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润滑系统的拆装技巧与注意事项

润滑系统的拆装技巧与注意事项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油温表、油压表等,用来检测润滑系统的工作情况。表6.1现场设备、工量具等准备(三)项目实施步骤经初步诊断、排查,确定为机油油路堵塞导致机油压力过低,现进行润滑系统拆卸。

润滑系统的拆装技巧与注意事项

一、情境描述

李小姐在驾驶北京现代悦动轿车时发现,发动机运转正常,行驶加速时机油压力报警灯闪亮。为避免严重后果,将车辆送至维修企业,经初步检测确定机油压力过低。

二、相关知识

(一)润滑系统的功用

润滑系统的功用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机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1)润滑作用: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少摩擦阻力和磨损,降低发动机的功率消耗。

(2)清洗作用:机油在润滑系统内不断循环,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其他异物。

(3)冷却作用:机油在润滑系统内循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

(4)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气或漏油。

(5)防锈蚀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蚀生锈。

(6)液压作用:机油可用作液压油,起液压作用,如液压挺杆。

(7)减振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少振动,起减振缓冲作用。

润滑系统功用

(二)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

由于发动机传动件的工作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对负荷及相对运动速度不同的传动件采用不同的润滑方式。

1.压力润滑

压力润滑是以一定的压力把机油供入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承等负荷较大的摩擦表面的润滑。

2.飞溅润滑

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件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称飞溅润滑。该方式主要用来润滑负荷较轻的气缸壁面和配气机构的凸轮、挺柱、气门杆以及摇臂等零件的工作表面。

3.润滑脂润滑

通过润滑脂嘴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件的工作表面,如水泵发电机轴承等。

(三)润滑系统的组成

各类型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大体相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装置:

(1)油底壳、机油泵、油管、油道、限压阀等。油底壳用于封闭曲轴箱作为储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油底壳多由薄钢板冲压而成,形状较为复杂的一般采用铸铁或铝合金浇铸成型。

(2)滤清装置。集滤器、机油滤清器等,用来清除机油中的杂质,保证机油清洁度。

(3)冷却装置。机油散热器、机油冷却器等,用来冷却机油,保持油温正常,保证润滑可靠。

(4)仪表装置。油温表、油压表等,用来检测润滑系统的工作情况。

(四)润滑系统的润滑油路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组成及油路布置方案大致相同,只是由于润滑系统工作条件和具体结构的不同而稍有区别。

图6.2所示为北京现代悦动轿车1.6L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发动机工作时,机油经集滤器→机油滤清器:㈠①主油道→主轴承→连杆轴承→活塞销喷溅至活塞;㈠②主油道的垂直油道→凸轮轴轴颈→气缸盖回油孔→曲轴箱。

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

飞溅润滑

图6.2 发动机润滑油路

1—旁通阀;2—机油泵;3—集滤器;4—放油塞;5—油底壳;6—安全阀;7—机油滤清器;8—主油道;9—分油道;10—曲轴;11—中间轴;12—限压阀;13—凸轮轴

机油油路

三、项目实施

(一)初步分析故障原因

(1)油底壳中的机油量不足。

(2)机油滤清器堵塞。(www.xing528.com)

(3)机油牌号选用不对。

(4)限压阀、回油阀弹簧折断或者弹力减弱。

(5)机油泵损坏或者吸油口堵塞。

(6)机油泵主油道堵塞。

(7)曲轴轴颈与轴承间隙过大。

(二)项目实施环境

现场设备、工量具等准备,见表6.1。

表6.1 现场设备、工量具等准备

(三)项目实施步骤

经初步诊断、排查,确定为机油油路堵塞导致机油压力过低,现进行润滑系统拆卸。

1.润滑系统的拆装

北京现代悦动汽车润滑系统分解图如图6.3所示。

图6.3 北京现代悦动汽车润滑系统分解图

(1)泄放发动机机油。

(2)拆卸驱动皮带。

(3)转动曲轴,使曲轴皮带轮上的白色导槽与下壳上的标记对齐。

(4)拆卸正时皮带。

(5)拆卸油底壳和滤油网。

(6)拆卸前壳,如图6.4所示。

图6.4 拆卸前壳

①从泵壳上拆卸螺钉(B),然后分离壳和盖,如图6.5所示。㈠

图6.5 分离壳和盖

②拆卸内转子(A)和外转子(B),如图6.6所示。

图6.6 拆卸内转子(A)和外转子(B)

(7)拆卸减压柱塞。

拆卸塞(A)、弹簧(B)和减压柱塞(C),如图6.7所示。

图6.7 拆卸塞(A)、弹簧(B)和减压柱塞(C)

2.复装润滑系统

根据拆卸顺序,逆装。

注意事项:

(1)安装机油泵后,检查油泵是否转动自由。

(2)在气缸体上安装机油泵。将新前壳衬垫放在气缸体上,在油泵的油封唇处涂抹发动机油,然后在曲轴上安装油泵。把油泵置于适当位置,清除曲轴上的过多油并确定油封唇部没有变形。

四、拓展知识

(一)机油黏度等级划分

在机油的外包装上,我们都经常会看到SAE和API,其中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简称,API是美国石油协会的简称。SAE后边的标号标明机油的黏度值,而API后边的标号则标明机油的质量级别。SAE润滑油黏度分类法将机油分为两组黏度等级系列:W组黏度等级系列和非W组黏度等级系列。W组黏度等级系列有0W、5W、10W、15W、20W、25W六个低温黏度等级,W前的数字越小,其低温黏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非W组黏度等级系列有20、30、40、50和60五个高温黏度等级,数字越大,其黏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高。

(二)机油的选用

使用时,应根据汽车说明书的要求,全面对照机油的名称,既看品种又看牌号,合理选择使用。其原则:根据工作条件的苛刻程度,选用适当的使用等级。根据地区季节气温,结合发动机的热负荷,选用适当的黏度等级。

五、项目总结

学习本项目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润滑系统的作用及结构;润滑系统的润滑油路;润滑系统拆装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

要求掌握的技能点:能够准确说出润滑系统各组成零件的名称和安装位置;能够使用拆装工具正确拆装润滑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