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害物质分析检验 改为 分析检验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分析检验 改为 分析检验有害物质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标准化机构早在2002年就参照OEKO-TEX Standard 100的分类和要求出台了《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并通过多次修订形成了现有的推荐性标准GB/T 18885《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和强制性标准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等,用于指导纺织品服装有害物质的分析检验工作。这些仪器及联用技术的使用使得对纺织品中微量,甚至是痕量有害物质的检测能够实现。本章主要介绍校服中pH值、甲醛、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有害物质检验方法。

有害物质分析检验 改为 分析检验有害物质

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是指人们在穿着和使用纺织品的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可能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纺织品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病虫害而使用的杀虫剂化肥除草剂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服装上,会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应,甚至诱发癌症。二是纺织服装生产加工过程是一个冗长复杂的物理化学加工过程,在这些加工过程中,纺织品沾染有害物质的主要工序是:合成纤维纺丝、浆纱、退浆、印花、整理等过程,接触的化学品包括油剂、浆料、染料、整理剂等各种染整助剂。残留在纺织品上的化学物质,经过洗涤后大部分可减少或去掉,但仍有部分残留在上面,使纺织品服装受污染。而这些残留在纺织品上的化学物质含量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纺织品暗藏的安全问题已经不可忽视。

由国际环保纺织品协会OEKO-TEX Association制定的OEKO-TEX Standard 100按纺织品与人体的关系密切程度,将纺织品分为四类:第一类,婴幼儿产品;第二类,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第三类,非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第四类,装饰材料。我国标准化机构早在2002年就参照OEKO-TEX Standard 100的分类和要求出台了《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并通过多次修订形成了现有的推荐性标准GB/T 18885《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和强制性标准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等,用于指导纺织品服装有害物质的分析检验工作。(www.xing528.com)

纺织品上的有害物质含量大多属于微量,甚至是痕量水平,因此检测中需要用到各种具备高灵敏度、低检测限的现代化分析仪器,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这些仪器及联用技术的使用使得对纺织品中微量,甚至是痕量有害物质的检测能够实现。

本章主要介绍校服中pH值、甲醛、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有害物质检验方法。鉴于监管和技术要求前瞻性的考虑,将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中A类产品规定要求的有害物质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和部分婴幼儿服装产品规定要求的可萃取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也做了介绍,可供有需要的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