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投石车在中国战争史上的首次大规模使用

投石车在中国战争史上的首次大规模使用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应当始于战国时期的李信攻楚之战。楚军秘密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当秦军渡河时突然同时发射,无数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秦军,二十万秦军全面溃败,秦军将领李信兵败自杀。图1.34投石车图1.35霹雳投石车最早的投石机是扭力投石机,从弓发展而来,其中文名称又有石弩、投石车、弹射器或弩炮。近代试验表明,吊杆长15.2 米,平衡重锤为10 吨的抛石机能将200 ~300 磅的石弹抛射约274 米的距离。

投石车在中国战争史上的首次大规模使用

投石车,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如图1.34 所示。它的出现既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投石车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是古代战车的一种。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故名霹雳车。《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曰:“太祖(曹操)乃为发石车,击(袁)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亦称“抛车”。

最初的投石车结构很简单,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装载的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这就是古代的“战争之神”了。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应当始于战国时期的李信攻楚之战。楚军秘密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当秦军渡河时突然同时发射,无数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秦军,二十万秦军全面溃败,秦军将领李信兵败自杀。后来战国四名将之一的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才攻下了楚国,可见当时投石车的威力。随着技术的发展,投石车也越来越先进,目前三国游戏中的“霹雳投石车”就是战国时代投石车的改进造型,如图1.35 所示。

图1.34 投石车

图1.35 霹雳投石车(www.xing528.com)

最早的投石机是扭力投石机,从弓发展而来,其中文名称又有石弩、投石车、弹射器或弩炮。在古希腊古罗马时就已在使用,依靠扭绞绳索产生力量弹射。弹射杆平时是直立的,杆的顶端是装弹丸的“勺子”或皮弹袋,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扭绞得很紧的水平绳索里。弹射时,先用绞盘将弹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在“勺子”或皮弹袋里放进弹丸。松开绞盘绳索时,弹射杆恢复到垂直位置将弹丸射出。

人力抛石机,亦称牵引抛石机,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 世纪战国时期。先为阿拉伯人使用,其后传入欧洲。人力抛石机通常称为炮,是纯利用人力的抛石机,其用人力在远离投石器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炮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绳索拴住容纳石弹的皮套,另一端系以许多条绳索让人力拉拽而将石弹抛出。炮梢分单梢和多梢,最多的有七个炮梢装在一个炮架上,需250 人施放。炮也是中文中对所有投石机的泛称,附有轮子的通常称行炮车。

重力抛石机又称回回炮、平衡重锤投石机、配重式投石机,如图1.36所示,是一种大型的投石机,它是从中国人力抛石机发展而来的,最早出现在欧洲12 世纪中末期,南宋时随蒙古传入中国。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杠杆原理,一端装有重物,而另一端装有待发射的石弹,发射前须先将放置弹药的一端用绞盘、滑轮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时上升,放好石弹后放开或砍断绳索,让重物的一端落下,石弹也顺势抛出。此种抛石机因经由伊斯兰地区传入中国而被称作“回回炮”。到了14 世纪中期,有的抛石机能抛射将近454 千克重的弹体,威力巨大。近代试验表明,吊杆长15.2 米,平衡重锤为10 吨的抛石机能将200 ~300 磅(90~136 千克)的石弹抛射约274 米的距离。可以投掷一个或多个物体,物体可以是巨石火药武器,甚至是毒药、污秽物、人或动物的尸体,达到心理战的目的,那些污秽物同时也是最早的“生化武器”。

图1.36 配重式投石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