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处理生产节能的组织与管理方法优化

热处理生产节能的组织与管理方法优化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热处理生产管理,合理调整生产组织,从节能要求出发安排生产,也是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同类热处理件集中开炉,实现连续作业,可减少升温次数,节约升温用电。根据热处理要求不同,合理调整生产节拍,是节能的有效途径。6)采用热处理生产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热处理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包括实时监控、工艺监控、历史查询等。

热处理生产节能的组织与管理方法优化

加强热处理生产管理,合理调整生产组织,从节能要求出发安排生产,也是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生产管理是发挥节能技术措施潜力的前提保证。从管理角度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保证加热设备满负荷(达到额定装炉量)连续运转。为此,热处理生产就必须有足够的批量,并根据批量合理选用加热设备的类型和规格,使之能实现均衡生产。大批量时应尽量选用连续式加热设备,如推杆炉、输送带式炉、振底式炉、网带式炉等。批量不足时,频繁起动加热炉,将使大量的时间和热能浪费在炉子的升温过程。对此,可将其集中一定批量时安排生产,或安排外协热处理专业厂加工。

1)掌握好最佳装炉量。现场最简单最有效的节能措施就是尽可能使热处理炉满载作业。装炉量的多少影响热能的充分利用和加热效率。装炉量过多,炉温下降较大,反而会降低效率,增加单位产量能耗,同时,零件装炉时堆积,也会增加均热时间,使加热所需的能耗增加;而装炉量过少,会使消耗在各种热损失的热能占加热零件用热能的比重增大,相应地使能耗增加。在实际生产中,装炉时零件间必须留有一定间隙,否则会延长加热保温时间。可通过对加热曲线与装炉量关系的分析,掌握各台设备“最佳能源利用装炉量”,从而实现最优化的节能生产。简单方法是根据热处理炉类型结构不同,装炉量选择在炉子最大生产能力的80%左右,此时,节能效果较好。

2)合理选用设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热处理工件数量、零件特征、技术要求等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在多用炉、箱式炉、井式炉、台车式炉、盐浴炉、连续式炉、感应炉等进行加热,从而可以做到用最低的能耗,处理好每一批工件。这是节能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3)增加生产班次,集中生产,连续作业。同类热处理件集中开炉,实现连续作业,可减少升温次数,节约升温用电。如通过将一班生产,每天开炉升温两次,改为三班生产连续作业,每周只开炉升温一次,减少了升温降温次数,节约了电能,并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

4)采取鼓励措施,充分利用“谷电”,少用“峰电”。生产中要协调好设备的升温加热和保温时间。设备升温阶段处于全功率加热阶段,消耗大量热能,尽可能安排在用电低谷期间(谷时);保温阶段需要的热量较小,只需功率的1/3~1/2,可安排在日间。

对两班制生产而且耗能较大的工序,可调整为三班生产。可利用用电时段差价,用足“谷时”电量,而在“峰时”则关掉一些设备,或让设备维持在低负荷保温状态。应对各设备峰谷用电量、产量进行统计和计算,按照考核指标兑现奖罚。(www.xing528.com)

5)优化生产批量的组织和安排,减少热处理件配炉困难,减少热处理钢种,减少零件硬度档次,减少临时性开炉。根据热处理要求不同,合理调整生产节拍,是节能的有效途径。如在安排箱式电阻炉生产时,先安排正火,再安排调质淬火,最后安排低温退火,这样既十分简便,又能有效节能。

6)采用热处理生产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热处理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包括实时监控、工艺监控、历史查询等。

7)以节能意识指导企业发展。在扩大企业规模、扩充生产能力时,应注重多增加先进低能耗设备,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设备。

8)调整生产组织结构,用好人力资源,实现多增产少增人。把一些阶段性忙闲的班组与连续性生产、产量较为稳定的班组合并组成工段。操作人员经过一人多岗培训后,实现工段内不同工序的忙闲互补,以提高产量,降低投入。

9)充分利用设备资源,提高现有设备的生产效率。对循环连续作业、生产能力缺口较大的关键工序,采取五班三运转或轮休等措施,实现不停炉,避免因休假造成热处理设备升温降温过程的能源浪费,提高设备利用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