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荧光合成革制造工艺优化:实现10.5.8规格

荧光合成革制造工艺优化:实现10.5.8规格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荧光增白剂作为一种色彩调理剂,将其使用于合成革制品,可得到较好的亮白增艳的效果。①共混复配型荧光合成革 主要是将荧光剂以物理方式分散在聚氨酯中,使聚氨酯对荧光成分进行包覆和吸附,从而得到稳定的荧光合成革。这种荧光水性聚氨酯在功能型合成革领域极具应用前景。图10-22 可见光及365nm紫外灯照射下的聚氨酯胶膜和合成革样

荧光合成革制造工艺优化:实现10.5.8规格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商品的新颖与美观,把荧光材料用于合成革,赋予其制品新的花色品种,给人以新鲜艳丽之感,在太阳光照射下,显得更鲜艳明亮、光彩夺目。在现有的合成革花色品种中,荧光合成革是一种新型产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荧光合成革除了具有美观的特点外,还可将其应用于环卫工人、消防员、野外工作者等人员的制服上,醒目、易辨识,可减轻特殊工作环境中潜在的危险。荧光增白剂作为一种色彩调理剂,将其使用于合成革制品,可得到较好的亮白增艳的效果。

按照荧光剂与聚氨酯的作用方式,可把荧光合成革分为共混复配型和反应型两大类。

①共混复配型荧光合成革 主要是将荧光剂以物理方式分散在聚氨酯中,使聚氨酯对荧光成分进行包覆和吸附,从而得到稳定的荧光合成革。但一些荧光合成革在应用中荧光小分子往往容易脱落,与基材相溶性不好,且分布不均匀使含量不稳定,从而影响发光性能,共混过程中添加的助剂往往会对树脂原有的优良性能造成影响。例如,黎兵将荧光增白剂KSN以共混的形式加入水性聚氨酯,所得乳液及其胶膜都相对稳定且增白效果较好,可改善水性聚氨酯,特别是芳香族易黄变等问题,但由于荧光增白剂以物理共混的形式存在于乳液中,对乳液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而且极易向表面渗透和迁移,易被洗脱,制约成品聚氨酯作为服装、鞋靴、箱包等制品材料方面的发展。此外,荧光颜料对人体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对使用者暴露在外与皮革涂层接触的皮肤以及眼睛等器官将会产生一系列伤害。(www.xing528.com)

②反应型荧光合成革 荧光剂作为聚氨酯的反应原料之一,参与到聚氨酯的合成反应中,最后成为聚氨酯分子链中的一部分,因其具有在使用过程中不析出、稳定性好、分散性好等优点,是目前荧光合成革改性研究的热点。Yan Ma等将4-溴-1,8-萘二甲酸酐与乙二胺反应制备了一种带有端氨基的扩链剂,并采用含有末端基为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软段合成出一种含硅氧烷的荧光聚氨酯,该聚氨酯在紫外光下可发射出明显的绿光,硅氧烷的引入使其具有良好的弹性热稳定性。胡先海等利用荧光增白剂VBL取代部分扩链剂引入聚氨酯主链中,合成了一种荧光水性聚氨酯,荧光量子产率得到提升。Jing Zhou等将一种荧光素衍生物引入至HDI合成一种新的二异氰酸酯,以此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黄色具有荧光功能的水性聚氨酯,既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又解决了荧光颜料以物理共混的形式存在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四川大学的范浩军、田赛琦等人选取一种含有荧光基团的端羟基化合物(RSW),将其在水性聚氨酯制备过程中部分替代扩链剂引入到聚氨酯结构单元中,制得一种荧光水性聚氨酯(FWPU)。结果表明,合成的FWPU较好地保持了荧光剂RSW的基本发光性能(图10-22),荧光发射图谱的峰型与峰值都未发生改变;荧光基团的浓度从10-7mol/L升至10-5mol/L时,FWPU的荧光强度明显上升,当浓度超过10-5mol/L则会产生自猝灭现象从而使荧光强度有所下降;F WP U的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但其对于猝灭剂的作用呈现出较好的荧光稳定性;此外,粒径测试、胶膜热力学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显示,荧光基团的引入未对聚氨酯原有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荧光水性聚氨酯在功能型合成革领域极具应用前景。

图10-22 可见光及365nm紫外灯照射下的聚氨酯胶膜和合成革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