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动器的结构原理和种类

制动器的结构原理和种类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为驱动装置未动作前,制动臂上的瓦块在弹簧张力的作用下经过推动拉杆紧紧抱住制动轮,且相互之间摩擦力使制动轮保持停止的原状态。由于带式制动器存在上述诸多缺点,故在许多地方已被结构更为合理的块式制动器所代替。此种制动器结构如图342所示。

制动器的结构原理和种类

1.制动器的结构原理

制动器通常由制动轮、带制动瓦的左右制动臂、主弹簧、辅助弹簧、拉杆、制动间隙调整装置及驱动部分组成。驱动形式一般有电磁驱动、液压驱动和液压电磁驱动。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为驱动装置未动作前,制动臂上的瓦块在弹簧张力的作用下经过推动拉杆紧紧抱住制动轮,且相互之间摩擦力使制动轮保持停止的原状态。当通电驱动装置动作时,电磁铁(或液压装置)产生推拉力驱动推动拉杆,并使主弹簧被压缩,驱使左、右制动瓦块与制动轮分离,制动轮释放失去制动作用。当驱动装置失去动力时,主弹簧恢复原状态带动左、右制动瓦块抱紧制动轮,使制动轮连同轴一块停止运行,达到制动目的。

动力驱动的起重机械的起升、变幅、运行、旋转机构都必须装制动器。人力驱动的起重机械,起升和变幅机构必装制动器或停止器。

2.制动器的种类

按其工作状态,制动器可分为:①常开式制动器,其经常处于松闸状态,需要制动时通过处力上闸制动;②常闭式制动器,其经常处于上闸状态,机构工作时借外力使制动器松闸;③综合式制动器,其在通电工作情况下为常开状态,可通过操作系统随意进行制动,断电不工作时制动器上闸成为常闭。

按其结构型式制动器可分为:带式制动器、块式制动器、液压瓦块制动器、盘式制动器、圆锥式制动器。

(1)带式制动器 带式制动器工作原理如图3⁃41所示,钢质制动带2紧抱住制动轮1的外表面,通过摩擦力矩使制动轮1停止转动。带式制动器上闸(制动带紧靠在制动轮上)是依靠制动器坠重3来实现的,松闸(制动带离开制动轮)是依靠电磁铁4来实现的(通电后吸起坠重杠杆向上转动)。

带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取决于制动带在制动轮上的包角α、制动带与制动轮之间的摩擦系数和制动的坠重的大小等。为了增加制动带与制动轮间的摩擦系数,需要在制动带的内表面上钉摩擦垫片,如皮革石棉制动带和辊压带等。带式制动器的优点为结构简单、紧凑,并能随着包角的增加而产生较大的制动力矩,在制动过程中冲击小,故在某些移动起重机中仍有应用。其主要缺点为制动轴受很大弯曲力的作用;由于制动带的单位压力不均匀,因而摩擦垫片的磨损也不均匀;某些带式制动器不适用于逆转机构。由于带式制动器存在上述诸多缺点,故在许多地方已被结构更为合理的块式制动器所代替。

978-7-111-50044-5-Chapter03-64.jpg

图3⁃41 带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1—制动轮 2—制动带 3—坠重 4—电磁铁

(2)块式制动器 块式制动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因而在起重机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双瓦块常闭式制动器的松闸多用电磁铁来实现,根据用途和结构不同,可分为短行程和长行程两种。

1)短行程电磁块式制动器。此种制动器结构如图3⁃42所示。

978-7-111-50044-5-Chapter03-65.jpg

图3⁃42 短行程电磁块式制动器

1—主弹簧 2—框形拉杆 3—推杆 4—螺母 5—电磁铁心 6—衔铁 7—副弹簧 8—螺母 9—调整螺母 10—左制动臂 11—右制动臂 12—左制动瓦块 13—右制动瓦块 P1—衔铁的吸力

短行程制动器的调整:①主弹簧工作长度的调整。为了使制动器产生相应的制动力矩必须调整主弹簧,调整方法如图3⁃43所示。②电磁铁行程的调整(见图3⁃44)。③制动轮间隙的调整。如图3⁃45所示。按表3⁃10的数据,把衔铁推在铁心上,制动瓦块即松开,然后调整螺栓来调整间隙,使两侧间隙相等。

表3-10 短行程制动器制动瓦块与制动轮间隙(单位:mm)

978-7-111-50044-5-Chapter03-66.jpg

短行程电磁块式制动器的特点:松闸、上闸动作迅速;制动器的质量轻,外形尺寸小;由于铰链少(与长行程相比),所以松闸器的此行程小;由于制动瓦块与制动臂之间是铰链连接,所以瓦块与制动轮的接触均匀,磨损也均匀,也便于调整。但短行程制动器由于动作迅速,吸合时的冲击直接作用在整个制动器的机构中,所以制动器上的螺钉容易松动,导致制动器失灵,工作可靠性降低,因此必须经常检查调整;并且由于制动行程小、动作快,所以在惯性作用下起重机桥架往往产生剧烈振动。

978-7-111-50044-5-Chapter03-67.jpg

图3⁃43 调整制动力矩

978-7-111-50044-5-Chapter03-68.jpg

图3⁃44 调整工作行程

978-7-111-50044-5-Chapter03-69.jpg

图3⁃45 调整间隙

2)长行程电磁块式制动器。要求制动力矩大的机构多采用长行程电磁块式制动器,长行程电磁块式制动器靠弹簧和杠杆系统重力上闸,电磁铁松闸。其工作原理与短行程制动器相似,如图3⁃46所示。

