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装甲装备保障方案的确定与优化工程案例分析

装甲装备保障方案的确定与优化工程案例分析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主战坦克提出两种维修保障方案:保障方案A:在1 次大修间隔期内安排2 次中修、7 次小修。表6-18平均维修停车时间h通过对比上述两种维修保障方案可知:维修保障方案B 在1 个大修间隔里程中共减少1 次中修、4 次小修,5 次二级保养。可计算得出两种维修保障方案下,主战坦克的单装可达使用度。

装甲装备保障方案的确定与优化工程案例分析

1.使用保障方案示例

小节以主战坦克出车(使用)前准备为例,对其使用保障方案进行说明。

在主战坦克每次出车(使用)前,均需对其按照相应使用保障方案进行检查和各项准备工作,以确保主战坦克出车后能够正常工作。每次出车前准备的时间大约需要15 ~20 min。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车体外部检查

(1)检查柴油、机油、液压油、冷却液的数量是否符合标准,不足时加添。

(2)检查备品箱、工具箱中备品是否齐全,自救器材是否携带齐全,固定是否牢靠。

(3)检查烟幕发射装置、大灯、各种信号指示灯、警报器、车体外部工作灯插座是否齐全完好,固定是否牢靠。

(4)检查车外通话器是否完好。

(5)检查各门窗口、盖、螺塞的固定和密封是否安全可靠。

(6)检查各部位的防护罩防尘罩(套)是否齐全完好。

(7)检查风扇顶部装甲板固定是否牢固。

2)行动部分检查

(1)检查履带松紧是否适当,必要时进行调整。

(2)检查履带板有无裂纹、履带销是否折断,必要时更换。

(3)检查摩擦减震器的拉臂连接是否完好。

(4)检查主动轮、负重轮、诱导轮、托边轮等部件上的轮轴盖固定是否牢固。

(5)检查各部分紧固螺栓的紧固情况。

3)发动机、传动部分

(1)检查各油、水管连接处以及机体、箱体有无渗漏现象。

(2)检查起动电动机有无异常现象。

(3)检查各联轴器是否可靠。

(4)检查发动机排烟系统有无裂纹。

(5)检查蓄电池的电压及各导线的连接情况,电压不得低于23 V。

(6)检查空气瓶内的气压,夏季不得低于3 920 kPa,冬季不得低于5 880 kPa。

(7)检查有无掉进物品。

4)起动发动机检查

(1)起动前按下电源开关,检查仪表板上的电流电压表,检查蓄电池电压,发动机起动后充电电流应不小于5 A。

(2)在各种转速下检查发动机工作情况。

①检查检测仪表、失压报警器、摩托小时计、助力油压是否正常。

②检查起动电动机有无异常现象。

③检查助力系统是否灵活可靠,有无漏油现象。

④检查空气起动系统是否良好。

5)预防性维修保障方案示例

主战坦克预防性维修包括保养和定时维修两部分。

保养有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和三级保养,其中由使用分队完成的保养任务在装备使用任务中进行详细规定。

定时维修包括小修、中修和大修,部队只承担其中的小修和中修任务。(www.xing528.com)

二级保养时机:在小修间隔的中间(中修前每行驶1 400 ~1 500 km,中修后每行驶900 ~1 000 km)进行。对于炮控分系统的二级保养内容如下:

(1)清除炮控液压系统各部件电缆插头油管上的尘土和污垢;

(2)检查炮控液压系统各部件的密封情况和垂直向系统补油箱内的油面,必要时在补油箱内添加液压油。

中修时机:当主战坦克行驶达到6 000 km 时需要组织车辆中修。在整车中修阶段,通过视情拆检、更换、修复组件(总成);更换二类零部件等已到寿命的部件和已磨损部件,将车辆维修和恢复到完好状态。中修时对火力分系统的具体中修要求如下:

(1)清除战斗部分的尘土、污垢,擦拭火炮机枪的外部;

(2)用窥膛测径,对身管的技术状态进行鉴定;

(3)检查击针突出量,身管的垂直、水平松动量;

(4)检查火炮驻退机或复进机紧塞装置,零件磨损或损坏时排除;

(5)检查驻退液、润滑油的质量,补加驻退液;

(6)检查火炮高低机手轮力。

2.修复性维修保障方案示例

修复性维修又称为非计划维修,它主要解决装备出现偶然故障的问题。为了使装备出现故障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需要对故障件进行合理决策,以确定对故障件是进行维修恢复还是报废换新,若进行维修恢复应在哪一个维修级别上进行以及相应的保障资源,这是修复性维修保障方案的主要内容。表6-17 所示是主战坦克发动机的修复性维修保障方案示例。

表6-17 主战坦克发动机的修复性维修保障方案示例

3.维修保障方案权衡分析

下面以战备完好性为准则,对主战坦克维修保障方案进行权衡分析。

针对主战坦克提出两种维修保障方案:

保障方案A:在1 次大修间隔期内安排2 次中修、7 次小修。2 次大修之间的保养与维修工作安排如下:

K-O-T-O-T-O-T-O-C-O-T-O-T-O-C-O-T-O-T-O-K

其中:K——大修;

C——中修;

T——小修;

O——二级保养。

保障方案B:对主战坦克进行技术攻关,提高其可靠性水平。在1 次大修间隔期内安排1 次中修、3 次小修。2 次大修之间的保养与维修工作安排如下:

K-O-T-O-T-O-C-O-T-O-K

假设两种维修保障方案的大、中、小修和非计划维修所造成的平均维修停车时间相同,见表6-18。

表6-18 平均维修停车时间 h

通过对比上述两种维修保障方案可知:维修保障方案B 在1 个大修间隔里程中共减少1 次中修、4 次小修,5 次二级保养。装备在1 个大修间隔期内的平均行驶时间为900.36 h。

可计算得出两种维修保障方案下,主战坦克的单装可达使用度。

维修保障方案A 的单装可达可用度为

维修保障方案B 的单装可达可用度为

从计算结果可见,通过更改该主战坦克设计,减少保障工作量,可使其可用水平提高近7.5%,不仅可大幅度减少保障费用,而且可显著地提高装备的战备完好水平,效益是非常显著的。如果装备更改费用是可接受的,那么维修保障方案B 是较好的选择,可以用较低的代价换回较高的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