENE)风和西(W)风的风速、风功率最大和频次最高,东东北风速占14.70%~22.23%,风功率占11.94%~23.91%;西风风速占13.95%~18.54%,风功率占24.05%~35.72%。

表1-1-18 0001号测风塔不同高度实测月平均统计

表1-1-19 0001号测风塔60m高度全年各扇区风向和风功率比例统计 %

3.测风数据订正

为得到一套反映该风电场长期平均水平的风速代表性数据,需借鉴玉门镇气象站长期测风资料对0001号测风塔实测逐小时风速风向数据进行订正。

由玉门镇气象站多年年平均风速变化直方图可以看出,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玉门镇气象站年平均风速有逐年减小的趋势,1997年以后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与全国其他气象站近年来的变化基本一致。玉门镇气象站建站至2003年风速测量一直采用人工站记录方式,于2003年开始人工站和自动站并行记录,经分析比较2003年以后年平均风速,未发现因测风记录仪器的改变引起的波动。

为到一套反映该风电场长期平均水平的风速代表性数据,经分析认为玉门镇气象二站年平均风速1997年以后基本稳定,1996年6月至2006年5月年平均风速2.98m/s。而与场0001号风塔同期记录的气象站。2004年6月至2005年年平均风速为3.04m/s,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年平均风速为3.00m/s,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年平均风速为3.02m/s,与近10年1996年6月至2006年5月年平均风速持平。为了使选取的0001号测风资料能够代表本风电场长期的平均风速水平,本次选用0001号测风塔2004年6月12日至2008年6月5日两年实测60m高处10min风速风向数据。由测风时段气象站10m与0001号测风塔60m高平均风速变化曲线看出0001号测风塔与气象站风速变化周期基本相同。

0001号测风塔60m高代表年平均风速为7.19m/s。0001号测风塔代表年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统计见表1-1-20。(www.xing528.com)

表1-1-20 0001号测风塔代表年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统计

(三)风电场风资源计算

1.空气密度

根据玉门镇气象站30年(1978—2007年)各月平均气温、气压和水汽压计算空气密度,计算得到玉门镇空气密度为1.059kg/m3。玉门风电场与玉门镇气象站距离较近,平均地面高差约40m。其间地形平坦,没有大尺寸地形阻碍,所以大唐玉门风电场的空气密度取为1.059kg/m3

2.风能计算

0001号测风塔65m高度风速数据由2005年、2006年两年的60m高度平均数据推算(风切变指数取0.10),风向采用60m高数据。

(1)平均风速及风功率密度。根据0001号测风塔代表年65m高度数据统计,年平均风速为7.24m/s,平均风能密度为374W/m2。0001号测风塔代表年65m高度月平均风速统计见表1-1-21。

表1-1-21 0001号测风塔代表年65m高度月平均风速统计表

(2)风频曲线及威布尔分布参数。风频曲线采用威布尔分布,概率分布函数用下式表示:

式中 v——风速;

c、k——威布尔参数。

用WAsP9.0程序进行曲线拟合计算,得到0001号测风塔10m高代表年平均风速为5.85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12W/m2,威布尔参数c=6.6,k=1.92;40m高代表年平均风速为7.06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41W/m2,威布尔参数c=8.0,k=2.09;50m高代表年平均风速为7.18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58W/m2,威布尔参数c=8.1,k=2.09;65m高代表年平均风速为7.32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80W/m2,威布尔参数c=8.3,k=2.09。0001号测风塔65m高度风速威布尔分布。

(3)风速、风向特性。

1)风向及风速特性。0001号测风塔65m高度全年风向和风能玫瑰图分别如图1-1-15和图1-1-16所示,0001号测风塔65m高度全年各扇区风向和风能分布统计见表1-1-22。从图1-1-14和表1-1-22中可以看出,该风场主风能方向一致,以西(W)风和东东北(ENE)风的风速、风功率最大和频次最高。西风(W)风风向占15.72%,风功率占29.80%;东东北(ENE)风风向占18.50%,风功率占18.01%。

