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应对人际关系问题

如何应对人际关系问题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家庭背景优越的艾丽是个性格开朗、非常有个性的高一女生。虽然艾丽学习成绩较好,但她认为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与任课教师关系不大。近段时间,艾丽总是感觉心情压抑、烦躁,痛苦至极,她的情绪因而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从艾丽的例子可以看到,当人的人际交往出现问题、与人交往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心情抑郁、孤独、忧伤。

如何应对人际关系问题

案例家庭背景优越的艾丽是个性格开朗、非常有个性的高一女生。她思维活跃,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是班干部。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她常常

盛气凌人,孤芳自赏,而且嫉妒心极强,与同宿舍的同学总是矛盾不断,关系搞得有些紧张。艾丽找班主任调换了一次宿舍,但新的环境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她仍然难以和新舍友融洽相处。虽然艾丽学习成绩较好,但她

认为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与任课教师关系不大。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也常常显得很高傲,与人沟通时常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与人交

流。艾丽很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对她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部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工作不能顺利展开。艾丽总是形单影只,感到很孤独。近段时间,艾丽总是感觉心情压抑、烦躁,痛苦至极,她的情绪因而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

从艾丽的例子可以看到,当人的人际交往出现问题、与人交往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心情抑郁、孤独、忧伤。如果这种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难以化解的心理矛盾,从而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失常。文章接下来将根据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特点,围绕中学生的人际圈子,即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三方面来进行介绍。

(一)师生关系的辅导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交往互动而形成的,是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人际关系。可以说,一切有效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的。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存在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互的,师生关系的维护与改善同样需要双方共同来努力。教师应当发挥应有的角色功能,而学生应当弘扬尊师敬师的传统美德,以维护和改善师生关系。

1.发挥教师的角色功能

首先,教师应塑造“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者形象。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歌颂教师。作为教师,在必备师德的基础上,不应只是单纯的教书匠。传道,要求教师言传身教,在传授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教育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态度与习惯,这些是比书本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它们将会影响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授业,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将知识和技能授予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教学魅力,从而建立教师的威信;解惑,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而发掘学生的潜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中学生的感知力很强,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地关爱自己的时候,他们也会尊敬、爱戴教师,这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相反,当学生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或教师的冷漠态度时,他们会由此对教师采取抗拒、拒绝的态度。因此,在树立良好的师者形象的同时,教师需要用心去施爱。

其次,牢固树立师生关系调节者的角色意识。教师是除了家长以外,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在班集体中,教师处在长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地位,所以肩负着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职责。为了调整班集体的人际关系,教师首先要对自身进行调整,调整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前提条件。教师应当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上,杜绝“偏心”现象,要平等地对待、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他们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与帮助。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并且将这些教育技巧融入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主动与学生交往,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同时树立教师应有的威信,做到恩威并施。

最后,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方法与技术,进行自我提升,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弘扬尊师爱师的良好品德

在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工作中,尽管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但学生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作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维护与改善师生关系。

首先,学生要学会尊重老师。尊重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尊重老师并非一种表面功夫,而是心中对老师充满敬意。学生如果能够真正做到尊重老师,老师也会更加关注学生。尊重老师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例如,路上遇见老师主动问好、上课认真听讲、遵守纪律、对学习任务不敷衍等。

其次,学生要学会理解老师。理解老师要求学生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老师,既不要过分崇拜自己喜欢的老师,也不要过分抗拒自己不喜欢的老师。

再次,学生要主动与老师交往。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只有亲近老师,与老师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信任老师,愿意接受他的教诲。心理学研究证明,凡是喜欢与老师接近的学生,其学习态度和成绩一般较好。作为学生,应该主动与老师进行交往、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赢得老师热切的关注与殷切的期望,这样有助于自己发挥潜力,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同伴关系的辅导

中学生的同伴关系是在学习过程和学校生活中结成的人际关系。在中学时代,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自身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取代的,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接下来,笔者将会介绍中学生同伴关系和异性交往的特点以及相关的辅导。

1.同伴交往的技巧

(1)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很多同伴关系是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因此中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与同学建立友谊;也可以在正式群体如班级班委会、团委等组织中多参与一些活动,承担一些任务,这样能够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利于同伴关系的建立。

(2)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特别是生活在现代家庭里的中学生,他们的物质条件一般比较好,在家受到父母的宠爱。如果把这种模式带到学校,带到同伴交往中,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往往不会受到同伴的欢迎。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有意识地避免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3)学会倾听和分享

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并不仅仅是坐在那里听自己的同伴讲话,而是要让同伴知道自己一直在倾听他们,能够理解他们的观点,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来曲解同伴的意思。通过积极的倾听可以让同伴觉得他们被理解,从而有利于良好关系的建立。同样,如果同学、朋友之间有高兴的事,也要学会相互分享,一起高兴、一起祝贺。

