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气控制PLC技术性能解析

电气控制PLC技术性能解析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各厂家的PLC产品技术性能不尽相同,且各有特色,故不可能一一介绍,只能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技术性能。PLC具有的指令种类越多,说明其软件功能越强。高级模块的种类及其功能的强弱常用来衡量该PLC产品的技术水平高低。如某PLC有10个I/O寄存器,则该PLC共有160个I/O点。这些信息和参数保证PLC的正常工作。

电气控制PLC技术性能解析

由于各厂家的PLC产品技术性能不尽相同,且各有特色,故不可能一一介绍,只能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技术性能。

1.基本技术性能

(1)输入/输出点数(即I/O点数)

这是PLC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所谓I/O点数,即是PLC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数。这些端子可通过螺钉或电缆端口与外部设备相连,它直接决定了PLC能控制的输入与输出量的多少,即控制系统规模的大小。

(2)程序容量

一般以PLC所能存放用户程序的多少来衡量。在PLC中程序是按“步”存放的(一条指令少则一步、多则十几步),一“步”占用一个地址单元,一个地址单元占两个字节。

(3)扫描速度

PLC工作时是按照扫描周期进行循环扫描的,所以扫描周期的长短决定了PLC运行速度的快慢。因扫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多种因素,故一般用执行1000步指令所需时间作为衡量PLC速度快慢的一项指标,称为扫描速度,单位为“ms/k”。扫描速度有时也用执行一步指令所需的时间来表示,单位为“μs/步”。PLC的I/O响应时序图如图4-23所示,从中可以了解PLC扫描周期和扫描速度的内涵。

978-7-111-40269-5-Chapter04-28.jpg

图4-23 PLC的I/O响应时序图

a)梯形图 b)最小I/O响应时序图 c)最大I/O响应时序图

(4)指令条数

这是衡量PLC软件功能强弱的主要指标。PLC具有的指令种类越多,说明其软件功能越强。PLC指令一般分为基本指令和高级指令(或称功能指令)两部分。

(5)内部继电器和寄存器

PLC内部有许多继电器和寄存器,用以存放变量状态、中间结果、数据等,还有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辅助继电器和寄存器,如定时器、计数器、系统寄存器、索引寄存器等。用户通过使用它们,可简化整个系统的设计。因此内部继电器、寄存器的配置情况是衡量PLC硬件功能的一个指标。

(6)编程语言及编程手段

编程语言一般分为梯形图、助记符语句表、状态转移图、控制流程图等几类,不同厂家的PLC编程语言类型有所不同,语句也各异。编程手段主要是指用何种编程装置,编程装置一般分为手持编程器和带有相应编程软件的计算机两种。

(7)高级(功能)模块

PLC除了主控模块外还可以配接各种高级模块。主控模块实现基本控制功能,高级模块则可实现某种特殊功能。高级模块的种类及其功能的强弱常用来衡量该PLC产品的技术水平高低。目前各厂家开发的高级模块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一些:A/D、D/A、高速计数、高速脉冲输出、PID控制、模糊控制、运动控制、位置控制、网络通信以及各种物理量转换模块等。这些高级模块使PLC不但能进行开关量顺序控制,而且能进行模拟量控制,以及精确的速度和定位控制。特别是网络通信模块的迅速发展,使得PLC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资源,实现远程监控。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机床、虚拟制造等就是建立在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的。(www.xing528.com)

2.PLC的内存分配及I/O点数

在使用PLC之前,深入了解PLC内部寄存器的配置和功能,以及I/O分配情况对使用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一般PLC产品的内部寄存器区划分情况:

978-7-111-40269-5-Chapter04-29.jpg

每个区分配一定数量的内存单元,并按不同的区命名编号。下面分别介绍各个区。

(1)I/O继电器区

I/O区的寄存器可直接与PLC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传递信息。这些I/O寄存器在PLC中具有“继电器”的功能,即它们有自己的“线圈”和“触点”。故PLC中又常称这一寄存器区为“I/O继电器区”。每个I/O寄存器由一个字(16个bit)组成,每个bit位对应PLC的一个外部端子,称作一个I/O点。I/O寄存器的个数乘以16等于PLC总的I/O点数。如某PLC有10个I/O寄存器,则该PLC共有160个I/O点。在程序中,每个I/O点又都可以看成是一个“软继电器”,有常开触点,也有常闭触点。同一个命名的触点可以反复使用,其使用次数不限。这里的“软继电器”实际上就是PLC内部的逻辑电路或只是一些存储的逻辑量。PLC中常用这样的逻辑量代替实际的物理器件,用这种“软继电器”代替“硬继电器”可以大大减少外部接线,增加系统设计的灵活性,便于实现柔性制造系统(FMS)。这可以说是“继电器-接触器控制”设计上的一个革命,也是PLC之所以能逐渐取代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厂家的PLC对I/O寄存器有不同的编号,有的以I、Q分别表示输入、输出端,以下标数字进行编号;还有的用序号为输入、输出分区编号。不同型号的PLC配置有不同数量的I/O点,一般小型的PLC主机有十几至几十个I/O点。

若一台PLC主机的I/O点数不够,可进行I/O扩展。一般I/O扩展模块中只有I/O接口电路、驱动电路,而没有CPU。它只能通过接口与主机相连使用,不能单独使用。PLC的最大扩展能力主要受CPU寻址能力和主机驱动能力的限制。

(2)内部通用继电器区

这个区的寄存器与I/O区结构相同,既能以字为单位(16个bit)使用,也能以位为单位(1个bit)使用。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只能在PLC内部位用,而不能直接进行输入/输出控制。其作用与中间继电器相似,在程序控制中可存放中间变量。

(3)数据寄存器区

数据寄存器区的寄存器只能按字使用,不能按位使用。一般只用来存放各种数据。

(4)特殊继电器、寄存器区

特殊继电器、寄存器区中的继电器和寄存器的结构并无特殊之处,也是以字或位为一个单元,但它们都被系统内部占用,专门用于某些特殊目的,如存放各种标志、标准时钟脉冲、计数器和定时器的设定值和经过值、自诊断的错误信息等。这些区的继电器和寄存器一般不能由用户任意占用。

(5)系统寄存器区

系统寄存器一般用来存放各种重要信息和参数,如各种故障检测信息、各种特殊功能的控制参数以及PLC产品出厂设定值。这些信息和参数保证PLC的正常工作。在某些PLC产品中,这些寄存器是以十进制数进行编号的,它们各自存放着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可以进行修改,有的是不能修改的。当需要修改系统寄存器时,必须使用特殊的命令,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见有关的使用手册。而通过用户程序,不能读取和修改系统寄存器的内容。

上面介绍了PLC的内部寄存器及I/O点的概念,这对使用者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于具体的寄存器及I/O编号和分配使用情况,则必须结合具体机型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掌握,才有实际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