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仓鲜肉松事件的反响和处理

太仓鲜肉松事件的反响和处理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仓“鲜”肉松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据了解,在上海,华联、联华、农工商3大超市为了保险起见,凡是来自太仓市企业生产的肉松,已全部撤柜,并送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检验。肉松厂损失巨大“劣质肉松事件”曝光后,太仓出动了数以百计的执法人员,对全市20家肉松厂、768家商店、超市进行拉网式大检查。人们期待挫折过后的太仓肉松行业以及整个食品行业会出现一个崭新健康的局面。

太仓鲜肉松事件的反响和处理

太仓“鲜”肉松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太仓也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那么被央视“点名”的太仓顶峰肉松厂生产的“春柳牌”肉松、统一肉松厂生产的“倪德牌”肉松的命运如何呢?据了解,在上海,华联、联华、农工商3大超市为了保险起见,凡是来自太仓市企业生产的肉松,已全部撤柜,并送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检验。

肉松厂损失巨大

“劣质肉松事件”曝光后,太仓出动了数以百计的执法人员,对全市20家肉松厂、768家商店、超市进行拉网式大检查。据了解,已封存半成品肉松6000多公斤,成品肉松3000多公斤。其中被央视曝光的顶峰肉松厂库存半成品肉松1800多公斤,成品肉松1500公斤,统一肉松厂库存半成品肉松1800多公斤、成品肉松1100多公斤,质监部门已经对顶峰、统一两厂立案调查,

与此同时,太仓对封存的半成品、成品肉松抽样101批次,急送南京、上海及本地产品质检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质量检测。

据了解,肉松事件曝光后,太仓市有好几家肉松厂都处在停产状态,受到曝光的顶峰和统一两个肉松厂也已人去楼空。据太仓肉松食品公司董事长唐孝耆讲,他们的生产虽然还没有完全停,但一天只生产二三百公斤。眼下正是销售旺季,往年每天要加工一吨左右,两三部车子外运。目前退货虽不多,但订单少了。他说,此次事件中经济损失最大的还是他们,但伤害最深的是民族品牌。

据悉,在市区一些超市和商店,除了太仓牌肉松,几乎所有其它牌子的肉松都已经从各个货架上消失了,偶尔会发现个别市场的一些摊点,还在出售塑料袋包装的其他牌子的肉松。

小作坊泛滥假肉松出炉

据了解,我国的传统肉松分太仓式和福建式两种。前者流行于苏浙沪一带,外观蓬松金黄、如丝似絮,吃上去鲜美可口。但太仓肉松不受国家“原产地”保护,苏州和上海等地生产的太仓式肉松也称为太仓肉松。福建式肉松也称为油酥松,成品为颗粒状,生产过程中要添加黄豆粉、红曲粉,荤油及糖。。太仓肉松最早出现在清朝光绪年间,当时以前店后厂的“倪鸿顺”最为出名。1915年,太仓肉松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评比,荣获甲级奖,从此就声名鹊起。但直到1974年才逐渐从现炒现卖的小作坊生产,发展为肉松车间、肉松厂、肉松食品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远红外滚筒式炒松机等取代了传统的烧煤加热、大蜗炒制。198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太仓肉松有了第一个商标“太仓牌”,“太仓牌”太仓肉松连年获得各种金银奖桂冠,成为中国食品的一绝。

也许为了扩大名特优产品的生产,做大做强这个行业,1989年,太仓商业系统又办起了第二家肉松厂,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近十年来,太仓肉松厂遍地发展,仅一个板桥镇就办起了七八家肉松厂。全市20家肉松厂大部分的老板都是外地人厂房设备简单,一层楼面就是一家厂,甚至有的还把厂房直接设在住宅里。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大锅炒制卷土重来,简陋的作坊式生产居然也能通过ISO相关认证,产品包装上还尽是知名品牌字样,

