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装饰用纺织品图案设计的法则

装饰用纺织品图案设计的法则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也是构成图案形式美的最基本的法则。因此,装饰用纺织品图案要求统一,就必须要使主调占优势。在装饰用纺织品图案设计中,形象的对比,有方圆、大小、高低、长短、宽窄、肥瘦;方向的对比有上下、左右、前后等;色彩的对比有深浅、冷暖、明暗、动静等;分量的对比有多少、轻重等;材料的对比,有软硬、光滑与粗糙等。

装饰用纺织品图案设计的法则

优秀的装饰用纺织品图案,不但要有深刻而生动的内容,而且要具有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是进行图案设计必须运用的重要法则,因此,研究探讨图案的规律是很有必要的。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人们总结了许多关于图案艺术的形式法则和规律。这些法则和规律是表现图案内容的方法,是图案完美形式的一些共同原则。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反映在图案上的法则也在不断地丰富。因此,在图案创作的艺术实践中,应结合图案的实用要求和具体内容,结合不同装饰用纺织品实际,学习和运用这些法则,并使其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1.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的法则,是适用于一切造型艺术表现的一个普通的原则。它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也是构成图案形式美的最基本的法则。变化与统一的法则就是在对比中求调和。设计图案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要求,如:内容的主次;构图的虚实、聚散;形体的大小、方圆、厚薄、高低;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刚柔;色彩的明暗、冷暖、深浅;材料的轻重、软硬以及质感的光滑与粗糙等,都是互相矛盾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找到统一的因素,使变化和谐。体现变化与统一的图案如图3-1-3所示。

变化是一种对比关系。相互对比的形、色线等,给人以多样化和动态感觉,处理好了会感到生动活泼、强烈新鲜、富有生气。但是过分“变化”容易使人感到松散,杂乱无章。“统一”是规律化,就是图案各部分的造型、色彩、结构等有相同的或类似的因素,把各个变化的局部,统一在整体的有机联系之中。所以,统一是一种协调关系,它可使图案调和、稳重,有条不紊,呈静态的感觉。但是过分统一容易呆板、生硬、单调、乏味。

图3-1-3 体现变化与统一的图案

变化与统一的法则,变化的一方总是复杂、多样;统一的一方总是单纯、协调。因此,装饰用纺织品图案要求统一,就必须要使主调占优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中经常在线、形、色彩等表现上使用反复的手法。有规律的反复或是无规律的反复,都可以求得作品的统一。另外,渐变的手法可使作品纹样产生有节奏而统一的美感。

变化与统一,在图案构成上虽有矛盾,但它们又相互依存,互相促进。设计时必须处理好变化与统一的辩证关系。要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则必须使局部变化服从整体,也就是“乱中求整”“平中求奇”。统一与变化相辅相成,两者必须有机结合,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以达到变化与统一的完美结合,使作品既优美又生动。

2.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图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也是图案中求得重心稳定的两种结构形式。对称式同形同量的组合,以中心线划分,上下或左右相同,如人体的眼、耳、手、足;蝴蝶、鸟类的双翼;雪花;植物对生的叶子、轮生的花瓣;车轮、盆、盘等。

对称是有节奏的美,对称的图案规律性强,有统一感,使人看了能产生庄严、整齐的美感。

对称在室内装饰、抽纱、刺绣、地毯、编织、印染等工艺品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体现对称法则的图案如图3-1-4所示。其形式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斜角对称、多面对称、多角对称等。

均衡是异形同量的组合,是以中心线或中心点保持力量的平衡。体现均衡法则的图案如图3-1-5所示。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多,人体的运动、鸟类的飞翔、走兽的奔驰以及行云流水等,都属于平衡状态。人们用右手提一桶水,身体一定要向左倾,左臂向外伸开,身体才能保持均衡。在图案设计中,画面上的形状有多有少,有大有小,而重心却又很稳定,这种结构生动、安排巧妙的画面,都是属于均衡的例子。均衡是有变化的美,其结构特点是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有动态的感觉。

图3-1-4 体现对称法则的图案

图3-1-5 体现均衡法则的图案

对称好比天平,而均衡好比秤。在实际应用中,对称与均衡常常是结合运用的。

设计构图采取哪一种表现手法,要看内容、用途、需要来决定。比如对称图案中出现部分的不对称,或多面对称又以均衡结构为单元纹样,以求得有变等。依照上述对称的法则,就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变化,设计出富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装饰用纺织品图案。

