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裤子结构分析:主要部位解析

裤子结构分析:主要部位解析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17裤子主要部位的结构分析1.裤子上裆运动松量的设计据人体下体运动变形量分析,人体后上裆的运动变形率为20%左右,按标准计算运动变形量为4.5~5 cm,这个量在裤子的结构处理中为:人体后上裆运动变形量=后上裆垂直倾斜角增大产生的增量+上裆长增量+材料弹性伸长量。人体前腹部呈弧形,故裤子的前上裆为适合人体须在前部增加垂直倾斜角,使前上裆倾斜。

裤子结构分析:主要部位解析

裤子主要部位的结构分析如图5-17所示。

图5-17 裤子主要部位的结构分析

1.裤子上裆运动松量的设计

据人体下体运动变形量分析,人体后上裆的运动变形率为20%左右,按标准计算运动变形量为4.5~5 cm,这个量在裤子的结构处理中为:人体后上裆运动变形量(裤子后上裆运动松量)=后上裆垂直倾斜角增大产生的增量+上裆长增量+材料弹性伸长量(图5-18)。

图5-18 不同臀形与裤片纸样的变化

后上裆垂直倾斜角的设计:裙裤类为0°;宽松裤为0°~5°;较宽松裤类为5°~10°;较贴体裤类为10°~15°;贴体裤类为15°~20°。(www.xing528.com)

后上裆长增量:裙裤类为3 cm;较宽松裤类为1~2 cm;宽松裤类为2~3 cm;较贴体裤类为0~1 cm;贴体裤类为0 cm。

后上裆运动松量=后上裆垂直倾斜增量+后上裆材料弹性伸长量。

2.裤子前、后上裆的结构处理

裤子前上裆的结构设计主要考虑静态的合体性。人体前腹部呈弧形,故裤子的前上裆为适合人体须在前部增加垂直倾斜角,使前上裆倾斜。

前上裆垂直倾斜角(前上裆腰围处撇进量)为1 cm左右。

在特殊情况下,如当腰部不作省道、褶裥时,为了解决前部臀腰差,该撇去量要≤2 cm。

裤子下裆缝在裙裤造型中,其前、后下裆缝夹角为0°,当由裙结构向其他瘦腿裤型结构变化时,其前、后下裆缝角度应相应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