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装饰用纺织品的色彩设计基础

装饰用纺织品的色彩设计基础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纺织品表面的色彩或是天然具有,或通过人工染色而获得。目前,所用的颜料和染料,是根据各种物质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不同而制成的。如大红彩度高于粉红、暗色。这种系统的体系如果借助于三维空间形式,来同时体现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之间的关系,则被称作“色立体”。他的表示法是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础。

装饰用纺织品的色彩设计基础

(一)色彩概念与色彩的三要素

1.色彩 说到色彩,首先要说它与光的关系。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和色彩,从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就没有视觉活动,也就无所谓色彩了。

纺织品表面的色彩或是天然具有,或通过人工染色而获得。织物表面的色彩效果与面料材质、组织结构、选用的染料、染色工艺以及外界光源等有密切的关系。

目前,所用的颜料和染料,是根据各种物质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不同而制成的。它们都能反射太阳光中的某一色光,而吸收其他所有色光,从而形成某一色的固有色相。染料一般是有机化合物,大都能溶于水,或通过一定的化学剂处理,转变为可溶于水;染料还具有渗透性,比颜料纯净而具有一定的透明感。染料能和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而染着在纤维上,使纤维染成具有一定染色牢度的颜色。颜料也是一种有色物质,它可以依靠黏着剂的作用,机械地附着在纤维材料的表面或内部。

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中,人们视觉感受到的色彩非常丰富,按种类分为原色、间色和复色,但就色彩的系别而言,则可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类。

有彩色系指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为基本色。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基本色与无彩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产生的千千万万种色彩都属于有彩色系。无彩色系指由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融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之中,故不能称作色彩。但是从视觉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来说,它们具有完整的色彩性,应该包括在色彩体系之中。

2.色彩三要素 彩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属性。

(1)色相。色相即每种色彩的相貌、名称,如红、橘红、翠绿、湖蓝、群青等。色相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是色彩的最大特征。

色相差别是由光波波长的长短产生的。最初的基本色相:红、黄、蓝及红、橙、黄、绿、蓝、紫。

按照光谱顺序把色带的首尾相连,以环形排列,即构成环形的色相关系,称为色相环。色相环如图3-2-1所示。

(2)明度。明度是指色彩感觉的明亮程度,是由色彩光波的振幅决定的,也称光度、深浅度。

色彩明度的形成有三种情况,同一色相因光源的强弱变化而产生的明度变化;同一色相因加上不同比例的黑、白、灰而产生的明度变化;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不同。

图3-2-1 色相环

无彩色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无彩色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有彩色中,最明亮的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黄色处于可见光谱的中心位置,视觉度高,色明度就显高;紫色位于可见光谱的边缘,振幅虽宽,但波长极短,视觉度低,故显很暗。黄色、紫色成为划分明、暗的中轴线。

(3)纯度。纯度指含有色的多少程度。如大红彩度高于粉红、暗色。一个纯色加白色后所得的明色,与加黑色后所得的暗色,都称为清色;在一个纯色中,如果同时加入白色和黑色所得到的灰色,称作浊色。浊色与清色相比,明度上可以一样,但纯度上浊色比清色要低,这是纯度区别于明度的因素之一。纯度变化的色,可以通过三原色互混产生,也可用某一纯色直接加白、黑或灰产生,另外,还可以通过补色相混产生。色相的纯度、明度不一定成正比关系,纯度高不等于明度高,而是呈现特定的明度。

(二)色彩的混合

用两种色或几种色互相混合,称为色的混合。

1.原色混合 原色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何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紫,相加为白光。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三色,三色相加为黑浊色。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如图3-2-2所示。

间色(补色)又叫第二次色,三原色中任何两原色相加即成,如: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复色又称再间色、第三次色,是由两个间色或一个原色加黑浊色而成。如: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如图3-2-3所示。

图3-2-2 色光的三原色混合

图3-2-3 颜料的三原色混合

2.加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就是色光的混合,即那些发光的、非物质性色彩的混合。特点是混合的色彩成分越增加,混出的色彩明度越高。混合结果是色相、明度的改变,而纯度不变。

3.减色法混合 减色法混合是各种颜料或各种染料的混合。参加混合的颜料种类越多,白光被减去的吸收光也越多,相应的反射光就越少,最后呈近似黑灰的色彩。混合结果是颜料在混合后色彩的明度、纯度都降低,色相也发生变化。

