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钎焊操作和工艺规范的分析介绍

钎焊操作和工艺规范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钎焊工艺规范主要是确定钎焊温度、保温时间和升降温速度。表15-12 常用钎焊方法的比较[1,3] Table 15-12 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brazing processes[1,3]钎焊温度一般要高于钎料液相线温度25~60℃。在选用结晶温度区间较宽的钎料时,钎焊温度可以等于或略低于钎料的液相线温度,以保证钎料能够充分熔化。例如,在使用BAu37.5Cu钎料时,因其固相线温度和液相线温度分别为990℃和1015℃,故钎焊温度取1010~1015℃。

钎焊操作和工艺规范的分析介绍

器件常用钎焊方法包括氢气炉中钎焊、真空炉中钎焊、高频感应钎焊及大电流电阻钎焊等。常用钎焊方法的比较见表15-12。

钎焊工艺规范主要是确定钎焊温度、保温时间和升降温速度。

表15-12 常用钎焊方法的比较[1,3] Table 15-12 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brazing processes[1,3]

978-7-111-57708-9-Chapter15-13.jpg(www.xing528.com)

钎焊温度一般要高于钎料液相线温度25~60℃。如果钎料与被焊金属相互溶解扩散作用弱,则可选用较高的钎焊温度,以利于加速钎料与金属的相互作用。但温度过高时,易产生钎料溅散和熔蚀基体金属,或引起金属晶粒长大和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在选用结晶温度区间较宽的钎料时,钎焊温度可以等于或略低于钎料的液相线温度,以保证钎料能够充分熔化。例如,在使用BAu37.5Cu钎料时,因其固相线温度和液相线温度分别为990℃和1015℃,故钎焊温度取1010~1015℃。

保温时间的选择原则是:当钎料和被焊金属相互扩散、溶解作用强烈或容易生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时,应缩短保温时间;对热容量大的钎焊件,保温时间要长些;采用高频感应钎焊时,要缩短保温时间。

升降温速度的掌握要根据零件尺寸、材料导热性、钎料的活泼性、钎料中有否易蒸发成分和钎料及基体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的强烈程度等综合考虑后确定。升降温速度过快,会产生较大的内应力,过慢又影响生产效率。一般情况下,合适的规范数据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实验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