(4)学会换位思考

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冲突和矛盾如果处理得当,也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学生遇到冲突情境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通过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的思考方式来尝试理解和体谅他人,从而达到解决冲突及矛盾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

(5)学会拒绝

中学生重视朋友之间的“义气”,认为朋友有事相托就必须竭尽全力去完成,但有时同伴相托相求之事会超出个人的原则范围和客观条件。比如,有的同学想抄作业或试卷,甚至有的同伴鼓动他人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学生面对这种情况要坚决说“不”;当同伴对个体做错误引导,如邀其吸烟、喝酒时,也要学会拒绝,并且要反过来劝说同伴,引导同伴向积极健康的道路发展。如果劝说无效且发现所属的同伴群体出现异常时,要果断脱离不良的同伴关系。

作为学生,如果懂得以上交往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去,那么建立良好同伴关系是不成问题的。而作为教育者,除了要教给学生以上这些交往技巧外,有时在教育中还需要进行交往冲突的调节。当学生因冲突而引起心理不平衡时,教师应当采取一定措施使其迅速平复情绪。

首先,教育者应使中学生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并告知学生,人应当要有“得理也让人,让人不为低”的气量。

其次,教育者应对学生进行安慰。在双方激烈冲突时,暂不评论是非,不分高低,而用各种方法使之消气,然后慢慢进行开导。

再次,弥合双方关系。在当事人为了一些非原则问题发生冲突时,教育者应加以劝解,使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对立面的弥合。

最后,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者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辅导工作。

2.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引导

(1)引导学生把握异性交往的原则

首先,自然的原则。所谓自然的原则就是在与异性交往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和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大方,既不过分夸张,也不矫揉造作。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谦逊诚实、宽宏大度、相互信任和自尊自爱等良好品德的培养。(www.xing528.com)

其次,适度原则。所谓适度原则是指异性交往的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同性交往和异性交往是有差别的,既不能像对待同性朋友那样处理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不能过多地参与异性之间的“单独活动”。在异性交往中,学生既不能任性和恣情放肆,也不能一味回避和拒绝。

中学生渴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既希望自己能有愉悦的同性关系,也希望自己能有适当的异性关系。其中,教育者对他们进行异性交往的引导是必要的。在独生子女较多的今天,正常的异性交往能够弥补中学生在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因缺乏异性交往经验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发现性格弱点,并以对方为参照加以改善,从而使自己的个性更加完善。尤其是在青春期,通过异性交往,男生可以从女生那里感觉到娴静、温柔,从而克服自己的粗野;女生可以从男生的坚毅、果敢中消除自己的娇气与做作。而且,从长远眼光来看,通过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学生能够积累相关经验,掌握友谊与爱情的区别,从而更稳妥地把握自己的情感,为将来择偶和构建美满的婚姻生活做好准备。

(2)异性交往的方法

第一,端正态度。中学生首先要端正异性交往的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交往时落落大方,坚持自然和适度的原则,建立良好、正常的异性交往关系。

第二,正确认识。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异性交往,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青春期教育,使学生不把异性交往当作“洪水猛兽”。帮助学生认识到异性的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可以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并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增强社交能力

第三,广泛交往。在异性交往中,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学会了解异性。并且在交往中要疏而不远,把握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

第四,真实坦诚。这不仅是在同伴交往中所必须坚持的原则,而且也是建立良好异性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切忌以“友谊”或“友情”的幌子招摇撞骗,贪图个人私欲,或者心术不正,骗取异性的感情。

第五,克服羞怯。坚持自然和适度的原则,在交往中要感情自然、落落大方。学生初次与陌生异性进行交往时,难免会感到羞怯与退缩,但经过多次接触后仍然羞怯,会引起对方误解,因为只有恋人之间才会以羞怯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在正常的异性交往中,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要注意克服不自然的羞怯心理,以免使正常的异性交往误入歧途。

(三)亲子关系的辅导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这种关系是永久的,具有不可替代性。亲子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亲子关系是不同的,可以说,年龄阶段决定了亲子关系的特点,决定了亲子关系之间相互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1.亲子沟通的有效措施

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不仅有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父母采取更适合的方法来教育子女。因此,父母在对亲子沟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以下介绍几种亲子沟通行之有效的措施。

(1)父母理解和尊重子女

很多家长不清楚现在的中学生希望有什么样的父母,尽管他们努力尝试去做最好的父母,然而往往事与愿违。若想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首先要掌握以下基本技巧。

第一,帮助与关注子女。子女希望父母能够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帮助与支持,父母给予的积极支持能够提高子女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有时父母实在太忙,关心的话语和眼神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在跟孩子说话时要耐心,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让孩子有受到重视的感觉,也可以偶尔进行身体动作的互动,如拥抱、拍拍肩膀等,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第二,倾听和理解。有些父母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子女的感受和情绪完全不敏感,他们不明白孩子的想法及感受。这种不敏感可能会导致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也和父母一样不敏感,如孩子自己的感受没有被顾及,因此他们也没有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这不利于以后的人际交往。因此,当子女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吐露自己的感受时,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他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倾听,必要时给予更好的意见与建议。