3.对比与调和 认识物与物的区别,其根据是对比。对比也称对照,如新旧对比、黑白对比等。在装饰用纺织品图案设计中,形象的对比,有方圆、大小、高低、长短、宽窄、肥瘦;方向的对比有上下、左右、前后等;色彩的对比有深浅、冷暖、明暗、动静等;分量的对比有多少、轻重等;材料的对比,有软硬、光滑与粗糙等。一般是性质相反而且相似要素较少的东西,就可表示出“对比”的现象来。经过对比,互相衬托,更加明显地表达出其各自的特点,以取得完整而生动的艺术效果。如大小对比,以小衬大,显得大的更大,小的更小。利用方形与圆形的对比,及长、宽、高三度的对比,可使图案更加生动。对比能产生活跃感,是生动活泼的表示。

调和与对比相反,对比强调差异,而调和的差异程度较小,是视觉近似要素构成的。线、形、色以及质感等要素,相互间差异较小,而具有某种共同点时,就容易得到调和。在图案上,如形状的圆与椭圆,色彩的黄绿与绿、蓝与浅蓝等,具有和谐宁静的效果,给人以协调感。如青山绿水蓝天,看起来差异较小,使人产生柔和舒适的感觉。

图3-1-6 体现对比与调和法则的图案

对比与调和是取得变化与统一的重要手段,是图案的基本技巧。体现对比与调和法则的图案如图3-1-6所示。运用时要防止脱离实际,过分强调对比的一面,容易形成生硬和僵化的效果。过分强调了调和的一面,容易形成呆板和贫乏的感觉。图案中有时要做到既调和又有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就比较好。一般来说,对比具有鲜明、醒目、使人振奋的特点;调和具有含蓄、协调、安静的特点。

设计中的方中见圆,圆中见方,刚中见柔,柔中见刚,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等,都概括了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

4.节奏与韵律 在图案上,节奏是规律的重复,条理性与反复性产生节奏感。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的丰富和发展,它赋予节奏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所以,节奏带有机械美,而韵律只是在节奏的变化基础上产生的情调,具有音乐美。

节奏与韵律产生于各种物象的生长、运动的规律之中,如植物的枝节有对生、互生、轮生等,都是有节奏地逐渐伸展的。向日葵的花籽是由中心向外盘旋生长的,贝壳斑纹的排列伸展,以及投石子于池塘所引起的涟漪等,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最简单的表现方法,是把一个图案连续表现出来。由于反复就能产生节奏。如再加以变化,就可构成富于韵律的图案。再运用渐变与对比的方法,就可增加趣味。节奏和韵律表现得好,可产生静态的、激动的、雄壮的、单纯的、复杂的等多种不同的感觉。一个装饰用纺织品图案,运用不同的、千变万化的线、形、色、量的复杂配置,如音乐一般,唤起人们在思想感情上的愉快感觉。体现节奏与韵律法则的图案如图3-1-7所示。

图3-1-7 体现节奏与韵律法则的图案

自然界中各种现象所表现的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疏到密等节奏的变化,以及渐变的、起伏的、反复交错的韵律性,都会产生一种优美动人的效果。如自然风景、山水的起伏等都有独特而优美的韵律。所以,设计时精心安排大小方向、粗细疏密、曲直长短、明暗冷暖的关系,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有生气的、有活力的图案。(www.xing528.com)

5.安定与比例 在自然界中,静止的物体都是按力学的原理,以安定的形态存在着。因此,不论平面或立体图案,都要有安定的原则。在一些装饰用纺织品设计中,安定的原则显得更为重要。

三角形的底边在下面时是安定的,如果把金字塔倒过来就会感到非常危险。在设计这类图案时,为了补救这个缺点,就把下面的色彩加重,增加适当的装饰纹样,也能达到安定感。

安定的原则,并不完全取决于形式,重要的是取得恰当的重心。图案的重心位置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重心越靠下面,给人感觉越稳,但缺点是庄重有余、活泼不足,若重心往上或往旁边移动,不容易稳,但掌握得好,则能得到非常新颖动人的作品。所以,许多小巧玲珑、形态活泼的图案重心都不放在下面。

比例,图案的长、宽、高的关系。图案的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都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关系的巧妙运用,可以使图案和谐,增进美感。人类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通过观察和运用,总结出各种尺度,一般说都是以人体的尺度作为标准,根据使用的便利而制定的。如建筑家具、器皿、服装、生产工具等,都是根据人的尺度来决定的。

