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KJK-1型晶闸管节电控制装置故障检修指南

KJK-1型晶闸管节电控制装置故障检修指南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KJK-1型晶闸管节电控制装置的电路特点是以单片机为核心,对过载、短路、断相等保护信号的处理,也采用数字电路的全数字化电器设备。Q4输出的保护信号对MCU的控制,是将其复位脚强制为低电平,使MCU处于强制复位状态。[故障实例1]用户送修KJK-1型晶闸管节电控制装置,反映装置只能自动运行,不能手动操作起、停。更换开关K1,故障排除。[故障实例2]KJK-1型晶闸管节电控制装置,起动即报断相故障,不能投入运行。

KJK-1型晶闸管节电控制装置故障检修指南

KJK-1型晶闸管节电控制装置的电路特点是以单片机(MCU)为核心,对过载、短路、断相等保护信号的处理,也采用数字电路的全数字化电器设备。各种保护信号仍由硬件手段生成,但移相触发脉冲是依靠软件手段生成的,仅末级功率放大电路仍由功率放大管和脉冲变压器电路组成。整机电路功能可分为两大块,图5-27为保护信号生成电路,图5-28为MCU(移相脉冲形成)电路,两者的信号交接点为晶体管Q4的集电极。Q4输出的保护信号对MCU的控制,是将其复位脚强制为低电平,使MCU处于强制复位状态。将Q4的集电极与电路板脱开,两块功能电路便可以独立出来。MCU电路能独立完成依据功率因数检测信号输出移相脉冲信号,使主电路晶闸管正常工作的任务,非常便于电路的检测和检修。电路检修需予注意的地方:

1)MCU正常工作的三要素:电源、时钟和复位信号,是MCU正常工作的三要素(3个必要条件),三条件缺一MCU即不能投入正常工作。

MCU需要稳定的+5V供电,电源的稳定度应满足5%以内,一般由集成稳压器供电来保证。3脚和1脚为供电电源引脚;MCU内部流转的是数字“脉冲流”信号,需要一个基准时钟信号来协调,统一步骤。4、5脚为4MHz晶振元件外接引脚,与内部电路配合,构成4MHz振荡器,提供系统运行所需的基准时钟信号。时钟电路正常工作时,用示波器可测得两引脚的振荡波形,为正弦波,输出脚峰值电压接近5V,输入脚稍低。也可用数字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测量两引脚电压,5脚约为2.4V,4脚约为1.8V,两引脚电压有所差异。若测得两引脚电压为0V或+5V,说明可能是晶振或内部电路损坏,处于停振状态;28引脚为复位控制脚,外接RC积分电路,上电时形成一个低电平复位脉冲信号,输入MCU,使MCU内部各电路单元“各归本位”,进入待机工作状态(本机电路实质上是进入了工作状态)。复位电路是在上电瞬间,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原理,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输入,在常态时(电容充电过程结束后),该脚电压应为高电平+5V。由于低电平脉冲形成的时间极短,仅为1ms左右,用示波器或万用表都很难捕捉并测量出。怀疑复位不良,测引脚电压为+5V,可采用人工复位法,将28脚与电源地之间瞬时短接一下,或在28脚与地之间,并接1μF电容试验,MCU若能正常工作,说明原电容器容量过小或失效,若仍无效,在确定电源及各路输入信号都正常的前提下,和拆掉电容(断开Q4集电极)后,测量28脚电压值远远低于+5V,可以判断MCU芯片损坏。

我们从电路图中看到的仅仅是MCU的硬件电路,正常工作中,MCU内部还有我们看不到的依赖硬件基础运行的软件程序,执行这个软件程序需要多个条件,当条件不具备时,程序会停止运行,“卡死”于某个关节上。

2)需要注意!实践证明,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MCU芯片本身的故障率是很低的,MCU不能正常工作,除了三要素工作条件不能满足以外,导致其停止工作还常有以下原因:

①故障信号输入或其他禁止输出信号存在。如故障信号输入28脚时,将该脚电压钳制为低电平,MCU处于复位状态,停止工作。

②其他引脚的电平状态有可能关系到MCU内部的程序运行,如6、7脚正常时应为+5V高电平,若因电路印制电路板铜箔断裂或虚焊等原因,造成相关引脚电平值变化,可能出现程序运行失常或停止。

③电网同步信号输入电路采用6只光耦合器,以“三相全波整流”的电路形式将一个周期内的6个对应晶闸管电流过零点的脉冲信号输入MCU的10、11、12引脚,当因电路原因使同步信号异常时,如仅有5个同步信号输入MCU,不符合对同步信号的正常采样要求,MCU实施“软件锁定”,使六路脉冲停止输出,也会出现程序运行停止的现象。

以上3个现象都有可能造成MCU程序运行中止、MCU不工作(死机)的故障现象,在确定MCU工作三要素正常以后,应该进而检查MCU其他引脚的电平状态,以及各路输入信号是否满足MCU“能正常工作”的要求。