978-7-111-50044-5-Chapter03-70.jpg

图3⁃46 长行程电磁块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调整制动力矩的方法有:①调整主弹簧长度:如图3⁃47所示,用调整锁紧螺母7来调节主弹簧长度,然后用两个螺母锁紧。②调整电磁铁冲程:拧开螺母2和3,转动螺杆1和5。制动瓦块在磨损前,衔铁应有25~30mm的冲程。③调整制动瓦块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抬起螺杆1,制动瓦块自动松开,调整螺杆5和螺栓9,以使制动瓦块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在表3⁃11所示的范围内,且两侧间隙应均匀。(www.xing528.com)

表3-11 长行程制动器制动瓦块与制动轮间隙

978-7-111-50044-5-Chapter03-71.jpg

978-7-111-50044-5-Chapter03-72.jpg

图3⁃47 长行程电磁块式制动器的调整

1、5—螺杆 2、3—螺母 4—拉杆 6—主弹簧 7—锁紧螺母 8—底架 9—螺栓

长行程电磁块式制动器的特点:长行程电磁块式制动器结构简单,工作时制动力矩稳定,闭合动作较快,其制动力矩可通过调整弹簧的张力进行较为精确的调整,安全性较高。但因其电磁铁冲击力大,引起传动机构的振动。它的弱点正是液压瓦块式制动器的优点。

(3)液压瓦块式制动器 液压瓦块制动器就是瓦块式制动器的松闸动作采用液压松闸器。其优点是制动器起动和制动平稳,没有声音,每小时操作次数可达720次。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液压电磁推杆瓦块式制动器(见图3⁃48)。液压电磁铁的结构如图3⁃49、图3⁃50所示。

978-7-111-50044-5-Chapter03-73.jpg

图3⁃48 液压电磁推杆式制动器

1—推杆 2、10—拉杆 3、4—销轴 5—弹簧挡环 6—螺杆 7—弹簧架 8—主弹簧 9—左制动臂 11、14—瓦块 12—制动轮 13—支架 15—右制动臂 16—调整两侧松闸间隙相等的装置 17—液压松闸器

液压瓦块式制动器的调整:①制动力矩(即主弹簧工作长度)的调整与前述调整方法相同。②调整推杆工作行程。调整方法为松开推杆的锁紧螺母,转动推杆,在保证制动瓦块最小的退距的前提下,液压推杆的行程越小越好。调完后锁紧推杆上的锁紧螺母(符合表3⁃11所示的要求)。③调整制动瓦块与制动轮间的间隙。松开液压推杆上的锁紧螺母,用手抬起液压推杆到最高位置,再松开自动补偿器的锁紧螺母,旋动调整螺栓,使制动瓦块与制动轮间的间隙符合表3⁃11所示的要求。

978-7-111-50044-5-Chapter03-74.jpg

图3⁃49 液压电磁铁结构

1—放油螺塞 2—底座 3—动铁心 4—绝缘圈 5—推杆 6—密封环 7—垫 8—引导套 9—静铁心 10—放气螺塞 11—轴承 12—活塞 13—液压缸 14—注油螺塞 15—吊耳 16—齿形阀片 17—齿形阀 18—线圈 19—接线盒 20—接线柱 21—下阀体 22—弹簧 23—带孔阀座 24—下阀片

978-7-111-50044-5-Chapter03-75.jpg

图3⁃50 叶轮式液压推杆

1—连接头 2—空心轴电动机 3—推杆 4—防尘管 5—方轴 6—液压缸 7—活塞盖 8—叶轮 9—活塞 10—压力油腔

(4)盘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由固定盘、转动盘、弹簧及电磁铁组成。上闸时由弹簧力的作用,使固定盘和转动盘压紧而产生制动力矩。松闸时电磁吸力克服弹簧压力而使固定盘与转动盘分开,制动轮转动(见图3⁃51)。盘式制动器多用在TV型电动葫芦上。

(5)锥式制动器 锥式制动器(见图3⁃52)是用锥形盘代替圆盘的一种制动器,其制动原理如图3⁃53所示。CD型、AS型、DH型电动葫芦均采用锥形制动器。电动葫芦在额定载荷下制动时,载荷下滑距离超过1/100额定起升高度时,制动器应进行调整。调整时先将轴端锁紧螺钉1拆下,再旋转调整螺母2,调整后要试车观察电动机轴的窜动量,一般为1.5mm为宜。当反复调整载荷下滑距离仍达不到要求时,应检查锥形制动环是否已达到报废标准。当锥形制动环磨损达原厚度的50%或磨损量超过了电动机轴允许的最大调整量时,即应更换锥形制动环4。

盘式制动器与锥形制动器的调整方法相似,只是摩擦制动片形式不同而已。

978-7-111-50044-5-Chapter03-76.jpg

图3⁃51 盘式制动器示意图

1—固定盘 2—导杆 3—转动盘 4—弹簧 5—电磁铁 6—电动机轴

978-7-111-50044-5-Chapter03-77.jpg

图3⁃52 锥式制动器

1—锁紧螺钉 2—调整螺母 3—风扇制动轮 4—锥形制动环 5—弹簧 6—后端盖 7—电动机轴

978-7-111-50044-5-Chapter03-78.jpg

图3⁃53 锥形制动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