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类方法

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类方法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食品微生物无特殊的分类系统,常将与食品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分为细菌、酵母菌、霉菌等。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有的微生物通过自身改变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有的微生物则具有益生保健作用。随着食品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途径和范围在不断发展与扩大。食品中重要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其中有的是食品有益微生物,有的是食品有害微生物,会造成食品腐败或引起胃肠炎等疾病。

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类方法

食品微生物无特殊的分类系统,常将与食品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分为细菌酵母菌霉菌等。在发酵工业中微生物可通过产生各种代谢产物为人类造福,例如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酵母发酵生产酒精等。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有的微生物通过自身改变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有的微生物则具有益生保健作用。例如用于发酵乳制品的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等,用于酱油生产的曲霉,用于食醋生产的醋酸杆菌等。

随着食品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途径和范围在不断发展与扩大。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很多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根据生物的外部性状、内部结构、生活特性等加以确定)尚未清楚,所以尚不能完全按照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细菌一般有3种不同分类系统:即克拉西里尼科夫氏、伯杰氏和普雷沃氏分类系统。他们的通用分类单位命名法则和高等动植物一样,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从某地区或某实验室分离到的菌种,则被称为菌株或品系。

在细菌的分类上,由于采用了分子遗传学或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细菌产生了许多新的分类群。有DNA同源性和DNA中(G+C)的摩尔分数;23S、16S rRNA和5S rRNA序列的类似性;寡核苷酸种类;全可溶性蛋白或一系列形态与生化特征的数值分类法;细胞壁分析法;血清反应法;细胞脂肪酸组成等方法,这些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例如DNA分析法,是采用DNA中(G+C)的摩尔分数及16S rRNA和5S rRNA序列的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来对细菌进行分类。16S rRNA分析法可以将革兰氏阳性菌分为2个门:一组是(G+C)的摩尔分数大于55%,常见的有链球菌属、丙酸杆菌属、微球菌属、双歧杆菌属、棒杆菌属、短杆菌属等;另一组是小于50%,常见的有梭菌属、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乳酸杆菌属、明串珠菌属、李斯特菌等。即使对细菌属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系统分类的定义,应用核酸技术,结合其他方法,最终可以形成一个细菌的亲缘分类体系,同时现有分类群也会不断改进。

酵母菌为真菌的一部分,采用荷兰人洛德于1952年发表的酵母分类系统分类。霉菌也是真菌的一部分,不同的真菌分类学者采用不同的分类系统,但在“纲”这一级分类意见都一致。(www.xing528.com)

食品中重要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其中有的是食品有益微生物,有的是食品有害微生物,会造成食品腐败或引起胃肠炎等疾病。食品中一些重要的微生物如下:

细菌: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无色杆菌属(Achrom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产碱菌属(Alcaligenes)、芽孢杆菌属(Bacillaceae)、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索丝菌属(Brochothrix)、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欧文氏菌属(Erwinia)、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哈夫尼菌属(Hafnia)、盐杆菌属(Halobacterium)、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考克氏菌属(Kocuria)、乳球菌属(Lact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李斯特菌属(Listeria)、微球菌属(Micrococcaceae)、莫拉氏菌属(Moraxella)、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泛菌属(Pantoea)、片球菌属(Pediococcus)、变形杆菌属(Proteus)、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沙雷氏菌属(Serratia)、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志贺氏菌属(Shigell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弧菌属(Vibrio)、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耶尔森氏菌属(Yersiniavan)等。

霉菌: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葡萄孢霉属(Botrytis)、丝衣霉属(Byssochlamys)、芽枝霉属(Cladosporium)、复端孢霉属(Cephalothecium)、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镰刀菌属(Fusarium)、地霉属(Geotrichum)、毛霉属(Mucor)、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分枝孢子菌属(Sporotrichum)、枝霉属(Thamidium)、木霉属(Trichoderma)等。

酵母菌:酒香酵母属(Brettanomyces)、假丝酵母属(Candida)、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汉逊酵母属(Hansenula)、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毕赤酵母属(Pichia)、红酵母属(Rhodotorula)、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接合酵母属(Zygosacchromyce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