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电动机多工位级进模转子与定子片设计

微电动机多工位级进模转子与定子片设计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9 微电动机的定子片和转子片2.排样设计由于微电动机的定子片和转子片年产量大,故适宜采用多工位级进模冲压,该制件的冲压工序均为冲孔和落料。多工位级进模结构如图1-21所示。在工位③的落料凸模上均布了3个顶杆,目的是使凸模上的导正销与落料的转子片分离,阻止转子片随凸模上升。

微电动机多工位级进模转子与定子片设计

1.工艺分析

图1-19所示的微电动机的定子片和转子片,材料为硅钢片,料厚为0.35mm。定子片和转子片在使用中所需数量相等,转子片的外径比定子片的内径小1mm,因此定子片和转子片具备套冲条件。从图1-19可以看出,定子片中的异形孔比较复杂,孔中有四个较狭窄的突出部分。若不将内型孔分解冲切,则整体凹模中4个突出部分容易损坏,为此把内型孔分为两个工位冲出。考虑到φ48+0.050mm孔精度较高,应先冲两头长形孔,后冲中孔,同时将3个孔打通,完成内孔冲裁。若先冲中孔,后冲长形孔,可能引起中孔的变形。

978-7-111-54785-3-Part01-19.jpg

图1-19 微电动机的定子片和转子片

2.排样设计

由于微电动机的定子片和转子片年产量大,故适宜采用多工位级进模冲压,该制件的冲压工序均为冲孔和落料。制件的异形孔较多,在级进模的结构设计和加工制造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精心设计,各种问题都要考虑周全。

制件的排样如图1-20所示。该排样共分8个工位,各工位的工序如下:

工位①:冲导正销孔,冲转子槽孔和中心轴孔,冲定子片两端4个小孔等。

工位②:冲定子片右侧2孔,冲工艺孔及转子片槽。

978-7-111-54785-3-Part01-20.jpg

图1-20 排样图

工位③:转子片落料。

工位④:冲定子片两端异形槽孔。

工位⑤:空工位。

工位⑥:冲定子片φ48+0.050mm内孔,切除定子片两端圆弧废料。

工位⑦:空工位。

工位⑧:定子片切断。

转子片中间φ10mm的孔有较高的精度要求,12个线槽孔要直接缠绕径细、绝缘层薄的漆包线,不允许有明显的毛刺。为此,在工位②设置对φ10mm孔和12个线槽孔的校平工序。工位③完成转子片的落料。

定子片中的异形孔比较复杂,孔中有四个较狭窄的突出部分,为此把内型孔分为两个工位冲出。考虑到φ48+0.050mm孔精度较高,应先冲两头长形孔,后冲中孔,同时将三个孔打通,完成内孔冲裁。

工位⑧采取单边切断的方法,尽管切断处相邻两片毛刺方向不同,但不影响使用。

3.模具结构设计

根据排样图,该模具为8个工位的多工位级进模,步距为60mm。多工位级进模结构如图1-21所示。该模具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为了保证制件的精度,采用四导柱滚珠导向钢板模架。(www.xing528.com)

(1)上模部分

1)凸模。

高度应符合工艺要求。工位③φ47mm的落料凸模19和工位⑥的三个凸模较大,应先进入冲裁工作状态;其余凸模均比其短0.5mm,当大凸模完成冲裁后,再使小凸模进行冲裁,这样可防止小凸模折断。

模具中冲槽凸模17,切废料凸模6、7,冲异形孔凸模20都为异形凸模,无台阶。大一些的凸模采用螺钉紧固,冲异形孔凸模20呈薄片状孔,故采用销钉14吊装于固定板11上。环形分布的12个冲槽凸模17,是镶在带台阶的凸模座16上相应的12个孔内,并采用卡圈15固定,如图1-22所示。卡圈切割成两半,用卡圈卡住凸模上部磨出的凹槽,可防止凸模卸料时被拔出。

2)弹性卸料装置。由于模具中有细小凸模,为了防止细小凸模折断,需采用带辅助导向机构(即小导柱和小导套)的弹性卸料装置,使卸料板对小凸模进行导向保护。小导柱、小导套的配合间隙,一般为凸模与卸料板之间配合间隙的1/2。该模具由于间隙值都很小,因此模具中的辅助导向机构是共用的模架滚珠导向机构。

978-7-111-54785-3-Part01-21.jpg

图1-21 微电动机定、转子片多工位级进模结构

1—下模座 2—凹模基体 3—导正销座 4—导正销 5—卸料板 6、7—切废料凸模 8—滚动导柱、导套 9—碟形弹簧 10—切断凸模 11—固定板 12—上垫板 13—上模座 14—销钉 15—卡圈 16—凸模座 17—冲槽凸模 18—冲孔凸模 19—落料凸模 20—冲异形孔凸模 21—凹模镶块 22—冲槽凹模 23—弹性校平组件 24、26—导料板 25—承料板 27—浮动导料销 28—顶杆

为了保证卸料板具有良好的刚性和耐磨性,并便于加工,卸料板分为4块,每块板厚为12mm,材料为Cr12MoV,热处理硬度为55~58HRC。各块卸料板均装在卸料板基体上,卸料板基体用45钢制作,板厚为20mm。因该模具所有的工序都是冲裁,卸料板的工作行程小,为了保证足够的卸料力,采用了6组相同的碟形弹簧作弹性元件。

978-7-111-54785-3-Part01-22.jpg

图1-22 冲槽凸模固定示意图

3)定位装置。模具的进距精度为±0.05mm,采用的自动送料装置精度为±0.005mm,为此,分别在模具的工位①、③、④、⑧上设置了4组共8个呈对称布置的导正销,以实现对带料的精确定位。导正销与固定板和卸料板的配合选用H7/H6。在工位⑧带料上的导正销孔已被切除,此时可借用定子片两端φ6mm孔作导正销孔,以保证最后切除时定位精度。在工位③切除转子片外圆时,用装在凸模上的导正销,借用中心孔φ10mm导正。

4)顶杆装置。其作用是防止冲裁时分离的材料黏在凸模上,影响模具的正常工作,甚至损坏模具。在工位③的落料凸模上均布了3个顶杆,目的是使凸模上的导正销与落料的转子片分离,阻止转子片随凸模上升。

(2)下模部分

1)凹模。它由凹模基体2和凹模镶块21等组成。凹模镶块共有4块,工位①、②、③为第1块,工位④为第2块,工位⑤、⑥为第3块,工位⑦、⑧为第4块。每块凹模镶块21分别用螺钉和销钉固定在凹模基体2上,保证模具的进距精度达到±0.005mm。凹模材料为SKDII,淬火硬度62~64HRC。

2)导料装置。在组合凹模的始末端均装有局部导料板。始端导料板24装在工位①前端,末端导料板26设在工位⑦以后。采用局部导料板的目的,是避免带料送进过程中产生过大的阻力。中间各工位上设置了4组8个浮动导料销27,其结构如图1-23所示。浮动导料销在导向的同时具有向上浮料的作用,使带料在运行过程中从凹模面上浮起一定的高度(约1.5mm),以利于带料运行。

978-7-111-54785-3-Part01-23.jpg

图1-23 浮动导料销

1—带料 2—浮动导料销 3—凹模 4—下模座 5—弹簧 6—螺塞

3)校平组件。在下模工位②的位置设置了弹性校平组件23。其目的是校平前一工位上冲出的转子片槽和φ10mm孔。校平组件中的校平凸模与槽孔形状相同,其尺寸比冲槽凸模周边大1mm左右,并以间隙配合装在凹模板内。为了提供足够的校平力,采用了碟形弹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