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拜占庭和丝绸衣料的交织历史

拜占庭和丝绸衣料的交织历史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30年,这位大帝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拜占庭。395年,罗马帝国最终分裂以后,西部仍称为罗马帝国,而东部改为拜占庭帝国。公元前64年,罗马人侵占叙利亚后,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加,中国丝绸销路因此大开。拜占庭皇室成员在亲自把持和垄断丝织产品以后,就不再将上等丝绸衣料仅仅作为自己的服装衣料,而是当作外交礼品,赠送给远近各国的王室,以达到睦邻友好、相互往来的目的。

拜占庭和丝绸衣料的交织历史

在希腊巴底侬神庙中有一座女神像(前438~前431年),即身穿透明的长衣,衣褶雅丽,质料柔软,曾经被考古学家认定是丝绸衣料(当不排除是极细亚麻)。另外,非常细薄、透明的服装形象很多,特别是克里米亚半岛库尔·奥巴出土的公元前3世纪希腊女神身上穿着的纤细衣料十分完美,透明的丝质罗纱将女神乳房、肚脐眼完全显露出来,从而被考古界认为这是用极细的纤维织成的。有人认为是亚麻,但更多的学者说,可以断定这种衣料只有中国才能制造,而且绝不是野蚕丝可能织成的。这就引出一个必要的话题,东西方服装的交流需要一个通畅的途径,拜占庭正是重要枢纽(图4-1)。

图4-1 约公元前14世纪的女神榭尔姬特像(发现于图坦哈门法老墓中)

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将首都向东迁到拜占庭,这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因为从此罗马帝国的命运出现了巨大的变化。330年,这位大帝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拜占庭。395年,罗马帝国最终分裂以后,西部仍称为罗马帝国,而东部改为拜占庭帝国。476年,西罗马被野蛮地征服而彻底灭亡了。但是,拜占庭帝国却日益繁荣昌盛,一直延续到1453年,长达1000年之久。在这十多个世纪中,君士坦丁堡始终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同时,又使其与东方的文化传统与艺术风格相汇合,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带有明显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特点的君士坦丁堡文化。历来史学家都一致承认,这一崭新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体到服装史上,它与丝绸之路一样,带有典型的服装重大开拓期的特点。

可以这样说,中国丝织品的西运,不但使丝绸成为亚洲和欧洲各国向往羡慕的衣料,而且随着人们着装需要的不断增长,也导致了亚洲西部变成富强大国,特别是拜占庭养蚕和丝织技术的发展。尤应重视的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丝绸和养蚕缫丝纺织技术通过拜占庭,被广泛地传播到西方各国。

这时,进口中国丝绸最大的顾户是罗马。公元前64年,罗马人侵占叙利亚后,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加,中国丝绸销路因此大开。据欧洲服装史学家认为,海利欧加巴拉斯是穿着纯丝绸服装的第一位罗马大帝。由于当时的进口丝绸极为有限,丝绸的价格相当昂贵,只有黄金才能和它相提并论。罗马共和国末期,恺撒大帝曾穿着中国的丝绸长袍去看戏,致使全剧场的观众都争看这件特殊材料织成的华美的长袍。以后,罗马贵族男女都以能穿上绸衣为荣耀。罗马帝国初期,梯皮留斯大帝曾下令禁止男子穿绸衣,以遏制奢侈风,但是事实证明,此令丝毫也未能阻止人们对穿用丝绸衣料的热情。利凡特的提尔、西顿等城市的丝织业,都靠中国缣素运到之后,再重新加以拆散,将粗丝线变成细丝线,经过加工织成极薄的衣料,使之更适应地中海区域的温和气候,同时又适合那里的流行服装式样。这些薄而轻盈的衣料,有些是用纯丝织成的,有的是同其他纤维混合纺织成的。混纺织物很多,质地也各不相同,人们普遍认为,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穿得起纯丝织成的衣服,只有皇帝才有资格。

公元后几个世纪中,罗马城内的托斯卡区开设了专售中国丝绢的市场。2世纪时,丝绸在罗马帝国极西的海岛伦敦,风行程度甚至已不下于中国的洛阳。到4世纪时,罗马史学家马赛里努斯宣称:“过去我国仅贵族才能穿着丝绸,现在各阶层人民都普遍穿用,连搬运夫和公差都不例外”。在罗马帝国辖境埃及的卡乌、幼发拉底河中游罗马边境城市杜拉欧罗波,都曾发现4世纪左右由中国丝制成的织物。5世纪以后,罗马境内出土的利用中国丝在叙利亚和埃及织造的丝织物就更多了,杜拉欧罗波北面的哈来比以及西面的巴尔米拉都有大量的发现。

