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洪水资源化-蓄滞洪区改造

洪水资源化-蓄滞洪区改造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洪水资源的基本途径包括以下几方面。(三)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分洪在多数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设有蓄滞洪区,蓄滞洪区的库容从数亿立方米到数十亿立方米。随着蓄滞洪区内安全建设标准的提高,蓄滞洪区内的居民实施移民建镇,迁出蓄滞洪区等措施的实施,一些蓄滞洪区可改造成平原水库。

洪水资源化-蓄滞洪区改造

洪水是一种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先天不足,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没有注重社会自身对洪水的适应和防御能力,变成对洪水十分脆弱的社会。于是害怕洪水,就采取以洪水为敌,御洪水于社会之外,将洪水约束在河道之内的防洪策略。因此,在洪水季节便有大量洪水流入大海,这对于北方缺水流域来说,无疑是十分无奈而又十分矛盾的现实。一方面面临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局面,另一方面又白白地将大量水资源送入大海。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洪水,使洪水资源化成为北方流域的重要课题。洪水资源的基本途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增加流域对径流的调蓄能力

暴雨降落在地面之后,在平原地区约有60%~70%渗入地下,30%~40%形成地表径流,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则有50%~80%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汇入河道后形成洪水,顺河而下,一旦漫溢或冲毁堤防便形成洪水灾害。如果在径流汇入河道之前,在流域内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拦截,汇入河道的径流减少,洪水则被削弱。被拦截在流域内的径流就可以作为水资源加以利用,或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流域拦截地表径流的措施包括在山区造林、山麓地区建设水田、流域内大量兴建水塘,或兴修渠道将径流导向湖泊、洼地、废矿、废弃河道、地下洞穴、地下水库等,在洪水资源化的同时也减轻了河道的洪水压力

(二)有控制的洪水漫溢(www.xing528.com)

一般在平原的广大农业地区,让洪水从河道漫溢而流量又不致太大,在地表形成10~20厘米深的径流,流速在0.5米/秒以下,将漫溢的洪水用渠道引入湖泊、湿地及流域内径流调蓄设施,则同样可达到洪水资源化及减轻河道洪水压力的效果。这样做有时可能形成一些局部洪涝灾害,但损失是可控的。这实际上是一种有控制的人工泛滥,在流域规划时可选择合适地点,多处建设漫溢堤实施人工泛滥,堤防的溢流量可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实施人工泛滥还可以使流域内的生态功能得到一定补偿,缓解流域内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同时可补充地下水资源。

(三)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分洪

在多数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设有蓄滞洪区,蓄滞洪区的库容从数亿立方米到数十亿立方米。随着蓄滞洪区内安全建设标准的提高,蓄滞洪区内的居民实施移民建镇,迁出蓄滞洪区等措施的实施,一些蓄滞洪区可改造成平原水库。另外在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新建平原水库,将洪水引入平原水库,既可达到分洪的目的,又可以使洪水资源化。

总之,洪水资源化在技术方面并不难,只要在流域规划中转变观念,把洪水视为资源,创造使其资源化的条件,并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就可以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