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赭曲霉毒素的结构和毒性分析

赭曲霉毒素的结构和毒性分析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已经确定的赭曲霉毒素主要有7种结构,赭曲霉毒素A是已知毒性最强的物质,赭曲霉毒素B是赭曲霉毒素A及赭曲霉毒素C脱氯后的产物,不会在自然界存在。研究表明,赭曲霉、圆弧青霉和纯绿青霉产生赭曲霉毒素A的最低水分活度分别为0.83~0.87、0.87~0.9和0.83~0.86;产毒素温度分别为12~37℃、4~31℃和4~31℃。赭曲霉毒素A具有较强的毒性,雏鸭口服的LD50为0.5 mg/kg体重,与黄曲霉毒素相当,对大鼠口服的LD50为20 mg/kg体重。

赭曲霉毒素的结构和毒性分析

曲霉毒素(ochratoxin)又称棕曲霉毒素,主要由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洋葱曲霉(A.alliaceus)、纯绿青霉(Penicillium viridicatum)、圆弧青霉(P.cyclopium)、产黄青霉(P.Chrysogonum)和变幻青霉(P.variable)等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经确定的赭曲霉毒素主要有7种结构,赭曲霉毒素A是已知毒性最强的物质,赭曲霉毒素B是赭曲霉毒素A及赭曲霉毒素C脱氯后的产物,不会在自然界存在。

赭曲霉毒素A是一种无色结晶化合物(图5-13),分子式为C20H12O6NCl,相对分子质量为297,熔点为94~96℃。赭曲霉毒素A是酸性化合物,易溶于碱性溶液(如稀碳酸氢钠溶液),溶于甲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不溶于己烷和石油醚,易受光和热的影响而分解。

图5-13 赭曲霉毒素A的化学结构示意图(www.xing528.com)

1982年首次报道了大规模的火鸡赭曲霉毒素中毒症,此后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各国的家禽和猪场也有报道。赭曲霉毒素产毒菌株主要在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麦大米、花生、豆类等农作物上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研究表明,赭曲霉、圆弧青霉和纯绿青霉产生赭曲霉毒素A的最低水分活度分别为0.83~0.87、0.87~0.9和0.83~0.86;产毒素温度分别为12~37℃、4~31℃和4~31℃。因此,赭曲霉毒素A的产生菌在湿热的南方一般以赭曲霉菌为主,侵害水分大于16%的粮食和饲料;而寒冷干燥的北方以青霉菌为主,有些青霉菌在0℃左右仍能生长,给饲料贮藏带来极大困难。

赭曲霉毒素A具有较强的毒性,雏鸭口服的LD50为0.5 mg/kg体重,与黄曲霉毒素相当,对大鼠口服的LD50为20 mg/kg体重。该毒素主要侵害动物肝脏肾脏,也可能引起动物的肠黏膜炎症和坏死,动物试验还发现具有致畸作用。例如用含有赭曲霉毒素A(含量为40 mg/kg)的饲料饲养9只小鼠,当剂量达到51.2 mg时,发现5只小鼠患肝细胞瘤、2只小鼠患肾囊腺瘤、2只小鼠患肾细胞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