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下的陶瓷包装趋势

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下的陶瓷包装趋势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多元化的时期。考古发掘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器,比西周时期更为发达,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也有所上升。然而,在这一时期陶瓷器中具有明显包装功能属性的器物似乎在逐渐减少。总体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包装,与其他器物设计一样呈现出精致、轻松、活泼的艺术感受,较商、西周以来阶级意识明显的包装而言,已有了明显的改变。

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下的陶瓷包装趋势

春秋战国时期,包括春秋(公元前770—前476 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 年)两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多元化的时期。在此一时期,各个政权在大肆增强军事力量的同时,注重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并竭力开拓对外交往和联系,这也给包装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有了突出的发展,除了漆木制造业取得长足进展外,陶瓷制造业也有不小的进步,也促使着陶质包装种类及其形态的发展无论是在工艺水平上,还是在数量品种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占据了春秋战国时期包装的重要地位。但从宏观来看,青铜材质包装容器和漆制包装容器是奴隶主和上层贵族的专属包装用品,并占据主流;陶质包装容器普遍流行于社会下层阶级,在贵族生活中则已开始转向象征性包装,即明器。正因为这一时期包装物使用出现了上述分野,所以造成了为贵族阶层所忽略的陶瓷包装发展相对缓慢。

众所周知,青铜器漆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多为各诸侯贵族所占有和享用,下层民众一般无权使用。这一方面是因为青铜器和漆器代表着某种统治权力,下层民众无权制作;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制作成本相对过高,下层民众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而包装作为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器物之一,又是人们无法弃之不用的东西,因此,替代青铜器和漆器的陶质与瓷质包装容器仍然流行于下层社会中。春秋战国时期,包装生产专业化组织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陶质包装、原始瓷质包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考古发掘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器,比西周时期更为发达,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也有所上升。然而,在这一时期陶瓷器中具有明显包装功能属性的器物似乎在逐渐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应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步发现了陶质包装容器有不利于贮酒和盛食等天生的缺陷。(www.xing528.com)

此时期,“百家争鸣”是人们对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探寻,“人”的观念和“人”的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认可。人性的解放和审美的自由性,致使当时人们生活的审美活动具有非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性质和方式,大多数情况下显示出世俗生活本身的精致化、享乐化和审美化。这反映在包装上,则是对包装艺术性追求的提高。这突出体现在漆制包装的批量出现以及青铜材质包装的实用回归上,如漆制包装色彩艳丽、装饰华美、造型讲究,是当时人们对包装艺术性追求的典型例证;青铜材质包装也在装潢上显得华丽而美观,不再具有神秘、威严、狰狞的视觉感受。总体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包装,与其他器物设计一样呈现出精致、轻松、活泼的艺术感受,较商、西周以来阶级意识明显的包装而言,已有了明显的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