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有效应对杂色曲霉毒素问题?

如何有效应对杂色曲霉毒素问题?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已经确定的杂色曲霉毒素衍生物有14种,采用14 C示踪技术证实杂色曲霉毒素可转变成黄曲霉毒素B1。杂色曲霉毒素难溶于水,微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易溶于氯仿、乙腈、吡啶和二甲基亚砜。图5-12杂色曲霉毒素化学结构示意图杂色曲霉毒素的毒性较大,大鼠经口LD50雄性为166 mg/kg、雌性为120 mg/kg,小鼠为800 mg/kg以上,猴经腹腔注射的LD50为32 mg/kg。杂色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仅次于黄曲霉毒素,会导致动物肝癌、肾癌、皮肤癌和肺癌。

如何有效应对杂色曲霉毒素问题?

杂色曲霉毒素(sterigmatocystin, ST)主要由杂色曲霉、构巢曲霉、焦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其中杂色曲霉产生的毒素量最高。自1954年由杂色曲霉培养物中首先分离得到,随后又分离出多种产毒霉菌,如黄曲霉、寄生曲霉、谢瓦曲霉、赤曲霉、焦曲霉、黄褐曲霉、四脊曲霉、变色曲霉和爪曲霉等。这些产毒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农作物、食品和水果中,许多粮食作物如大麦小麦玉米,饼粕(如豆饼、花生饼等)和常见饲草、麦秸和稻草等均易被杂色曲霉污染,尤其对小麦、玉米、花生、饲草等污染严重,从粮食和饲料中的产毒量来看比黄曲霉毒素还高。

杂色曲霉毒素属于氧杂蒽酮化合物,是一种淡黄色的针状结晶,化学结构式为氧杂蒽酮连接两个并列的二氢呋喃环组成(图5-12),分子式为C18H12O6,相对分子质量为324,熔点为247~248℃,与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相似。目前已经确定的杂色曲霉毒素衍生物有14种,采用14 C示踪技术证实杂色曲霉毒素可转变成黄曲霉毒素B1。杂色曲霉毒素难溶于水,微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易溶于氯仿乙腈吡啶和二甲基亚砜。在紫外线(365 nm)照射下呈现砖红色荧光

图5-12 杂色曲霉毒素化学结构示意图(www.xing528.com)

杂色曲霉毒素的毒性较大,大鼠经口LD50雄性为166 mg/kg、雌性为120 mg/kg,小鼠为800 mg/kg以上,猴经腹腔注射的LD50为32 mg/kg。杂色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仅次于黄曲霉毒素,会导致动物肝癌、肾癌、皮肤癌肺癌。各种动物均会因食入被污染的饲料而发生急性中毒、慢性中毒、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