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城人民盼望已久的卧虎山水库初建

历城人民盼望已久的卧虎山水库初建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选定坝址在济南市南部山区修建一座大中型水库,开发水源,向下游人民供水,减少洪旱灾害,是历城人民盼望已久的心愿。为鼓舞民工斗志,指挥部提出了“干劲冲天,让河水翻山”“劈开卧虎山,筑坝拦三川”的响亮口号,激励着全体“参战”人员改造山河,奋勇拼搏,献身水库建设。更有13位水库建设者因盼早日建好水库为民造福,而献出宝贵生命,他们的英灵与卧虎山水库这座丰碑永存。

历城人民盼望已久的卧虎山水库初建

(一)选定坝址

在济南市南部山区修建一座大中型水库,开发水源,向下游人民供水,减少洪旱灾害,是历城人民盼望已久的心愿。在1958年全国掀起水利建设高潮形势下,修建水库的愿望便提到了省、市、县委的议事日程上来,当时由省水利厅牵头,历城县委配合,为寻找优越的水库坝址,带领技术人员,跑遍附近山水,从蓄水条件、地质状况等条件考虑,选定在“三川”汇流的卧虎山脚下。在这里建水库,上游来水面积大,肚大口小,符合建库条件,但缺乏地质方面资料。为此,技术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地质勘探工作,钻孔取样,调查分析。确认坝址处覆盖层较浅,平均7米深,基础是不透水的页岩层,具备修建大型水库的条件。确定坝址后,水库建设便在“边设计边施工”的背景下拉开序幕。

(二)成立施工指挥部调集施工队伍

由历城县委组织成立了历城县卧虎山水库施工指挥部,任命时任县长的朱孝铭为工地党委书记兼总指挥,从全县抽调大批干部与工作人员,调动仲宫、柳埠、西营、南郊四个区的四千民工组成四个民工团,下设营、连、排,并委任团长、政委层层选派带队领导。全部人员到位后,指挥部决定于1958年9月2日正式破土动工。为鼓舞民工斗志,指挥部提出了“干劲冲天,让河水翻山”“劈开卧虎山,筑坝拦三川”的响亮口号,激励着全体“参战”人员改造山河,奋勇拼搏,献身水库建设。

(三)大坝清基,填筑齿墙

这是开工后的首要施工任务,也是确保大坝稳固、安全、不漏水的关键环节。必须将大坝地面以下7米厚的砂、石、土之类的透水层全部挖除至不透水层即原状页岩为止,方能回填黏土筑齿墙与坝体心墙构筑连为一体的防漏水墙体。

20世纪50年代修水库,缺乏机械土石方工程全靠“人海战术”“大兵团作战”,肩挑人抬小车推。清基所使用的工具主要就是铁锨与抬筐。由于地下水旺盛,必须一面挖运一面排水,这项工作只能在水中作业,时值寒冬腊月,滴水成冰,青年突击队员们不畏严寒,轮流作业。他们喝上几口白酒,脱下衣服,便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有的挖沙,有的在水中摸捞一块块大顽石,将集水坑加深后,再将沉重地进水管移动到深水处。就这样反反复复不知经历多少次循环作业,才能清基至基岩。艰苦恶劣的施工环境考验着每一位突击队员。队员赵广圣同志每当回首那段水下清基的场景时,总是发自内心地说:“那个时候就是一心一意地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为了修好大坝,为了广大民工不在水下作业。”短短几句豪言,反映了成千上万名水库建设者不畏艰难、献身水库的雄心壮志。大坝齿槽清基结束后,于1958年12月25日开始了齿槽的黏土回填,随即转入大坝的填筑施工阶段。

(四)奋力筑坝

时至隆冬,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工地上压坝拖拉机的隆隆声和民工们嘹亮的夯歌声此起彼伏,运土上坝的胶轮车往来穿梭、川流不息,呈现出一副热火朝天的壮观场面。为赶施工进度,他们发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只争朝夕。施工中涌现出了不少英雄人物,为时代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在筑坝运土中,多数民工的推车装运土方重达600斤以上。人人争当先进,个个多做贡献,冒严寒迎酷暑奋力筑坝。“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再下手”,真实表达了建设者们抢任务、赶时间,为早日完成筑坝任务的共同呼声。

(五)大坝合龙

经过近一年半的紧张施工,大坝一天天长高,于1960年5月2日进入大坝合龙阶段。预示汛前必须完成整个水库的建设工程,否则,万一遇到大的洪水,将前功尽弃。为保证任务按期完成,指挥部搬到大坝合龙的施工现场办公,所有干部职工一律吃住在工地,不分昼夜坚守岗位,与民工同甘共苦,忘我工作。经过33天的紧张施工,90米宽的合龙口筑高了25米。但大坝填筑高程仍比设计低12米,溢洪道基本上没有开挖。形势十分危急,引起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经研究决定抢筑坝体至131米,达到5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为按时完成抢险施工任务,历城县委下决心在全县调集35000人上阵。济南市委又从泰安县和肥城县调集了5000人,省水利厅调来两个安装队的大批技术工人进行支援,其中第三安装队承担放水洞施工安装任务。时至酷暑,全体工作人员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雨水汗水搅成一团,在艰苦环境中,四万名民工夜以继日、奋力拼搏,战斗在水库工地。

(六)水库初建竣工

在中央的关怀和省、市委的重视下,历城县委县政府以最大决心,带领全体指战员发扬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终于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于1960年7月20日实现了水库临时度汛工程的胜利竣工,将大坝填筑到了131米的临时高程,溢洪道挖足到净宽50米的标准,水库开始拦洪蓄水。自1958年9月2日开工至1960年7月20日临时规模竣工,中间跨越了三个年头,经历了688个日夜,共完成土石方415.2万立方米,混凝土533立方米,工日503.41万个,共投资843.68万元。

在近三年施工过程中,涌现出不少英雄模范人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总结了十分宝贵的施工经验。在水库建设队伍中,除民工外,还有工人、学生、解放军指战员,机关干部,以及各行各业的市民。更有13位水库建设者因盼早日建好水库为民造福,而献出宝贵生命,他们的英灵与卧虎山水库这座丰碑永存。

初 建 Ⅰ(1958~1960年)(www.xing528.com)

创奇迹立大功,卧虎山下逞英雄

大坝清基

齿槽回填

清基最深处验收

筑坝运土

初 建 Ⅱ(1958~1960年)

筑坝人工夯实结合部

筑坝拖拉机碾轧

筑坝合龙门

筑坝堆石坝壳

放水洞施工场面

开挖左岸溢洪道山体页岩

在水库建设过程中,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及时表彰先进,始终保持了旺盛的革命干劲,有力促进了工程进度。广大建设者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献计献策,大搞技术革新,不断改进施工工艺,革新工具,留下了许多具有卧虎山水库特色的施工工具和施工经验。工程技术负责人吕奇同志提出的“页岩筑坝”新技术,得到了水利部的充分肯定,作为科技成果在全国推广,开创了我国页岩筑坝之先例。同时他还总结出冬季土坝施工的新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