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的失效模型

常见的失效模型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用的四个失效简化模型如下[3]。强度被视为随机变量,可用这一模型的有钢棒受拉应力、晶体管发射极-集电极间施加的电压等。当损伤仅超过所允许的韧性时,也就是损伤累积到物体的韧性极限时,物体才会失效。试验和统计资料表明机械产品的磨损量和耐磨寿命服从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以及威布尔分布。利用式可以求出ΔVi的正负极限值。

常见的失效模型

一般认为失效是一种二元状态,即某产品正常或损坏,然而实际工况下失效过程要比二元状态复杂得多,失效是作用在产品上的应力与产品材料、组件交互作用的结果。一般产品所承受的应力与产品材料的变化是随机的,因此要想正确理解产品的失效进程,需要充分分析产品材料、组件与应力的响应。常用的四个失效简化模型如下[3]

1.应力-强度模型

当产品承受的应力仅超过所允许的强度时,产品才会失效。一个未失效的产品就像新的一样,如果应力没有超过所允许的强度,应力无论如何都不会对产品造成永久性影响。这种失效模式更多地取决于环境关键事件的发生,而不是时间或循环历程。强度被视为随机变量,可用这一模型的有钢棒受拉应力、晶体管发射极-集电极间施加的电压等。

假设δ表示材料的强度,s表示受到外界的应力,它们都是随机变量,其密度函数分别为fs),gδ),则产品的故障累积概率可以表示为[3]

F=1-∫-fs)[∫sgδ)dδ]ds=-∞Gδsfs)ds (2-1)

F=1-∫-∞gδ)[∫δ-∞fs)ds]dδ=-∞[1-Fsδ)]gδ)dδ (2-2)

式中,Gδs=s-∞gδ)dδFsδ=δ-∞fs)ds

2.损伤-韧性模型

应力可以造成不可恢复的累积损伤,如腐蚀、磨损、疲劳、介质击穿等。累积损伤不会使产品使用性能下降。当损伤仅超过所允许的韧性时,也就是损伤累积到物体的韧性极限时,物体才会失效。当应力消除时,累积损伤不会消失,韧性经常被看成是随机变量。有许多机械零件如轴承齿轮、密封圈、活塞环离合器以及过盈连接等,它们构成不同形式的摩擦副,在外力作用下,有的还受热力、化学和环境变化的影响,经过一定时间的磨损而出现故障。

假设磨损量w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的,并且材料的磨损量和一定磨损量下的耐磨寿命服从随机的统计分布。试验和统计资料表明机械产品的磨损量和耐磨寿命服从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以及威布尔分布。设磨损量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tw),耐磨寿命密度函数为fwt),各函数的下角标分别表示给定的寿命或给定的磨损量。

假设磨损量的变化具有稳定性磨损过程,即磨损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

w=w0t (2-3)

式中,w0为单位时间的磨损量。

磨损量的单位可以是磨损尺寸或磨损体积,当零件的累积工作时间达到t时,零件的可靠度为:

Rt=P{tw)>t}=tfwt)dt (2-4)

式中,tw)为零件磨损量为w条件下的耐磨寿命。

假设fwt)服从正态分布,即

978-7-111-44233-2-Chapter02-2.jpg置换成标准正态分布:

式中,μtσt分别为平均耐磨寿命和耐磨寿命标准差。

同样,如果给定规定时间t,按照磨损量分布密度预计零件的可靠度,那么在规定允许磨损量w时: (www.xing528.com)

Rt)=P{wt)<w} (2-7)

式中,wt)是磨损时间达到t时零件的累积磨损量。

假设给定磨损时间t的磨损量密度函数ftw)服从正态分布,即

978-7-111-44233-2-Chapter02-5.jpg置换成标准正态分布:

式中,μwσw分别为平均磨损量和磨损量标准差。

以上分析为理想情况,通常零件磨损量按照要求给定时间有一个允许的磨损分布ftw),然而在实际的试验结果中,这种实测到t时间的磨损分布是服从另外参数的正态分布ftw)。这两种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978-7-111-44233-2-Chapter02-7.jpg978-7-111-44233-2-Chapter02-8.jpgμwσw,要求在任何情况下在t时间内满足wt<wt),这种情况类似于强度可靠性的干涉情况,随机变量y=w-w>0的概率,即可靠度在t时间为

Rt)=Pw-w>0)=1-φz) (2-10)

其中,978-7-111-44233-2-Chapter02-9.jpg

3.激励-响应模型

如果系统的一个组件坏了,只有该组件被激励时才发生响应失效,并导致系统失效。如汽车的紧急制动装置、大多数计算机程序或电话交换系均属于这种情况。这种失效模式更多取决于关键事件何时发生,而不是时间或循环历程[4]

4.容差-规格模型

该模型用于仅当局限在规格范围内,系统的性能特征才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任何性能质量渐进退化的部件和系统都属于这种模型。

设产品的设计参数为p1p2、…、pn,其性能特征值Vi可以用如下关系式表示:

Vi=fp1p2,…,pn) (i=1,2,…,m) (2-11)

将式(2-11)在其名义值处按泰勒级数展开,取其第一项,略去高阶项可以得到性能特征值Vi的变化ΔVi与设计参数Δpj之间的线性表达式:

式中,∂Vi/pj为性能特征值Vi对设计参数pj的偏导数;下标“0”表示名义值;Δpj为设计参数pj的偏差。

利用式(2-12)可以求出ΔVi的正负极限值。

为了确定系统性能特征对各部件参数偏差的灵敏度Sij的影响,引入如下关系式:

从而得到灵敏度对应的性能特征值偏差ΔVi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