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洪水资源化的对策措施优化方案

实现洪水资源化的对策措施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促进洪水资源化是洪水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洪水资源是强调洪水的资源特性。显然,洪水资源化的实现,要与洪水的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做到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无论是将洪水全部拦蓄起来,确保“供水安全”,还是处处严防死守,确保“防洪安全”,都不利于洪水资源化的实现。尤其在今天,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日趋严重,洪水资源化利用,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实现洪水资源化的对策措施优化方案

促进洪水资源化是洪水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必要强调的是,洪水资源与洪水资源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洪水资源是强调洪水的资源特性。水多为患,一旦洪水泛滥,总会对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洪水历来被称之为“洪灾”、“洪魔”、“洪水猛兽”。尽管汛期的几场暴雨洪水,是我国许多区域水资源的主要补给形式,然而,过去人们修水库、建塘坝,拦蓄洪水,求的是化“害”为利,并没有将洪水本身看作“资源”。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用水量与用水保证率需求都显著提高。如何加大调蓄洪水的能力,以丰补枯,就成了各地追求的目标,人们开始意识到“洪水也是资源”。在这种朴素认识与利益需求的支配下,可能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可能将各种工程措施作为区域之间争夺“洪水资源”的手段,但是,按照洪水的资源特性,除了满足人类用水需求之外,还有保持河道行洪能力,补充地下水源,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多种功能;二是单纯强调洪水资源为人所用,就有可能加剧区域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生态环境的危机。

洪水资源化,是洪水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考虑的问题包括:

(1)洪水资源化应当是服务于整体的、有利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果仅是满足局部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则可能使其他地区陷入更为难以克服的困境;如果仅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则难以避免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水库拦洪虽然是实现洪水资源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洪水资源化不能简单理解为让水库拦蓄更多的水,因为这样的思路仍然仅以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为导向,有可能继续加剧区域间的矛盾与生态环境的危机,为反对建水库的人提供更充分的论据。(www.xing528.com)

(2)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出发,洪水资源化的另一有效途径是作好滩区、行蓄洪区、以及农田的文章。比如对蓄滞洪区合理进行分区管理,如果一般中小洪水也引洪蓄水,部分修复与洪水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则将有利于维持蓄滞洪区的分滞洪功能,减轻分洪损失与国家补偿负担,并形成蓄滞洪区自身适宜的发展模式。海河流域“96·8”洪水过程中,部分蓄滞洪区与农田受淹后地下水得到明显回补,农业反而丰收的事实,证明关键不在于如何确保不淹,而在于如何有效控制受淹的范围、水深与淹没历时,减少淹没损失与不利的影响,同时促使地下水得到较多的回补,产生滞水、冲淤、冲污、洗碱、淋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3)显然,洪水资源化的实现,要与洪水的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做到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所谓“风险分担”,是相对于“确保安全”而言的。无论是将洪水全部拦蓄起来,确保“供水安全”,还是处处严防死守,确保“防洪安全”,都不利于洪水资源化的实现。水少时,该放的水要放下来;水多时,该淹的地要淹得起。对由此而难以避免的损失,可通过“风险分担”的模式使其降低到可承受的限度之内。所谓“利益共享”,是相对于“不顾他人或生态系统的治水需求”而言的。尤其在今天,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日趋严重,洪水资源化利用,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但任何局部区域或部门在治水中如果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都可能危及他人或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只有通过洪水的风险管理,按照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统筹江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乡间基于洪水风险的利害关系,洪水的资源化才能达到保障可持续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