大自然中,一切生物比例尺度的产生,如花草树木的高低、大小,飞禽走兽的翅膀、体形、四肢的长短粗细等,都是根据自然生长和生活条件而产生的。一切纹样、构图都要求有适当的比例。图案是可以夸张某些比例的,但夸张一定要与特征结合,突出美的部分。体现安定与比例法则的图案如图3-1-8所示。

6.动感和静感 图案设计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可采取动感较强或静感较强的不同构成方法。静感的纹样较严肃,动感的纹样较活泼。由于统一与变化的程度不同,因此,动感与静感的程度也各有不同。偏向统一的构图为静的状态,偏向变化的构图为动的状态。对称纹样为静感,均衡的纹样趋向动感。线条的粗细一致趋向静感,线条变化或粗细不同,就有动感。一条水平线是静态的,波纹曲线就有动的感觉;十字形是静态的,而旋涡状线就有较强的动感。圆形有动感,圆中加一条曲线就有明显的旋转状态,圆中加一条直线,如同太阳升上地平线,显示了动感。体现动感法则的图案如图3-1-9所示。

图3-1-8 体现安定与比例法则的图案

图3-1-9 体现动感法则的图案

方形具有安定的静态感,如果将其斜置,就像风车一样有动的感觉。在斜置的方形下面加一条水平线,使两边倾斜得到支撑,就像一个浮标,显示了动中有静。方形加上一条曲线,就像一个帆船海浪里,动荡感就更强。所以,在装饰用纺织品图案中对立体的装饰物,特别要注意安定感,这也是在感觉上要求不破坏平衡的美的规律。从色彩方面来看,暖色倾向于动感,冷色倾向于静感,色调明的偏动,暗的偏静。对比强烈的色彩偏动,调和色彩偏静。

7.渐变与突变 渐变是逐渐变动的意思,就是一连串的类似,即形象在调和的阶段中具有一定顺序的变动。比如,月亮由刚显露出的月牙形渐变成圆形,太阳东升,逐渐西下,太阳光线的移动,以及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变化,都是一种自然性顺序的渐变。

人类也是在一种渐变过程中生活的,一切生物,从生到死,就是一个渐变过程。自然界的植物生长,都具有渐变的现象,在秩序和法则中表现出无限的变化和统一。

渐变意味着变化、进步与生命,它在视觉艺术中担负着重大的任务。渐变不仅是逐渐变,同时也是无限变化,是节奏、韵律、自然的感觉,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体验。渐变过程,使人们不觉得跳动,在视觉上很容易被人接受。在艺术上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手法。渐变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空间渐变。如位置、方向、前后、大小、远近、正侧及轻重等。

(2)形状渐变。如形状的增减、分裂、大小渐变和视点方向渐变。一般渐变过程越多,效果越好。

(3)色彩渐变。明度渐变,纯度渐变,色相渐变,由浓到淡地进行渲染和晕色也是一种渐变。

体现渐变法则的图案如图3-1-10所示。

8.统觉与错觉 看物象时,常注意其最强部分或有变化部分。这时在视觉上会引起以其部分为中心的统一感觉,这种感觉称为统觉。

统觉的现象,常见于连续纹样,特别是几何形四方连续纹样,是由一个纹样,向上向下左右连续组成一大片,好像由很多单位集合一起,成一个纹样,这种效果也称为统觉。体现统觉法则的图案如图3-1-11所示。

图3-1-10 体现渐变法则的图案

图3-1-11 体现统觉法则的图案

错觉是人的眼睛观察物形或色彩时,视觉炫感而使心理发生的一种误认。这种误认的感觉,称作错觉作用。错觉归纳为形的错觉与色的错觉。

形的错觉,是观看物与物互相关系时所引起的错觉,有大小、长短、宽窄、正斜、曲直等错觉。

图3-1-12 体现错觉法则的图案

色的错觉。色彩方面,也往往发生错觉。例如,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中的圆,由于一明一暗的关系,造成视觉上的错觉。感觉明的大,暗的小;白的大,黑的小。这是因为白色扩散,黑色吸收。如两个同样大小的沙发,一个黑色,一个白色,则会产生黑色的感觉比白色的小。体现错觉法则的图案如图3-1-12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