因而要考虑MCU系统智能化控制的特点,工作条件不满足,或存在故障状态,程序就会停止运行(或换一句话说,会处于故障锁定,输出禁止状态),但通常并不是MCU芯片本身坏掉了。

3)故障保护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的检修特点:对由电流互感器采集取得的模拟电流信号,用数字电路处理为故障报警信号,和利用三相电流检测信号,处理得到断相故障信号,并能区分运行和停机状态,整个保护电路简洁可靠,而有巧妙构思。

数字电路传输信号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能要优于模拟电路,输出脚只有H、L两个电平状态,12V供电情况下,H(高)电平约为12V,L(低)电平约为0V。(www.xing528.com)

数字电路的输入信号H、L电平值有一个范围,如高于2/3电源电压,则认为是输入高电平,低于1/3电源电压,则认为输入为低电平,这大大提高了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电平,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以过载保护电路为例,当电流信号上升,到达A1d异或门的12输入脚的8.4V的电压阈值时,A1d异或门电路输出高电平过载保护信号。如果以模拟电路的视角来看该级电路的话,则A1d电路如同一个基准电压值为8.4V的电压比较器电路,输入信号电压低于此值时,输出为低电平;高于此值时,输出过载保护信号。

因为数字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电平值是固定的和可知的,根据输入、输出脚的电平状态,可方便和准确判断该电路的好坏,故障检测尤为便利。

[故障实例1]用户送修KJK-1型晶闸管节电控制装置,反映装置只能自动运行,不能手动操作起、停。分析图5-28电路,手动/自动控制切换是由K1开关来实施的,且手动控制是由起、停按键控制单向晶闸管2P4M的导通和关断,达到控制MCU的工作电源的有、无来实现的。上电,检测晶闸管2P4M的阳极无10V电源,查得K1的触点氧化,使10V供电没有加到由2P4M构成的手动起、停电路上。更换开关K1,故障排除。

[故障实例2]KJK-1型晶闸管节电控制装置,起动即报断相故障,不能投入运行。先在停电状态下用自制的晶闸管检测器,检测发现晶闸管模块中的一只单向晶闸管,送入触发电流时,不能导通,另两只晶闸管模块正常。更换损坏模块,试机正常。

[故障实例3]KJK-1型晶闸管节电控制装置,上电即报断相故障,不能起动运行。上电未起动前,三相电流检测信号为零时,报断相故障,这应该是断相故障检测电路误报故障了。上电检测A1a、A1b异或门电路的3、4输出脚,都为正常低电平,说明故障信号不是本级电路报出,但测隔离二极管负极,电压值为9.1V,测A2b的2输出脚,接近12V。测量结果,说明故障出在A2c、A2d两级故障信号记忆电路,隔离二极管负极的9.1V电压值,是A2d电路误输出后由正反馈电路返回的电压。将正反馈支路断开后,测此电压变为0V,测A2c的14脚为低电平,13脚为高电平,本级电路的输入/输出逻辑关系是成立的,该级电路正常,但测A2d电路和输入和输出脚,均为高电平,不符合反相关系,显然是该级电路坏掉了。更换CD4009六反相驱动器以后,故障排除。

[故障实例4]送修KJK-1节电控制控制器,故障为自动/手动,均不能起动,输出端无三相电压输出。测MCU的28脚为静态+5V高电平,说明不是故障信号禁止MCU无输出,怀疑是系统复位不良,使MCU不能投入正常工作。设备上电后,将28脚与电源地用导线短接一下,再松开,手动和自动起动运行正常。拆下0.47μF电容,用电容表测其容量,已经在0.1μF以下。因电容容量严重减小,使复位脉冲出现的时间不足以满足MCU两个时钟周期的宽度要求,复位无效,MCU不能投入正常工作。

更换优质电容器后,试运行正常。

[故障实例5]送修KJK-1节电控制控制器,故障为自动/手动,均不能起动,输出端无三相电压输出。初步判断MCU的工作三要素不具备,测外接晶振的4、5脚电压偏离正常值,更换晶振后,故障依旧,判断为MCU芯片不良。找出厂家给予配置的MCU芯片(已经写入程序),更换后,运行正常。

[故障实例6]一台KJK-1节电控制器,操作无反应,检查手动/自动控制电路,均无异常。进一步检查MCU芯片工作的三要素条件电路,也无问题。其他引脚的电平值,也符合要求。

再检测同步信号(脉冲)输入脚,都为0V的低电平,但测量12脚电平值远远高于10、11两脚。用示波器测量,发现一个电网周期内,只有一个脉冲信号输入12脚,查出一只光耦合器不良,更换光耦合器后,故障排除。

同步电压采样电路的一只光耦合器损坏,一个电网周期内只采集到5个电网过零同步信号,MCU判断同步电压采样不良(或内部处理电路不能得出移相信号),故锁定了三路移相脉冲信号输出,表现为不能进行运行操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