图1-1-15 0001号测风塔65m高风向玫瑰图

图1-1-16 0001号测风塔65m高风能玫瑰图

表1-1-22 0001号测风塔代表年65m高度个扇区风向和风能分布统计 %

从0001号测风塔65m高度风速、风功率密度分布看,年有效风速(3.0~20.0m/s)时数为7893h,占全年的90%,11~20m/s时数为1633h,占全年的18.65%;小于3m/s的时数占全年的8.80%,大于20m/s的时数占全年的0.086%。有效风速时段较短,全年均可发电,无破坏性风速。

2)风速的年内变化。通常情况下,本地区年内大风月集中在11月至次年4月,小风月集中在7—9月。也就是说,冬春季风大,夏季风小。但各年尚不完全相同,在总趋势下,存在一些偶然因素影响。

由0001号测风塔65m高度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年内变化曲线,0001号测风塔65m高度各月风向、风能玫瑰图可以看出,7—9月以东风为主,其他月份以西风为主,在时间分布上,年盛行风向和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冬春季盛行西风,夏季盛行东风。

3)风速的日变化。风速一日之内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难以用一条曲线表示。从0001号测风塔65m高度风速、风功率密度各月日变化曲线图中可以看出,1日内11:00—12:00风速开始加大,17:00—18:00风速最大,然后逐渐减小,至凌晨最小。就总体情况看,晚上小,白天大。

4)实测最大风速。风电场各测风塔不同高度实测最大风速、极大风速统计见表1-1-23。

表1-1-23 测风塔不同高度最大、极大风速统计

(4)风切变指数。根据0001号测风塔不同高度测风资料计算风切变指数见表1-1-24。

表1-1-24 测风塔不同高度测风资料风切变指数统计

根据0001号测风塔不同高度(10m、40m、50m、60m)测风资料,不同高度及其风速值拟合幂指数方程(方程为Y=4.5566 X0.1132),相关系数为0.998,相关性较好,切变指数为0.11。

综合以上风切变指数分析成果,风切变指数变化规律基本稳定,风切变指数采用为1.10。

(5)50年一遇极大风速。根据玉门镇气象站近30年(1977—2006年)实测年最大风速,采用极值Ⅰ型概率分布统计出50年一遇10m最大风速为28.4m/s(50年一遇极大风速取50年一遇最大风速的1.4倍)。

推算至风力发电机组轮毂60m、61.5m和65m高度50年一遇极大风速分别为47.6m/s、47.7m/s和47.9m/s(切变指数取0.10),小于52.5m/s。

另对0001号测风塔(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60m高度极大风速与同期气象站10m高度极大风速进行相关分析(相关方程为:Y=1.1832 X+1.0019),相关系数为0.82,相关性较好。通过此相关方程推算风电场场址区60m高度50年一遇极大风速应为47.97m/s。

(6)湍流强度。15m/s风速段湍流强度按下式计算

IT=O/v

式中 v——平均风速,15.5m/s>v>14.5m/s;

O——相应风速标准偏差

将测风塔实测各高度15m/s风速段平均风速和相应风速标准偏差分别代入上式计算,求出各高度湍流强度见表1-1-25。

表1-1-25 各测风塔各高度湍流强度比较表

由表1-1-25可以看出,风电场40m高度湍流强度0.0762,50m高度湍流强度0.0726,60m高度端流强度0.0657,小于0.1风电场40~60m高度湍流相对较小。

(四)风力资源综合评价

该风电场主风向和主风能方向一致,以西(W)和东东北(ENE)风的风速、风能最大和频次最高,盛行风向稳定。风速冬春季大,夏季小,白天大,晚上小。

65m高度风速频率主要集中在3.0m/s以下和20m/s以上的无效风速和破坏性风速少,年内变化小,全年均可发电。WAsP 9.0程序进行曲线拟合,计算结果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判定该风电场风功率等级为3级,风能资源较为丰富。

风力发电机组轮毂60m、61.5m和65m高度50年一遇极大风速分别为47.6m/s、47.7m/s和47.9m/s(切变指数取0.10),小于52.5m/s。

60m高度15m/s风速段湍流强度0.07左右,小于0.1,湍流强度较小。根据国际电工协会IEC61400-1(2005)标准判定该风电场属IECⅢ类风场。

综上所述,本风电场无破坏性风速,盛行风向稳定。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具有一定规模的开发的前景,是一个较理想的风力发电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