20家肉松厂的产品都称为太仓肉松,连包装也几乎相同,而各自的商标却放在最不显眼的角落处,甚至小到购买者几乎看不见的程度。产品标识的模糊不清极大地帮了那群造假者的忙,太仓肉松也因而“鱼龙混杂”。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知道“内幕”的太仓人不吃肉松,也劝别人少吃肉松的缘故。

外发加工隐患多

记者采访了太仓肉松食品有限公司的唐孝耆董事长,了解到该厂是公认的具有百年历史太仓肉松的惟一传承者,近几年来,该厂的肉松产量基本稳定在每年180吨左右,三分之一输入上海市场。唐介绍,太仓每年从安徽,山东,河南、江苏调进约40万头猪,其中5万头供应肉松厂,但这5万头只能解决三分之一的原料,另外三分之二由河南淇县的原料基地解决,在当地收购活猪,当地宰杀,由厂里派出的老师傅带技术带配方,甚至带上特制的豆瓣酱油,按操作规程在当地直接制成半成品,然后运回太仓,再加上最后一道配方,“复制加工”成成品。(www.xing528.com)

据太仓年鉴,2001年太仓上市肉猪21万头,其中本地出栏生猪16.6万头。既然是这样,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在本地解决原料呢?据唐孝耆介绍,太仓没有那么多生猪,即使有,也不可能全在太仓宰杀,因为污染问题没有人来解决,还有价格的问题。今年6月前,100斤的毛猪价格只有220元~230元,8月后涨到430元~450元。用如此高价格的猪肉去炒肉松,无疑亏本。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把猪身上的瘦肉都用光了,在太仓,那些肥肉就没人买了,然而这些问题在河南就能解决。原料全部靠自己加工,是不可能也无法做到的事。

当问到生猪宰杀后,按规定的操作工艺,6小时内就得加工,而在外地制作半成品,怎样把关和由谁采把关的问题时,据唐孝耆讲,那些就只能靠各个企业的自觉自律,凭他们自己的良心来做。

那么那些“无良心”的老板会不会把老母猪肉和死猪肉加工成的肉松,同用鲜猪肉加工的肉松掺和在一起出售呢?专家的回答是不太可能,因为两者价格相差悬殊,如果掺杂在一起,是卖不出好价钱的,这笔经济账那些利欲熏心的老板会算得很清楚。

目前,太仓正在对整个肉松行业进行全面的整治,全面的提升,同时举一反三,对其他食品行业采取自查、互查和抽查的形式进行监督把关,以防微杜渐,消除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隐患。人们期待挫折过后的太仓肉松行业以及整个食品行业会出现一个崭新健康的局面。

【专家点评】

“大仓肉松”事件,让传统名牌再次受损,在国际强势品牌大举进入的今天我们的企业无疑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己的品牌正在“自杀”或被“扼杀”,民族工业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大的生存空间?值得深思。如何化危机为契机,继续发展,站稳脚跟,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食用危害】

据卫生专家介绍,死猪在通常情况下很可能就是病猪,其病因不明或有病毒感染,在这些不明死因的动物和腐败变质的肉类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病毒,同时还含有质变过程中产生的氨,对人体极其有害,按照国家卫生管理法规和条例的相关规定,这类肉是严禁食用的。如果猪感染了病毒,人吃了带病毒的猪加工成的肉松,就会有被感染的可能性。同时,那些腐烂变质的猪肉内也可能含有大量的有害寄生虫,人食用以后,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专家提醒】

鉴别肉松:

肉松用料相当讲究。特精品肉松只用后腿肉,一般肉松采用前后腿肉,而差一些的肉松用整只猪制作。不同原料制成的肉松,价格悬殊。一般消费者可以鉴别肉松的质量:老母猪肉做的肉松,肉香味少,腥气,纤维虽长,但太粗太硬,入口须咀嚼,还会有渣,回味也不鲜:用死猪肉做的肉松,纤维短,无光泽,无鲜味:而用新鲜猪肉做的,色泽金黄、纤维细长成成絮状,味道鲜美,入口不用多咀嚼即化,回味鲜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