第三,鼓励与肯定。爱的一个重要成分就是无条件接受。父母想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必须做出努力来表现对孩子的接受与赞许,并充分客观地把孩子看成一个具备各种品质的人。父母应该经常发现孩子的优点与长处,多给孩子鼓励。当孩子受挫时,父母不应该只批评他们最后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孩子为这件事所付出的努力,肯定孩子在整个过程的表现,同时协助其找出他们受挫的原因,鼓励孩子取得下一次的成功。

第四,爱和信任。有些父母并不擅长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以为给予充足的物质条件就可以。其实不然,爱孩子还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这份温情。孩子需要内在的支持,如鼓励、赞赏,同时也需要外在的支持,如拥抱和亲吻、外出吃饭或看电影,以及给孩子买特别的东西等。另外,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信任。一些父母似乎比别人更加难以信任自己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实际上这些父母可能是将自己的恐惧、焦虑和内疚感投射到了孩子身上。父母要信任孩子,任何事先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理由,再与孩子探讨,商量出一种最为妥当的解决方法;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可以在其想法或做法不太成熟的情况下给予帮助与改进。

第五,恰当的期望值与教育方式。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句俗语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成才期望。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取得成功,甚至比别人家的孩子更为优秀。然而过高的期望难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心理负担,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发挥孩子的特长,根据孩子的实际特点调整对他们的期望值。恰当的期望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且更能鼓励其快乐成长。另外,亲子教育成功的一个关键点在于父母能够根据子女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父母可以通过学校家长会请教心理老师、阅读相关书籍或参加亲子教育讲座等途径来获得子女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知识,以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2)子女理解和尊重父母

亲子沟通并非单向沟通,而是父母和子女之间进行的双向沟通。尽管其中父母占据主导地位,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方,但子女若能更多地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懂得如何有效地与父母沟通,那么对于建立和维护亲子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子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倾听与体谅。子女要懂得父母的每一句唠叨都是出自爱护之心,要将不耐烦转化为接受父母的爱。当父母确实特别唠叨时,可以尝试与父母谈心,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当被父母责骂或批评时,子女不要着急反驳,要试着平心静气地听完父母的想法,尝试了解父母生气的原因。除此之外,子女不但要考虑自己的情感需要,也要考虑父母的情感需要,要多体谅父母。

第二,换位思考与有效沟通。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代沟,这是不容置疑的,如果能够跨过这一条无形的界线,那么良好的亲子关系便容易实现。子女应该尽量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懂得换位思考,尽量避免与父母产生冲突,并创造机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如每周至少与父母一起做一件事,可以是一起做饭、一起逛街、一起看电视等。一方面,要向父母表明自己可以理解他们;另一方面,子女也可以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

第三,主动交流与承担责任。有时候父母由于工作繁忙而疏于与子女沟通,此时子女应该懂得每天找一点时间与父母进行交流,如饭前饭后可以谈谈自己在学校遇到的一些事情以及自己的处理方法,听听父母的看法与建议。另外,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子女还要懂得主动分担家里的一些责任,如洗碗、倒垃圾、整理房间等家务活,一方面要学会并敢于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应让父母看到自己懂事的表现。

2.亲子冲突的应对措施

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对自我独立有很强的渴求,他们的成人感不断增强,此阶段的亲子关系也由原来的单向依赖转变为双向互动。由于年龄、价值观及其处事方式的差异而产生的代沟也普遍存在,亲子冲突在所难免。亲子冲突发生在家庭中,父母以及家庭其他成员在解决亲子冲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青少年除了日常接触的家庭环境以外,最多接触的是学校环境,因此处理亲子冲突应该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着手。

(1)家庭干预

首先,建立民主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平等对待孩子,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其次,父母要保持成年人的理性。研究发现,亲子冲突的主要形式是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一旦出现语言冲突时,父母应当尽量保持成年人的理性,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不要让情绪冲昏了头脑。对于隐形冲突,父母应当主动打破僵局,在博弈中让步,主动与子女对话。当冲突变得严重时,父母应主动寻找他人调解。

最后,父母要努力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父母要善于主动与学校沟通联系,特别是班主任,使学校和家庭、教师和父母之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其个人积极的发展。

(2)学校干预

学校可以通过教育以及各项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这些主题活动也可以成为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

首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以尊重父母、理解父母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情感体验,使青少年产生深刻的认同感,提高其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的能力。条件允许可以选择一些亲子互动活动邀请家长一同参与。

其次,开设家长学校。紧密联系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邀请专家为家长开设有关家庭教育的系列课程,使家长与学生一同成长,为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做出努力。

最后,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要求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一方面,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具体的冲突状况进行鉴定,并把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来咨询的学生将心中的苦闷、矛盾、烦恼发泄出去,及时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和建议。同时,心理咨询室还可以面向家长,为家长提供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辅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