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避免氮气孔在球墨铸铁件中形成

如何避免氮气孔在球墨铸铁件中形成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表明,如果球墨铸铁件在奥氏体区域长时间保温进行热处理时,会吸收大量来自空气中的氮,以致它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析出并聚集在铸件内部,形成氮气孔。氮气孔属析出性气孔,在铸件断面上呈大面积分布,在冒口、热节处分布较密集,形状呈圆球形。在厚大断面的铸件或热节中心处易出现氮气孔。(三) 防止产生氮气孔的措施业经研究表明,铁液中的含氮量w≤0.009%,一旦超过0.009%,则生成氮气孔的概率急剧增加。

如何避免氮气孔在球墨铸铁件中形成

(一) 氮气孔形成的热力学

氮是以溶解的原子态,以气体形式存在于显微裂纹中,存在于晶格有缺陷的地方,或者以析出的氮化物形式存在。在铁液中原子氮的溶解度为每100g铁液30cm3;在凝固时其溶解度约降至每100g铁液8cm3。氮在铸铁中的溶解度与其存在形式有关。如果氮是以氮化物形式存在,则与氮在铸铁中的溶解形式不同。在铸铁中各种氮化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它们的生成自由能,后者的负值越大,则表明该氮化物越稳定。图7-5表明,各种氮化物的稳定性的次序是:ZrN、TiN、AlN、Mg2N2、Si3N4、VN、BN、铬的氮化物、铁的氮化物,最不稳定的是NH3

图7-5 各种重要的氮化物的稳定性

热力学表明,气体在铁中的溶解度[S]与温度T和压力P 的关系为:

式中 K0——常数;

ΔH——气体溶解热;

R——气体常数。

图7-6 在1atm下氮在铁中的溶解度

对于氮气来说,和其他气体一样,在铁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密切相关。图7-6是在1atm[1]下,氮在铁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由图8-7可以看出,氮在铁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即铁液比其在固态可含有更多的平衡氮量。当铸件凝固、冷却后,氮在铁中的溶解度大幅下降。此时,析出的氮气有可能聚集在铸件内部,形成氮气孔。另外,在铁发生固态相变时,氮的溶解度发生突变。呈面心立方晶格的γ—Fe比呈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和δ—Fe更有利于氮的溶解。由此表明,如果球墨铸铁件在奥氏体区域长时间保温进行热处理时,会吸收大量来自空气中的氮,以致它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析出并聚集在铸件内部,形成氮气孔。氮气孔属析出性气孔,在铸件断面上呈大面积分布,在冒口、热节处分布较密集,形状呈圆球形。它常发生在同一炉次或同一包浇注的一批铸件中。

(二) 氮气孔形成的冶金条件

熔炼时,采用的废钢量越多,则铁液中的含氮量也就越高 (见图7-7),例如,碳当量为4.36%时,不加入废钢,此时含氮量w(N)=0.002%;如果炉料全部加入的是废钢,则含氮量w(N)=0.0075%~0.0078%,即增加了3倍。此外,采用的铸造生铁中含碳、硅量越多,则其中含氮量就越少,由此熔炼出来的铸铁含氮量也越少 (见图7-8)。采用数理统计法得出铸铁含氮量[N]与碳当量CE的关系见式(7-2):

式中,含氮量、碳当量均以质量分数表示。(www.xing528.com)

图7-7 铸铁中含氮量与炉料中废钢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7-8 铸铁中含氮量与碳当量的关系示意图

电炉中过热铁液时,含氮量达w(N)=0.0008%~0.004%。电炉过热会使铁液的白口倾向增大,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含氮量增加;另一个原因则是含氧量的降低,由此导致外来晶核数量的减少,石墨化能力减弱,造成白口倾向加大。表7-2中列举了铁液经过不同处理时,含氮、氢、氧量的变化。由表7-2中可以看出,不同碳当量的铁液,经电炉过热后,含氮量均有增加,但经Fe-Si孕育处理后,其含氮量略有下降。

表7-2 电炉过热使铁液中气体量的变化

由于含氮量不同,是造成高炉生铁具有“遗传性”的重要原因之一。铸造生铁由于含氮量少,会具有大量的粗大石墨,并容易出现石墨漂浮。在厚大断面的铸件或热节中心处易出现氮气孔。

除了废钢带入氮以外,加入到铁液中的铁合金 (Mn、Cr等),也会使铸件中的含氮量增加。此外,增碳剂、树脂粘结剂和涂料也会使球墨铸铁中的含氮量增高。

(三) 防止产生氮气孔的措施

业经研究表明,铁液中的含氮量w(N)≤0.009%,一旦超过0.009%,则生成氮气孔的概率急剧增加。防止氮气孔的形成,可采取如下措施:

(1)降低废钢加入量,以减少带入的氮量。另外,增加碳当量也会使平衡含氮量降低。

(2)采用电炉熔炼。采用电弧炉或感应电炉熔炼时,铁液中的含氮量在球化处理前一般是:w(N)=0.004%~0.007%;而用冲天炉熔炼的铁液,可高达w(N)=0.007%~0.014%。但是,对于冲天炉熔炼的铁液,经过15~30min保温后,则含氮量可降至w(N)=0.008%。这是因为在保温过程中,不溶解的氮化物上浮,使含氮量达到平衡。由于球墨铸铁含碳量和含硅量高,致使铁液中的溶解含氮量降低。当用球化剂和孕育剂处理后,含氮量有所下降。对于冲天炉铁液含氮量可降至w(N)=0.0065%~0.0075%;对于电炉铁液则可降至w(N)=0.004%~0.005%。此时,不会有氮气孔出现,也不会因含有许多的氮而导致形成碳化物珠光体

(3)降低含锰量。文献报导,若把含锰量由w(Mn)=0.9%降至w(Mn)=0.75%,并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则可把由氮气孔而导致的废品率降低至原来的1/10。

(4)提高浇注温度。随着铁液温度的降低,铁液中含有的氮会析出,经聚集后会形成一定尺寸的气泡。此时若提高浇注温度,气泡会靠自身建立起来的压力,从铁液中逸出。如果是在较低的温度下浇注,则形成的气泡不能逸出,停留在铸件中,将形成氮气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