在这种狂热的对丝绸衣服的追求中,拜占庭起到了贯通中西的作用。先是波斯以中国丝绸业为楷模,率先发展起来,这对于一直需要进口大量丝绸的拜占庭产生了新的刺激,于是拜占庭也设法学会养蚕缫丝,以解决原料来源。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中国的蚕种从新疆运到了拜占庭。拜占庭史学家普罗科庇斯的《哥特战纪》最早记过此事。说是在552年时,有几个僧侣从印度来到拜占庭,他们迎合查士丁尼不愿再从波斯人手中购买生丝的意愿,向查士丁尼自荐,说他们曾在印度北方的赛林达国居住多年,熟悉养蚕方法,可以将蚕子带到拜占庭来。查士丁尼允许以后,他们就回到赛林达国(这个赛林达国实际上位于中国的新疆境内),将蚕茧带到拜占庭,孵出幼虫,用桑叶喂养,从此拜占庭帝国也知道育蚕了。另据死于6世纪末的拜占庭史学家狄奥法尼斯所述,蚕种是由一个波斯人从赛林达国传入拜占庭的,他的办法是将蚕种放在竹筒内然后偷偷出境,将蚕种在拜占庭孵育成蚕的。总之,拜占庭继波斯、印度之后也能像中国人一样养蚕缫丝了。《北史》记载,大秦国(中国古代对罗马的习惯称谓)“其土宜五谷桑麻,人务蚕田。”当是拜占庭发展起蚕桑业以后的情景。拜占庭贵族所穿的斯卡尔曼琴长袍,就是依据从中国传去的织锦缎模仿而来。

拜占庭皇室成员在亲自把持和垄断丝织产品以后,就不再将上等丝绸衣料仅仅作为自己的服装衣料,而是当作外交礼品,赠送给远近各国的王室,以达到睦邻友好、相互往来的目的。因而使各国上层人士长期以来对丝绸的奢望也因此而得到满足。在罗马市圣·彼得大教堂圣器室内收藏的法衣中,有一件正是拜占庭帝王赠送给查理曼大帝的达理曼蒂大法衣。史学家根据其衣料的质地精良和服装的外观华丽来断定,这一定是拜占庭最高超、最完美的刺绣佳品之一(图4-2、图4-3)。(www.xing528.com)

通过赠送礼品的形式,拜占庭将东方中国的丝绸传给了西方诸国,从此更加激发起各国人民对东方的向往以及对丝绸服装的兴趣与需要,以致需求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服装款式、纹饰等也对西方各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然,所谓的拜占庭帝国的服装款式与纹饰,实际上已经是东西方服饰艺术结合的产物。

图4-2 查理曼大帝

拜占庭丝绸面料的纹饰中,主要有几种图案形式:如两只对峙的动物,中间由一棵圣树将他们分开,树下分列动物,这是曾在希腊流行过的图案形式。通过拜占庭服饰图案的传播,中国汉、唐期间非常盛行对鸟纹;相对的动物或两只相背反首回顾的动物组成图案的一个单位,外面环绕联珠纹,在中国丝织品图案中频频出现,其中联珠纹是从波斯传来的;除了这种图案之外,还有骑马的猎手、武士与雄狮厮杀搏斗等。这种骑马猎手以及武士与雄狮搏斗的图案大量出现在中国的丝织品上。考古专家们认为,这些不同的图案,大都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后来,相继为埃及人、叙利亚人和君士坦丁堡人所模仿和复制;在某些流传至今的拜占庭纺织品图案中,人们还可以看到大型动物的单一形式,有狮子、雄鹰和大象等。

图4-3 达理曼蒂大法衣

由此不难看出,拜占庭在东西方服装交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东方的丝绸通过拜占庭,为西方人所认识和采用;西方的一些图案又融会在地中海一带服装图案中,而由拜占庭的特殊位置使其大量地传到了东方,影响了东方服装风格的演变。丝织品在服装史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作为服装面料,成为西方服装重大开拓期不可或缺的因素(图4-4、图4-5)。

图4-4 拜占庭帝国君王服饰形象图

4-5 拜占庭时期彼得大主教法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