4.空间混合 空间混合(图3-2-4)是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称空间混合,又称并置混合。这种混合与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的不同点在于其颜色本身并没有真正混合(加色混合与减色混合都是在色彩先完成混合以后,再由眼睛看到),但它必须借助一定的空间距离来完成。

图3-2-4 空间混合

(三)色彩的表示方法(www.xing528.com)

为了认识、研究与应用色彩,人们将千变万化的色彩按照它们各自的特性,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排列,并加以命名,称作色彩的体系。色彩体系的建立,对于研究色彩的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以及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使人们更清楚、更标准地理解色彩,更确切地把握色彩的分类和组织。具体地说,色彩的体系就是将色彩按照三属性,有秩序地进行整理、分类而组成有系统的色彩体系。这种系统的体系如果借助于三维空间形式,来同时体现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之间的关系,则被称作“色立体”。比较通用的色立体有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1.孟塞尔色立体 孟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教育家、色彩学家、美术家孟塞尔创立的色彩表示法。他的表示法是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础。它是一个三维类似球体的空间模型,把物体各种表面色的三种基本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全部表示出来。以颜色的视觉特性来制定颜色分类和标定系统,以按目视色彩感觉等间隔的方式,把各种表面色的特征表示出来。

中央轴代表色彩的明度,颜色越靠近上方,明度越大;垂直于中央轴的圆平面周向代表颜色的色相;在垂直于中央轴的圆平面上,距离中央轴越近的颜色彩度越小,反之越大。

孟塞尔色立体色样是水平剖面上表示10种基本色。即红、黄、绿、蓝、紫和5种间色:黄红、绿黄、蓝绿、紫蓝、红紫。在上述10种主要色的基础上再细分为40种颜色。图3-2-5为孟塞尔色立体,图3-2-6为孟塞尔色立体色样。

图3-2-5 孟塞尔色立体

图3-2-6 孟塞尔色立体色样

任何颜色都可以用颜色立体上的色相、明度值和彩度这三项坐标来标定,并给一标号。标定的方法是先写出色相H,再写明度值V,在斜线后写彩度C。

HV/C=色相明度值/彩度

例如,标号为10Y8/12的颜色:它的色相是黄(Y)与绿黄(GY)的中间色,明度值是8,彩度是12。

3YR6/5标号表示:色相在红(R)与黄红(YR)之间,偏黄红,明度是6,彩度是5。

对于非彩色的黑白系列(中性色)用N表示,在N后标明度值V,斜线后面不写彩度。

NV/=中性色明度值/

例如,标号N5/的意义:明度值是5的灰色。

2.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图3-2-7为奥斯特瓦德颜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是由德国科学家、色彩学家奥斯特瓦德创造的。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色相环,是以赫林的生理四原色黄、蓝、红(Red)、绿为基础,将四色分别放在圆周的四个等分点上,成为两组补色对。然后再在两色中间依次增加橙、蓝绿、紫、黄绿四色相,总共8色相,然后每一色相再分为三色相,成为24色相的色相环。色相顺序顺时针为黄、橙、红、紫、蓝、蓝绿、绿、黄绿。取色相环上相对的两色在回旋板上回旋成为灰色,所以相对的两色为互补色。并把24色相的同色相三角形按色环的顺序排列成为一个复圆锥体,就是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图3-2-7 奥斯特瓦德颜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块的含量是由纯色与适量的白黑混合而成,其关系为:

白量W+黑量B+纯色量C=100

白和黑的量是根据光的等比级数增减,以眼睛可以感到的等差级数增减决定。光的等比级数分为8个梯级,附以a、c、e、g、i、l、n、p的记号(表3-2-1)。

表3-2-1 奥斯特瓦德的白黑量

奥斯特瓦德色标:颜色系统共包括24个等色相三角形。每个三角形共分为28个菱形,每个菱形都附以记号,用来表示该色标所含白与黑的量(图3-2-8)。

例如:某纯色色标为nc, n是含白量5.6%,c是含黑量44%,则其中所包含的纯色量为:

100%-(5. 6+44)%=50.4%

再如:纯色色标为pa, p含白量为3.5%,a含黑量11%,所以含纯色量为:

100%-(3. 5+11)%=85.5%

这样做成的24个等色相三色形,以消色轴为中心,回转三角形时成为一个圆锥体,也就是奥斯特瓦德颜色立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